养生健康

宠爱孩子的后果

宠爱孩子的后果

星期日,杰克还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刷刷刷,刷刷刷……”铅笔在作业本上跳着优美的舞蹈,可没过多久,杰克就停下了手中的笔,一手撑着个头,还咬着笔杆,自言自语道:“怎么这题这么难,用方程吧,我们还没学;用普通的解题方法吧,根本就解不出……哎,怎么办呢?”正好这时,杰克的爸爸过来了,他看到自己的儿子那愁眉苦脸的样子,拍拍杰克的肩膀说:“怎么了,是不是做不出数学题啊,给老爸看看!”杰克爸爸一看,抽走了儿子的笔,不到20秒钟,杰克爸爸就把作业本塞进了杰克的书包里,“老爸,你真棒!”杰克对老爸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数学老师大声对同学宣布:“昨天的数学作业做得很不好,只有一个人全对!”“谁啊,谁啊?”同学们在底下窃窃私语。“是——杰克同学!”老师顿了顿,“你们大多错的是第四题,现在请杰克同学上来做一下!”“什么?”杰克大惊失色,慢吞吞地走到黑板前,拿着粉笔,不知如何是好,“这题是你爸爸帮你做的吧!”老师收起了笑容,脸变得像白纸一样。“对……”杰克低下头,轻轻地应了一声。“那么,放学后我去你家一趟!”老师声色俱厉地说。

放学后,杰克带着老师走带家门口,“儿子,回……张老师……您……怎么来啦?”“我问一下,您是不是给杰克做作业啦?”杰克爸爸低下头,不作声,“杰克爸爸,孩子的作业是要自己做的,如果您爱他,就开导他,并让他自己去找答案。您这样做会毁了孩子的。”说完,张老师蹲下身子,对杰克说:“杰克,今天你把那道题再做一遍,老师相信你!再见。”“张老师再见!”

又过了一天,张老师告诉同学们:“现在,我们请杰克同学再做一遍第四道题。”杰克自信满满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公式,随后,全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也对他轻轻微笑,点了点头……

像种丝瓜一样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对孩子包办代替,一味娇宠,使孩子没有机会亲自体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家种丝瓜的老农,不上绑,但也不放任自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老农找到了其中的切入点、平衡点,让丝瓜茁壮成长。既要给丝瓜充分发展的自由,又不至于误入歧途。父母更要发扬老农细心耐心的精神,采取科学的方法关心教育孩子。如同园艺师一样,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找到最切合实际、最合理的方法。

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原来,他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后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他不知将如何生活,以至过于焦虑而精神失常。大学生的父母为此后悔不已:“我们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家长要像老农种丝瓜一样,留出丝瓜成长的空间,在需要的时候适当扶持。

素质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当好老师?世上已有许多成功的家长做了回答,概括而论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

一、爱心是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基础。

父母爱孩子有两种,一种是严爱、关爱;一种是溺爱、宠爱。前者有助于孩子成才,后者将孩子引向绝路,我们提倡前者。

父母爱孩子,给孩子温情和关怀,才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早期教育而不放任自流。

父母爱孩子,才会由此激发起信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克服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使教育见成效。

父母爱孩子,才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更愿意接受教育。

父母爱孩子,才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使教育顺其自然,不违背其成长规律。

父母爱孩子,才会不断地修身养性,补充完善自己,做名副其实的师长。

而如果父母不爱孩子,或溺爱宠爱孩子,就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贻害孩子的一生。

二、信心是家长实施婴幼儿素质教育的力量。

信心能化为内心的能量,促使信念的实现。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某方面差一点,就认为他不是块料,从而失去信心,不愿意早期教育,任其发展。其实孩子的智力百分之三十来自于遗传,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斯说:“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早期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威特,先天不足,婴儿期间显得痴呆,可老威特没有放弃,他相信“人的才能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坚持对小威特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小威特智力超群,五岁掌握词汇三万多,十岁上大学,十三岁获哲学博士。

人是环境之子,作为父母,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或笨拙,你首先要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教育,他就一定会有所长进。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一定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知道,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形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弃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形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此时放弃教育是“错过春光无处寻”。家长教育孩子应有一份耐心,要相信有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家长惟有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溺爱和偏爱对孩子的影响

