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人容易血脂异常患高血脂

哪些人容易血脂异常患高血脂

1不爱运动的人。现在的办公室一族,出入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平日所有事务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好了,走路、运动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事。然而,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来说,坚持运动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2嗜酒的人。如每天都要喝半斤白酒的人。因为饮酒过多容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酒精经过转化后,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所高脂血症病人最好戒酒。

3平日应酬太多的人。工作应酬常要大吃大喝,且饭菜得是大鱼大肉,酒要喝到宾主尽兴。所有这些都是维持血脂健康的大忌。四十几岁就大腹便便的所谓“成功人士”,很多便是从应酬酒桌,迈向高脂血症患病人群的。

4喜食动物内脏的人。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2000毫克,比美国心脏学会建议的每天300毫克多了近7倍;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368毫克,也已经超过了每日推荐的摄取量。

甘油三酯高检查诊断

检查高血脂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血脂四项,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如果总胆固醇在3-5.2mmol/L属于正常;高于6.2mmol/L就是高血脂了;在5.2~6.2mmol/L为临界高血脂甘油三酯只要在1.7mmol/L以下就为正常;高于2.3mmol/L就为高血脂;在1.7~2.3mmol/L之间为临界状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高于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低于3.12mmol/L,否则就不正常。

脂蛋白检查也是血脂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定HDL和LDL的值来判断的高血脂的可能性,与测定总胆因醇的意义同样重要这项检查能分析出一个人患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的高低,还能起到预防粥样动脉硬化的作用。

诊断主要依靠血脂检查。NCEP建议从20岁开始每5年检查一次空腹血脂,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DL及TG。无危险因素的健康无症状患者可每5年查一次非空腹的总胆固醇及HDL胆固醇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患有与冠心病同样危险疾病的患者、家族性血脂异常及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每年应复查一次血脂。NCEPATPⅢ将TG水平在150mg/dl定义为正常。若检查结果血TG水平大于150mg/dl,应在禁食12~16小时后再次复查以日明确诊断。若TG大于1000mg/dl,应通过超速离心及电泳技术进行β定量分析以明确血脂异常性质。

2种最常见的血脂异常是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Ⅱb型)和家族性HTG(Ⅳ型)。在Ⅱb型血脂异常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TG水平均升高。在Ⅳ型血脂异常中,总胆固醇及LDL水平正常,而 TG水平升高,常在500~1000mg/dl之间。Ⅳ型血脂异常患者对饮食调整非常敏感。HTG的发现常为诊断代谢综合征提供线索。在这种情况下,应评价患者有无空腹高血糖、高血压、腹型肥胖、HDL水平降低等状况。

同时还应评价患者甲状腺及肾功能如查甲状腺素、血清尿素氮、肌酐及尿常规的指标。在药物治疗前应检查患者基础肝功能。如果临床上怀疑胰腺炎,还应查血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查有助于寻找患者有无胰岛素抵抗。当空腹胰岛素在 15ug/ml以上即为异常。此时应计算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比值,这是一个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更敏感及特异的指标。该比值正常为>4.5,如<4.5则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肥胖有哪些危害

1、肥胖的危害之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2、肥胖的危害之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三高人群不能吃什么 猪肾

俗称猪腰子,虽有补肾之功,但含胆固醇量颇高。据分析,每100克猪腰子中含胆固醇405毫克,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慎吃。

容易患高血脂的人

1.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群:家族中有患高脂血症的人,其体内很可能隐藏着先天性的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缺陷,如果受到后天环境因素或饮食因素的影响,则易发生高脂血症。

2.肥胖者:肥胖中腹型肥胖的人尤其容易患高脂血症,腹型肥胖也称向心性肥胖、上身型肥胖、苹果型、男性样肥胖。

3.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为:男性45-70岁,女性50-60岁。

4.还有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绝经后妇女、肝脏疾病患者等都易患高血脂。

高脂血症用药注意事项?

并不是见效越快的药物越好,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选择强力的药物会对身体产生不好影响。即使数值恢复到了正常,也有可能随着药物的停用再次回升,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坚持服药。如果患者的血脂水平已经在比较良好的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可以咨询医生是否能够停药。如果偶尔一两次忘记按时服药,不要补吃,而应该是提醒自己在下一次吃药的时候,按规定分量定时服用药物,严禁一次吃两回的量。并且吃药期间,要配合饮食运动治疗,不然可能让药效变差。

治疗高血脂所花费的钱主要是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药物或方式来治疗。想要经济点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运动锻炼和食疗。但如果又想快捷的话就选择药物来治疗。

身体不能承受的三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改变,被称为“富贵病”、“文明病”的“三高症”(即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高”即通常所说的高血压、高血脂(血脂异常)和高血糖三种病症,是现代文明派生出来的“富贵病”,故又称之为“文明病”,属于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三高”更是以其高患病率、高危险性、高医疗费用著称。

“三高”属于终身病,更是生活方式病,即便投入高额的医药费用,也很难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此外,这三种病极易互为因果,得了其中一种病,若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就很容易患上其他两种。因此,“三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可谓甚大,防治“三高”更是迫在眉睫。

 高血压:目前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已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而且因为高血压导致的残疾率、死亡率都是最高的,成为国人“第一疾病”。

 血脂异常:全国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在我国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在30%~50%之间,但近年来有向年轻化的趋势。此外,肥胖的人也比较容易患上血脂异常症。

 糖尿病: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达4000万以上,每年增长120万,每天增长3000人,正处于爆发流行期。如果防治不当,不久的将来,其总人数可能超过1个亿。

