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

父母是糖尿病患者,则其子女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并组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有遗传。


糖尿病的病因到底在哪里

(1)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已被公认。国内外许多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人中遗传因素更为明显。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同的遗传病因。Ⅰ型糖尿病由于体内存在易感性因素与人类的细胞抗原有联系,使遗传易感性增强,一旦病毒感染和/或自身免疫的作用下就会发病。Ⅱ型糖尿病基因的遗传占主要地位,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且是多基因遗传(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把异常基因遗传下去,使后代具有糖尿病易感性,在遇有外因如肥胖等情况下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2)自身免疫: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由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B4病毒感染,使胰岛组织及B细胞产生炎症、破坏,引起了自身免疫反应。在病毒加抗体作用下,胰岛细胞进一步大量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琳巴细胞浸润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血中可检出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胰岛B细胞膜抗体等证实糖尿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3)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当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感染了脑炎、心肌炎及柯萨奇B4病毒后,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岛B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坏死而丧失功能;或病毒长期滞留在B细胞内,激发自身免疫系统,引起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抗胰岛素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使胰岛B细胞损伤破坏,造成胰岛素合成减少,引起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一般病毒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它仅可使隐性糖尿病外显,使化学性糖尿病转化为临床糖尿病。

由此看来,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胰岛素有关系,胰岛B细胞一旦连环受损,那么糖尿病就有可能跟着发生了,所以防治糖尿病就要在其病因上多下功夫,防止有关的病毒感染,远离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

在看到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大家认识到了引发糖尿病出现的因素有哪些了,糖尿病带来了伤害非常的严重,朋友们需要深入的去了解关于该病的知识,而且应当避开上述中的病因,这样才能让我们远离糖尿病的危害,确保身体的健康。

诱发糖尿病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内因和外因,如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继发于其他疾病等。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二、遗传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中明确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孪生兄弟或姐妹之中,一方发生糖尿病,另一方发生糖尿病的机率为50%,同卵双生者常同时发病,父母均为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发病风险较父母为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现在多认为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三、许多糖尿病发生于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病毒性胰腺炎有关。部分患者体内发现了抗胰岛β细胞抗体,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现象。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痊愈。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都可以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应用利尿剂、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者,都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

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少动:体力活动减少是诱发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因为人体骨骼肌是最大的葡萄糖利用的器官,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将会大大减少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肌肉萎缩、肌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肥胖:遗传、缺少运动、吃的太多、太油腻、高热量饮食都可导致肥胖。其中,晚上吃得过饱最容易导致肥胖,因为一吃完就睡觉,脂肪代谢缓慢,在体内堆积,导致肥胖;肥胖进一步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尿病。这也是一个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在部分糖尿患者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糖尿病。第一种1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于30岁以下的人,发病比较突然,主要症状是多尿多食但是消瘦明显。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肥胖的人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经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主要症状是口渴、乏力,但是血糖增高不明显。

目前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主要都是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和免疫机制有关。1型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但是并不是指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因也不是十分明确,也有遗传的倾向,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生活环境的影响。目前书上是说1型的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只是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和免疫机制有关。1型糖尿病有家族聚集性,但是不代表一家子里一定每个人都有。2型的糖尿病病因也不确定,只是说有遗传倾向,主要还是生活习惯作用大。

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经医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I型还是Ⅱ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结果都说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提示在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与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父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其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加;在对同卵孪生子的研究中也证明了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卵孪生的二人具有同样的遗传因素,如果其中一人患糖尿病,而另一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年内同卵孪生的二人先后患糖尿病的发生率,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

目前虽然确认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遗传基因的特点及其遗传方式还未完全阐明。值得强调的是父母亲双方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并非100%的发生糖尿病,也就是说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基础”,但是具有遗传“基础”的人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有环境因素的存在,如肥胖、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感染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才能诱发糖尿病。缺少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发病,因此减少或消除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肥胖,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并可能出现疲乏、无力及精神不振。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相关因素包括遗传、精神、肥胖、感染、饮食、妊娠等。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2型糖尿病中其重要性可达90%以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可能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诱发糖尿病。肥胖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约有一半以上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长期饮食过多而不节制会导致机体营养过剩,导致原有潜在功能低下的胰岛细胞负担过重,而会诱发糖尿病。

感染也是糖尿病的病因,幼年型糖尿病与某些感染有显着相关性,感染本身并不会诱发糖尿病,可能是由于感染的过程诱发了某些基因的表达,而造成糖尿病发病。女性在妊娠时容易发生糖尿病,并且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是举世公认的糖尿病发病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一半,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长期摄食过多也会导致患上糖尿病。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相关推荐

年轻人为什么也会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遗传吗?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朋友应给予哪些药物进行预防?脑血管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关,些类型的脑血管病本身就是遗传病,比如伴皮层下梗死和脑白质变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等。对于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朋友应该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或者发病原因选择药物进行预防,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近年来,青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上升趋势,预防上应

硬皮病是否具遗传因素

首先,对于引起硬皮病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硬皮病的发生可能与多个致病因素关,包括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等。报道,在系统性硬皮病病人的亲属中,同时出现患该病或另一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中,系统性硬皮病发病率在煤矿、金矿和与硅石尘埃相接触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这些都提示系统性硬皮病的病因中,环境因素很重要地位。资料充分支持系统性硬皮病存在广泛的免疫异常。近年研究发现,HLAⅡ

牛皮癣能治好吗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关: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2.免疫因素近年来多已认为银屑病是免疫或炎症介导的疾病。3.感染因素研究证实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发病关,病毒感染与银屑病发病是否相关尚未明确。4.内分泌因素妊娠可使皮损消失或减轻,也可使皮损加重。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对该病的影响不明显。5.精

餐后血糖高病因

一、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因素。二、与2型糖尿病关的其他因素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糖尿病为何高发

1、遗传因素:这是属于导致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糖尿病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基因遗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2、一个重要的糖尿病的病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3、年龄也是糖尿病的病因的一大因素一半的糖尿患者多在55 岁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据权威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很多,比如很多肥胖的人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遗传来的,还可能是饮食不健康造成的。一、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

糖尿病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在我国,糖尿病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遗传度更强一些。糖尿病高发并非由于遗传虽然糖

鼻咽癌是怎么得的

目前,本病发病原因尚未证实,但可能与遗传、病毒、环境、饮食等因素关。其中,遗传因素在病因方面起重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断奶几天可以看出来 母乳性黄疸常见吗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还发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报道称母乳性黄疸是跟遗传因素关,在六十例母乳喂养的母乳性黄疸中,家族史的占3.9%,说明是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家族史母乳性喂养黄疸的情况,发生率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