溺爱和偏爱都是父母向子女过分倾注爱的情感的有害表现。独生子女成为备受宠爱和优裕照顾的“小太阳”、“小皇帝”。不少父母把过多的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处处满足和依从孩子的愿望与要求,甚至迁就、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娇纵的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是溺爱。而一些两个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家务,容易忽视同子女的交硅与情感交流,偏爱一个,歧视或苛求另一个,造成子女间的不平等。

溺爱和偏爱给子女带来有害的影响。家长因此不能理智地教育子女,对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要求,一味百依百顺。吃水果,孩子要大的就让挑;想撕书本就让撕;要爸爸当马骑,爸爸就得爬在地上让孩子骑着玩;“枪”对准谁,谁就得倒地装死,不让起来,即使是老奶奶也不例外。父母想劝阻,但一看到孩子哭闹,就心慈手软败下阵来,总认为孩子还小,以后教育还来得及。久而久之,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另一方面,偏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给孩子过多的保护、照顾和干涉,怕孩子出危险,或者把孩子关在房里,留在自己目光照顾之内,导致孩子依赖他人,丧失独立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缺乏自立意识,不懂得与同伴共处。

这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带来很大的麻烦与困难,甚至会给家长自己的晚年带来痛苦与不安。所以溺爱和偏爱子女的家长要猛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感情与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正确教育孩子,做到既爱孩子,又严格要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

宝宝夏季中暑饮食四大忌 禁忌生冷食物

父母宠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宝宝中暑后,因为身体干渴,特别喜爱冷饮、瓜果等寒凉食物,而满足宝宝需求。那么你就错了,大量使用生冷食物对宝宝身体无益。生冷食物会损害宝宝的脾胃,导致腹泻、腹痛等。宝宝干热口渴,可以让宝宝适量的喝一些西瓜汁、淡盐水等饮品。


6岁小孩长期便秘怎么办才好

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其水分大量被吸收,粪块儿就会干硬,无法顺利排出,这就形成了便秘。经常性的便秘,儿童会感到腹胀不适,但因无法表述自己的这种不适,更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便秘不适上,故会对外界事物淡漠而显得呆头呆脑。由于体内不能及时将废料排出,蛋白质腐败物就会被肠道吸收到体内,容易引起毒性反应。

食用双歧因子能有效治疗便秘。双歧杆菌是最主要的有益菌,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它是肠道的守护神,与肠黏膜细胞结合形成微生物屏障,一直有害菌生长,抵御外来病原菌入侵,增强人体免疫力。孩子便秘会造成益生菌缺水而无法繁殖,食用双歧因子后,双歧因子不但能为益生菌提供食物,还能保持肠道水分,促进肠道蠕动。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治疗便秘的关键。要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水和苹果水;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如荞麦、玉米、大麦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食冰激凌,奶酪、精米、胡萝卜等不要进食过量,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孩子出现的便秘。饮食的品种和花样可以多一点,以平衡营养成分,还要注意每天给孩子补充足量的水。

有些家长对孩子十分宠爱,孩子要什么便会给什么,饮食方面也是如此。殊不知,这样不仅会使孩子变得任性自我,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明知孩子的要求不正确时,家长要做的应是及时制止,而不是满足,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

孩子被宠坏的4个征兆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被宠坏了呢?看看下面4个迹象,如果你的孩子符合其中几条,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1、经常发脾气,不尊重长辈

被宠坏的孩子脾气一般很差,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对着家人发脾气,用哭闹来威胁家长。因为父母的过度宠爱,孩子们知道在他发脾气或哭闹的时候家长就会妥协,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养成发脾气的习惯。溺爱还会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里长辈颐指气使,呼呼喝喝,不懂得尊重长辈。

2、从不主动干活,自理能力差

被宠坏的孩子每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问题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就喜欢什么都帮着孩子做,不给机会让孩子去尝试。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毫无生活自理能力,不会照顾自己,什么都要依赖父母,成为了一个生活“低能儿”。