如何预防高血脂 为什么吃素也有高血脂

随着养生知识的丰富,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造成高血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可当我们环顾四周,多了解一些情况后又会发现果真是如此吗?不少顿顿吃肉的人血脂正常,而很多饮食清淡,天天吃菜的人却出现了血脂异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饮食的确是影响血脂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分析它的影响时,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肉类或蔬菜上,膳食结构的完整,营养摄入的全面,永远是健康身体的基石。吃肉而血脂正常的人,一定是在吃肉的同时保证了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的充足摄入,而食素却血脂异常的人,可能是在烹调的过程中添加了过量的食用油,导致油脂摄入过量。吃荤并不是造成高血脂的唯一原因,食素也不适避免高血脂的必然方式。另外,饮食也绝非是造成高血脂出现的唯一原因,血脂出现的另一大途径是机体自身生成。因此,遗传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人先天脂质代谢能力较强,患高血脂的概率较低,而脂质代谢能力较差的人,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止高血脂的出现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调理方式。

血稠真的就是血脂高吗

“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并不等于高血脂症。理论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血栓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这个指标很不“稳定”,大量饮水、严重脱水、严重缺氧、骨髓性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使这项指标发生变化。

此外,血液黏稠度与冠心病的发病也没有必然联系。冠心病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血管壁上有脂质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二是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形成血栓。但是,血液黏稠度高并不一定形成血栓。如果人的血管壁很光滑,血液黏稠度再高,也不会有危险。

还有些人将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这也是错误的。高血脂症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造成的血脂异常。但血液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的异常只能通过血脂检查发现。一般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应该积极关注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

女生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2.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3.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4.增加心脏负荷

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什么是血脂异常 哪些人容易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普遍,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群体。特别是女性从50开始,高血脂的检出率大幅上升。另外,近年来,血脂异常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相关推荐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血脂异常。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2.增加脑血管病变。肥胖者容易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 3.增加高血压的概率。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一个中度肥胖的,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4.增加心脏负荷。有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三高群绝不能碰的食物

腊肉:脂肪含量高达50%;在制作过程中,肉中的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几乎丧失殆尽;腊肉中钠的含量更超过一般猪肉平均量的十几倍。 肥猪肉:肥肉含动物性脂肪特别高,可高达90.8%,多吃肥肉易使体脂肪蓄积,身体肥胖,血脂升高,以致动脉硬化,所以,“三高”群应忌食。 牛羊髓:甘温补虚之物,是一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凡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均不宜多食常食。 鸭蛋:(尤其是鸭蛋黄)的脂肪含量高于蛋白质含量,胆固醇含量也较高,每百克约含1522毫克,“三高”者多食久食容易加重和加

哪些冠心病风险高

什么样的容易得冠心病呢?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

哪些年轻容易血脂高

流行病学的统计表明,目前高血脂群快速增长,年龄分布也进一步提前。一大型健康体检中心数据显示,几乎每五个体检的中青年中就有一血脂超标。都市白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约40%的都是高血脂。很多年轻不知道自己血脂高,通常在单位体检、招工体检或看其他疾病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血脂异常。 研究表明,高脂血症的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与年轻不健康的工作方式(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静坐、精神紧张、焦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动、长期熬夜等)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酗酒、吸烟等

高血脂和胖瘦有无关系

高血脂们健康的危害非常大,由高血脂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那些有家族遗传、肥胖、长期热衷于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的群,最容易高血脂。另外,缺乏睡眠、运动,或者长期工作紧张、吸烟饮酒的,也需要格外注意。值得一提的是,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很有必要。 瘦就不会得高血脂了? 高血脂绝对不是胖的“专利”,都有可能得高血脂。但因为每个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都不相同,再加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大家病的风险系数不一样

哪些更容易高血脂

其实高血脂一点都不神秘,比较容易得这种病的主要包括那些生活上不规律、饮食上不科学和有代谢类疾病的群。 饮食不科学:大多数的高血脂者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以下问题:进食无规律,暴饮暴食,比较爱吃甜食,常吃一些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摄入的热量过多超过身体的需求,等等。 生活上不规律: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高血脂者都喜欢大吃大喝、晚睡晚起,这些生活上的不规律,不仅会造成体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亢进,还会因为体力活动的减少造成营养过剩从而导致高血脂的出现。 此外,当身体缺乏某些代谢酶或者是某些激素水平过高时,

肥胖症的危害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2.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

肥胖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1. 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简单高脂血症的原因。现在还不非常清楚,可能导致的问题有这些: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贮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铲除有问题。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更简单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反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下降。 2. 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

高血脂比高血压更可怕

高血脂是什么? 问题是,高血脂正在侵蚀我们的健康。调查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数已高达1.6亿,这些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可一旦发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后果!动脉硬化、血栓等许多血管危机,以及侯耀文、高秀敏等名猝死的冠心病都与高血脂有关!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是体重要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高血脂的标准是:当血液中总胆固醇(TC)高于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3.6mmol,甘油三酯(TG)高于1.70mmol/L,就叫高血脂,或称高脂血症。 高血脂爱欺负这

高血脂比高血压更可怕

高血脂是什么? 问题是,高血脂正在侵蚀我们的健康。调查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数已高达1.6亿,这些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可一旦发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后果!动脉硬化、血栓等许多血管危机,以及侯耀文、高秀敏等名猝死的冠心病都与高血脂有关! 天津市卫生部门去年对1万多名市民的健康检测显示,行灾行男头逝值募斐雎饰?5.8%,空腹血糖升高比例为16.9%,心脏功能不良检出率高达25%,脂肪肝检出率为24.6%,这些数据都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是体重要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