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糖尿病足如何预防
1、重视足部的护理
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必须具备正确的防护知识,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每天用温水泡脚,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鞋袜透气性要好,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日换洗,更不要穿不平整的袜子,以防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避免穿过紧、前面开口或露出脚跟的鞋及高跟鞋,更不能赤脚外出;剪趾甲要小心,按时修剪,并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经常测试足部感觉;观察足部的皮肤颜色、温度的改变,感觉异常,趾甲变形等要及时正确求医,防止贻误病情。
2、采用多种方法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老年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良,除注意保暖外,可指导患者做足部运动,结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口服小剂量的肠溶阿司匹林,葛根素、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等。
3、重视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的可能。随着对糖尿病的进一步了解及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易过度紧张焦虑,表现为苦闷、焦虑、抑郁、焦躁不安、糖尿病足溃疡、异味,使患者自尊心下降,依赖别人增加,社会支持减少,生活满意度下降。因而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
4、解除足部受压的危险因素
解除体重对足部负荷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足溃疡90%发生于受压最大的部位。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改变,使组织增厚僵硬,进一步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在这种情况下,足受压极容易导致溃疡的发生,故应减轻体重及选择合适的鞋子、袜子,避免长时间行走。
5、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代谢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的高脂血症、高糖血症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通过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同时高脂血症和神经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基化,还可通过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促进其神经病变的发展。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诱因。另外,血糖控制不良还可影响伤口的愈合,因为血糖增高时,中性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的增加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严格控制血糖,阻止或延缓周围神经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6、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有些轻型患者单用饮食方法即可控制病情。不论糖尿病发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也不论是否使用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执行,长期坚持,绝不能忽视对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教育,除了介绍一些营养学知识,还要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主食分配可按早、中、晚各占1/3,或1/5、2/5、2/5之比例,禁吃含糖量高的糖类食品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尽量减少外出饮食或宴会。当然饮食控制不是饥饿,没有一种食品或水果是绝对不能吃的,重要的是控制总热量。患者和家属及医务人员可以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循序渐进的控制饮食,对无特别需要的患者应采取定时、定量、定营养要素,不定食品的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对治疗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才更好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得糖尿病足的,只要糖尿病患者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也是可以不得糖尿病足病的。预防糖尿病足注意在洗脚时要避免水温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麻痹,无法判断温度高低,即使有时温度很高,患足都感觉不到而易被烫伤。患者在洗足、修剪脚趾甲时,要防止脚趾的皮肤破损引起细菌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糖尿病足要控制好血糖,因为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控制不好,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受感染。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避免用手撕脚、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皮损导致化脓性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足部破溃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延误病情可能会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不要害怕,只要您积极的治疗并且控制住血糖,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是很小的,糖尿病患者在经过医生的允许下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和疾病抗争。
糖尿病足预防好比治疗更有用
预防糖尿病足饮食要控制
怎样才能预防糖尿病足呢?我认为糖尿病足整体预防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控制。忌食甜食,少食或不食煎炸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增加粗粮的摄入,提高膳食纤维的含量,例如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全麦粉、苦荞麦以及豆粉类食物等。
2.适量运动。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除合理安排膳食、规律作息时间外,还应戒除嗜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对周围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促使小血管痉挛而加重患肢缺血的程度。
4.无论如何要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0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要低于6.5%,这样可使双足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代谢环境。
5.避免足部皮肤受损伤,任何时候均不应赤脚走路,光脚穿鞋及穿不合脚的鞋,以免足部皮肤损伤。若患有鸡眼、皮肤裂口应及时找医生治,就诊时应说明自己患有DM,不宜用鸡眼膏或胶布贴脚。对有足癖和甲沟感染者应格外注意,每次洗脚或洗澡后,在足趾间抹含有防腐剂的滑石粉。对有继发感染的足癣患者,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脚,每天3次,待病情减轻后再用脚粉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足的预防
1、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为保持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脚。但洗脚前,一定要先用手或温度计试水温,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洗脚后要用软干的毛巾将脚擦干,并一定要擦干趾缝之间的水迹,必要时可用电吹风的小风吹干。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 贻误了治疗时机。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 脚底出现破溃。