3、要求他做事必须谈条件

你会发现你很难叫得动孩子去做一件事,每次你让他做些什么事情时,反复地说了好多遍他都不愿意做,非得用玩具、食物、钱引诱,或者答应孩子的条件后,他才肯去做。

4、什么都想要,永远不满足

家长过于宠溺孩子,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孩子每次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都被满足后,他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想要的东西一定就要得到。如果得不到,他就会哭闹、打滚、发脾气,直到家长满足他为止。

教育孩子不宠爱

一个星期天,陈道明、杜宪约了一些朋友出去吃饭。那天下午,陈道明和女儿一直谈笑风生,玩得很开心。陈道明原先是不打算带格格去吃饭,但朋友们都劝说应该带孩子出去玩玩,别整天让孩子闷在家里。再者,看到有合适的衣服,也可给孩子买两件。陈道明接受了这个建议。临走前,他拿起一本书,问格格:“这个字怎么念?”格格玩得正高兴,调皮地躲开了,不回答爸爸的提问。“格格,过来!”陈道明说。“就不。”格格笑嘻嘻地回答。“靠墙站着去。”陈道明不知为啥,火了起来。见爸爸发火,格格不敢再调皮了,乖乖地靠墙而立,眼里竟也泪汪汪的。陈道明决定不带格格出去吃饭,让她呆在家里和阿姨一起吃饭。

在去饭店的路上,杜宪低声对陈道明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孩子不是跟你玩嘛!干啥当真了?”陈道明说:“我说话,她不听,这不能迁就。”陈道明长年在外拍戏,每一年能和女儿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对女儿格外疼爱,有时间往家里打电话,总要听听格格的声音,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他的小宝贝。但他对女儿从不溺爱,对她的学习,甚至平时的言谈举止都格外注意引导,让孩子在各方面都形成良好的习惯。

然而,这一次对格格的“家法处理”,似乎是“执法有误”。在车上,朋友们一致对陈道明此举提出批评,陈道明回过头来一想,也觉得让格格受委屈了。于是,车子调头,又去接格格。格格见到爸爸来接她了,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下就红了,扑进爸爸的怀里。瞬间,这父女俩好不亲热。“爸爸,对不起,我错了。”格格说。陈道明心头一软,“不怪你,格格!”这位银幕上的硬汉子,此时此刻也红了眼圈。那一晚,他们父女俩吃得好开心。用毕晚餐,他们一家三口兴高采烈地打了一通电子游戏,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日。

4行为勿做小心宠坏熊孩子

很多中国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不少家长便会溺爱孩子。这么做并不是个好行为,孩子可能会由于父母的宠爱而恃宠生娇,甚至是叛逆不已,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教坏宠坏孩子。

1.不在意孩子的不文明

有的孩子可能会说脏话,这并不是说孩子故意为之,而是他们也许并不懂得说出口的脏话有何意义。但是家长们需要知道这是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孩子,不要一笑置之,甚至是觉得好玩,反而逗弄孩子继续说,这么做会让孩子在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的说脏话。

2.事事满足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例如在商场里孩子看到昂贵的玩具,父母也会不在意家里是否已经有了,就立刻买下,或者是孩子想吃油条,父母会出门去买上很多根给孩子吃。这会易使得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好是应该的,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3.事事给孩子安排好

有的父母是具有很强的操控欲,总是认为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于是便会万事先安排好。这便使得孩子们走向极端,要么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是变得叛逆,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们要注意给孩子自己发展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

4.不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

很多中国父母不让孩子插手家务,其实这并不是好事情,易使得孩子缺乏资历嫩里和家庭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感。为了孩子好,还是应该给孩子做家务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培养责任感。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养宠物

1、养宠物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照顾小动物能让孩子对做事考虑后果有深刻体会,对小动物照顾不当,孩子能直观地看到后果。不给鱼喂食,它们会饿死;不带狗出去遛弯,它们会躁动不安;任由小猫淘气,它们可能会损坏东西。这样照顾小动物时间长了,孩子能养成周密思考的好习惯。

