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佩兰的功效有哪些
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本品气味清香,不温,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
用于暑湿症。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百虫生,易发瘟疫,民间流传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谚语,故防疫成为端午节民俗的主要内容。
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症状表现为无汗发热、胸闷腹满。
夏季防暑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头痛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佩兰、金银花、野菊花、绿豆衣各10克,加水煎汤,代茶饮用,可加白糖调味,适用于痱子初起时。
治胡臭:茵陈、香薷各30克,芦根45克,藿香、佩兰各10克,茉莉花5克,研为粗末,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能清热利湿、芳香化浊。
佩兰药酒治夏天蚊虫叮咬,用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咬,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
药枕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
香囊:中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端午节为什么佩香囊 端午节香囊大人用还是小孩用
都可以使用。
大人用香囊一般是配在腰间,端午节出去集市的时候常常看到集市上有卖端午香囊的,买一个系在腰间,寓意好不说,如果遇上了心仪的对象还可以把送香囊给对方,表示爱慕之情。
小孩用一般是挂在脖间,孩子需要细心呵护,特别是夏天,气候炎热、疾病多发,香囊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消毒抑菌、祛邪避瘟的作用,孩子挂上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很应节讨喜。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端午节香囊大人用还是小孩用
都可以使用。
大人用
大人用香囊一般是配在腰间,端午节出去集市的时候常常看到集市上有卖端午香囊的,买一个系在腰间,寓意好不说,如果遇上了心仪的对象还可以把送香囊给对方,表示爱慕之情。
艾草叶有哪些作用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1、端午节人们会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有。人们会把船雕刻装扮成龙的模样,在水面上开始比赛,在急促的鼓声中,龙舟会争先向前。传说划龙舟为了驱赶江中的鱼虾,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2、端午节吃粽子。每年五月,家家都会把糯米泡上,来制作端午节的粽子。粽子现在发展出了不同的口味,基本上有甜咸两种口味。
3、端午节会悬挂艾叶。端午节前后气温逐渐升高,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古人通过悬挂艾叶等方式来驱赶蚊虫,防止传染病。
4、端午节给小孩戴五彩线,挂香囊。端午节给小孩子挂五彩丝线和香囊是为了给小孩祈福,端午节给小孩挂的香囊里装有朱砂、雄黄等药材,在以前也为了辟邪和驱赶瘟疫。
5、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可以驱赶蛇虫,雄黄酒有杀菌和解毒的功效,大家会把雄黄酒洒在虫子喜欢出没的地方,来躲避和驱赶蛇虫。
端午节保健养生6项活动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3、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5、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6、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