在饲养小宠物之前,家长们就需要让孩子明白,饲养小宠物是个长期的工作,可不像玩具一般随意玩耍,随意丢弃,一旦决定要饲养宠物,就的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分子,必须永远的爱护它。适当的分配一些照顾宠物的工作让他们来做,让孩子除了把宠物当作自己的玩耍的伙伴之外,还参与到实际的照顾之中,让孩子在与宠物生活的过程里逐渐培养出对事物的责任心。

2、让孩子变得富有同情心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习惯了一切以自我中心的孩子,在照顾更为弱小的小动物的过程中,会慢慢学会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并表现出同情心与爱心。对于孩子而言,宠物不仅是伙伴,更是一种安慰和寄托。当他们向宠物倾诉心事时,或者分享内心的情感时,宠物的关注和回应,会让他们找到一种共情感,从而帮助孩子抚平心灵创伤。这种与宠物的共情经历,会让孩子在长大后,更容易与他人交流。

3、学会考虑

照顾小动物能让孩子对做事考虑后果有深刻体会,对小动物照顾不当,孩子能直观地看到后果。不给鱼喂食,它们会饿死;不带狗出去遛弯,它们会躁动不安;任由小猫淘气,它们可能会损坏东西。这样照顾小动物时间长了,孩子能养成周密思考的好习惯。

儿童发育迟缓原因

孩子喝过多甜饮料易致发育迟缓

现在,很多孩子喝水少,而喝甜饮料太多。据最新调查,仅有20.9%的儿童青少年能达到推荐的每日饮水6次以上。甜饮料摄入过多会阻碍儿童发育,可能造成矮小、骨折、龋齿等。

太过于宠孩子易导致发育迟缓

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经常抱着孩子,孩子自已活动的时间太少,孩子得不到适当锻炼,会造成孩子的头部控制能力发育落后。在1-3月之间,家长在抱孩子适当竖抱、让孩子俯卧,有利于宝宝发展头控能力。

经常能遇见部分家长担心孩子手露在外面,随便乱抓会抓伤自己,给孩子带上手套,这样看似是保护孩子,但是因为裹太紧会导致孩子的手不能正常活动,造成精细运动明显落后。宝宝6个月前,家长应该意识训练其抓握等能力。

宠爱孩子要心里有数

偏执之爱:该给他最好的吗

小BB的妈妈,有点偏执,她抱怨自己的婆婆,居然给小孩子用一张旧的毛巾洗澡,她说,自己和孩子的爸爸从孩子一出生就打定出意,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当时,她一看到毛巾是旧的,眼泪就哗啦啦地流出来了,就觉得孩子受委屈了。为此,她和婆婆吵了一架,婆婆说,谁没养过孩子,毛巾旧点有什么关系。

问:新妈妈坚持要给孩子最好的,她和婆婆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给孩子好的应该,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毛巾只要干净柔软就行了,未必一定是新的。新妈妈有时候觉得对孩子好,是对自己怀孕辛苦的补偿,其实也不用太偏执了。

二、新妈妈的方法不对。可以对婆婆说,买了一条新毛巾,给孩子用吧。我用这条旧的就行了。这样可能她就接受了。没必要争执。相信奶奶也想给孩子好的,只是从她的角度来说,已经够好了而已。

是孩子需要,还是自己需要

当然给孩子好的绝对没错。

有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孩子需要,还是我们自己需要,我们需要自己感激自己,为孩子尽了全力。妈妈在这样的想法的激励下容易变得盲目,也爱得盲目。

要记得还有很多可以给孩子。平和的心境,对生活的态度,有关爱的教育,都重要。不要争一时半刻。

补偿之爱:答应他的要求对不对

三岁的女孩子,上了半年的幼儿园,全托,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哭起来悲切得感天动地。周六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带她出去玩,走过小区的商业区,路过一家玩具店,每次都要买一个小汽车,虽然是女孩子,但从小和男孩子一样,就是喜欢小汽车。姑姑每次到广州,总是送一个巨型车。爷爷奶奶也是一样,知道送她车最开心,索性也送车作为礼物。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平时难得给孩子买东西,既然买,就买她喜欢的。

但爸爸妈妈感觉有问题,比如每次路过玩具店都买一个小汽车,如果不买,她就会大哭,哭到你买为止。

问:父母觉得,全托的孩子,父母已经有点愧疚了,孩子这点要求再不满足就过意不去了,但她的每个要求都满足,应该吗?

一、应该。小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也许在她看来都是合理的,在她不理解这是个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你拒绝她就是伤害了她。可以慢慢让她选择,是想买一辆车还是要买一块上幼儿园用的小手帕。

二、应该。与其让她哭闹达到目的,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她,你这星期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好,妈妈可以奖励你一个小玩具。

三、买不买在其次,关键是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习惯,什么情况下可以买玩具。比如可以教育她,一个星期可以买一次玩具车,而不是每次路过玩具店都要买。在规则内满足她的要求,超过规则就要严格控制。

孩子会宠坏吗?

孩子会被宠坏吗?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不会宠坏,对孩子的爱是永远不够的。该宠还是不宠,都有支持各自观点的无数案例。家长们认为,宠爱没有问题,但补偿之爱有一点点不妥。主要是不能破坏规则。比如说,平时不随便买玩具,到周末就可以随便买,这就破坏了规则,容易破坏孩子的生活习惯。

结论是,宠爱可以,溺爱不行。但别尝试用物质的方法去爱孩子。

“圈养”之爱:能让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吗

孩子两岁,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保姆每天都带孩子去院子里面玩,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学会了许多坏毛病,比如吐口水,比如踢人。家里没有人教孩子这些,发现院子里有很多孩子是这样,所以“是在外面学坏了”。让保姆减少带孩子出去的次数。有人提议,应该搬家到“高尚社区”。

问:古代孟母择邻而居,今天需要这样吗?

一、不需要。关键是父母要多跟孩子在一起,告诉孩子对错。

二、不需要。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总会学到坏毛病,但不能因此就不让孩子和其他同龄人在一起。有时候孩子学吐口水等,无非是想引起注意,倒不见得是“学坏了”。你不去强调,反而没事。

三、不需要。不赞成从小让孩子把人分类。更不能简单地分成“好人”与“坏人”。这样的想法比坏的行为习惯更坏。

“圈养”还是“放养”

参加讨论的一位父亲介绍自己教子经验,他的儿子很聪明,对文字敏感,两岁的时候,尝试教他认字,一天教几个,全部可以记住。但让孩子学习认字目的是什么呢,自己也说不出来。所以放弃了这个“教学计划”。

他开始让孩子在外面野,还有一年送到老家乡下去“野”,打架,扔泥巴,爱干什么干什么,甚至学会乡下骂人的土话,他们也不在意。现在孩子上学了,没有学坏,既不打架,也不骂人,仍旧是很爱学习的小神童。更重要的是,可以感觉到,他的心灵很健康。

这位父亲的看法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可以解释,但大家觉得这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教育孩子的态度。

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

不少孩子都喜欢养宠物,这让家长非常烦恼,脏、麻烦不说,还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那么,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呢?

马华:养宠物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在尽量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孩子养养宠物。

龙凤娘:如果家长不愿意养宠物的理由是怕脏,那么可以让孩子养一些“干净”的小宠物,像鸟、乌龟、金鱼之类,养个宠物当伙伴未尝不可。建议家长可以去看看《珍珠鸟》这篇文章,也许你家孩子养宠物,也能“养出”一些好文章来。

沐浴清秋: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我觉得最重要是看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有独立照顾宠物的能力,又不影响家人正常的生活,那么应该赞成孩子养宠物;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能力,实际上是家长承担了照顾宠物的责任,这样不少家长会觉得很累,如果是这样,就不建议孩子养宠物了。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有养宠物的能力。

椰子树:我觉得一个家庭如果有能力,可以允许孩子养宠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宠物要符合孩子的性格,不同宠物的脾气都不一样,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另外,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养宠物是为了给孩子体验抚育宠物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教孩子正确地和宠物相处、交流,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

相关推荐

秋季孩子调养可适量食醋

医生刘宏伟说,患上肠胃病的孩子通常不吃早餐,喜欢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茶几上摆满了西瓜、蜜桃、葡萄和各种冰镇饮料、零食。而宠爱孩子的家长往往准备好充分的食物在家,让孩子不分时间段地想吃就吃。肠胃难以承受重压,随时可能“罢工”。此外,一些体重原本就超标的孩子,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又缺乏运动,热量得不到消耗而脂肪过剩,导致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对健康危害更大。对孩子面临的饮食健康问题,家长除

头癣的护理方法具体都有什么

一、要常洗头:头发由于一天到晚的暴露在外界,所以会滋生很多的细菌,并且头皮也会分泌出大量的油脂,这样头皮与头发就成了细菌与病菌滋生的场所。因此,保持头皮与头发的清洁,在预防头癣的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二、要勤理发:由于头发是细菌滋生的场所,因此要定期对头发进行修剪,尤其对于男性患者来说,最好不要让头发长的过长。三、要注意不要与家里的宠物过度亲密:现在很多的家里都会喂养一些猫、狗一类的宠物,而这也是小孩

幼儿怎么预防动物咬伤

(一) 不要让宝宝亲近不认识的宠物孩子喜欢和宠物狗、猫等各种小动物亲密接触,如果不小心把它们惹怒了,就容易被咬伤。咬伤后没有及时正确处理的话,病毒容易在孩子的体内扩散,严重者将危及性命。防患于未然绝对不要让宝宝亲近不认识的宠物。不要随意逗弄猫、狗等小动物。告诫宝宝尤其不要去招惹正在睡觉或吃东西的宠物。宝宝的户外活动要有父母的全程陪同。如果家里孩子还小的话,家长最好不要养小宠物,养者应把宠物拴或圈在

什么是溺爱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对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从而变得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溺爱就是过分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各种不良习惯。还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

老年人如何正确带孩子

1、不能宠爱孩子,喜欢孩子但不能太过宠溺。经常听朋友们说自己在孩子做错事给孩子讲道理时,老人出来干涉,甚至唱反调,说他只是个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一些有理无理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孩子会形成自私霸道的心理状态。2、过分的保护孩子并不科学。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有些老人总担心自己家的孩子吃亏,甚至不让孩子碰着碰那,也不允许和别的小孩玩耍。这样带出来的小孩缺乏自信,表达沟通能力差,甚至会非常害羞

儿童饮食的四不原则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都会很关注的,要知道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对于孩子的饮食同样是不能忽视的,下面就介绍一下儿童饮食的原则。一、不挑食:现在很多数家庭子女少,对孩子比较宠爱孩子想吃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过于娇惯,养成了孩子挑食的毛病,时间长了易导致食欲下降。要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什么都要吃,做一个好榜样。二、不嗜甜食:孩子一般比较喜欢吃甜食,偶尔吃一些,未尝不可,但有些孩

远离哮喘病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我们平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我们要知道自己对那些东西可能会过敏,如果有过敏原的话要尽量的消灭或远离过敏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婴幼儿如果对食物过敏,除了会引起红疹、腹泻等症状外,还有可能出现哮喘的症状,家长一定要做好婴幼儿的护理,这样才能让他们远离哮喘,否则更多的问题将会接踵而来,以下就是“远离哮喘病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的介绍。远离哮喘病随着空气的流动,不时飘

喂养方式不当致孩子感染杆菌

几个月大的小宝宝频繁吐奶,没有进食欲望,不愿意吃母乳;3岁的小孩子成天嚷嚷着肚子不舒服,不肯吃饭,妈妈们或许会以为是孩子挑食,其实并非如此,这一切都是因为妈妈们的喂养方式、或者孩子进食有误,导致油门螺旋杆菌在暗中作祟。8个月大的小宝一直比较能吃,可最近一段时间,小宝胃口不好,还吐奶。一直带小宝的奶奶有胃病,最近一次奶奶去检查时把小宝也带上了。医生详细了解了小宝的喂养状况后发现,因为小宝每次喝奶前,

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5、常当众夸

早发育竟是溺爱惹的祸

如今,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自然,这些孩子都被视为家长的掌上明珠。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家长整天围着孩子,给他补这儿补那儿。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只不过是父母溺爱孩子的一个表现而已。殊不知,正是如此的“爱流横溢”,引发了儿童青春期的“抢跑”现象。性早熟已成为仅次于儿童肥胖的第二大儿科内分泌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对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与年龄不相应的第二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