3、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可自己利用足镜等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定期检查足部,若有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缺失、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痛热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出现了足部病变。必需尽早到医院就诊。选择合适的鞋袜,软皮皮鞋、运动鞋是最理想的鞋子。鞋型宜选择方头,要保证鞋较足略宽、透气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及塑料鞋,还要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可能存在的异物。袜子应选择棉质地和羊毛质地为好,既吸汗又透气。袜子不要太大,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每日换洗,不要穿有补丁或破口的袜子,以防脚的压力不均,影响血循环。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大常见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本身糖尿病也没多么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足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做好预防。万一不慎患上了糖尿病足也不要紧张,要正确的护理和治疗。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友平时预防糖尿病足,可通过按摸足部动脉拔动来感知。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反应很“迟钝”,不知冷热,没有痛感,不容易及早发现病变,尽管血管造影、磁共振、超声等能够发现病变的苗头,但这些检查确实要花费不少“银子”,有没有既省钱又方便的检查方法呢?今天我们教糖尿病友一招,给患者教了个窍门,摸摸足背的足背动脉,感觉搏动有无异常。这是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经过近几年对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触诊筛查总结出来的。
足背动脉的位置很好找,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患者可以用双手食指施加相同压力,劲儿不要太大,找到后自己感觉一下脉搏跳动的强弱,如果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发生足部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发现病变。
脚痒是糖尿病足病的前兆吗
糖尿病足多见于患有10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瘙痒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足部瘙痒可因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引起,也可因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循坏障碍引起,这也是糖尿病患者为何会脚干发痒原因。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干发痒其实是出现糖尿病足的前兆。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俗称烂腿,是糖尿病慢性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主要病因是糖尿病患者血管栓塞,从而导致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所致。如果糖尿病患者在足部瘙痒的同时,伴随着走路间歇式疼痛,就应该尽早去医院做下肢彩超和肌电图检查,排查糖尿病足。
通过上文对于脚痒与糖尿病足的关系的介绍,希望能帮助的各位患者及其家人更好的了解糖尿病足的知识。只有了解相关的症状,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才能在最佳的时候接受治疗,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一定要多注意身体健康,做好预防措施。
正确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一、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是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是解决糖尿病足怎样治疗问题关键,不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糖尿病【译】: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鸡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极大地减少相关的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糖尿病足怎样治疗问题的答案包括支持对症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减轻体重、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另外患者需要了解疾病地方信息。
二、不少糖尿病足患者患上了糖尿病足之后,都习惯自己在家里采取一般性外伤的家庭式护理措施,其实这些护理措施很难达到治疗的效果,只会拖延病情。或者一些人不了解糖尿病足严重程度以及难治的特点,随便就找个地方进行简单医治,最后容易出现了大溃疡,是的治疗骑虎难下,进去疾病的潜伏期阶段。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时间,最佳的治疗时间应该是在早期发现之后,及时去相关的医院进行治疗。
三、要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需要了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糖尿病足来临时,会有一些基本症状表现,如脚上皮肤干燥、皮色变暗、弹性差,或者肢体麻木、出现刺痛,以及长时间走路后出现脚痛,逐步发展到休息时也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溃烂、感染化脓,甚至坏死等,当这些症状出现,并且伴随出现这些症状:脚上皮肤干燥、弹性差,皮色变暗,肢体麻木、感觉差、足部皮肤苍白,感觉差、足部发凉、下肢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就可以初步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去相关的医院检查。因为这个时候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严格控制血糖,胰岛素以应用肢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是解决糖尿病足怎样治疗问题的答案。局部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引流,常规消毒换药等。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以及防止来自外部的损伤,这些都是怎样治疗糖尿病足效果好的答案。
糖尿病足分为哪些类型
糖尿病足一般发生在糖尿病史5年以上的糖友们身上,是目前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根据资料统计: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同时,糖尿病足治疗专家指出,85%的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截肢手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积极的教育和预防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的关键。确实,糖尿病足是一种比较可怕的疾病。患者稍有不留神,就有可能会酿成大错,导致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专家指出,糖尿病足在临床上时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的:
1.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缺失等。患者对温度、疼痛、压力等的保护觉减弱或者丧失,在有烫伤、异物、创伤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感觉缺失的足就会发生足部溃疡。
2.动脉缺血型糖尿病足。这类糖尿病足极易被误诊,导致的后果也最严重。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造成下肢血管闭塞和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缺血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
3.神经病变和动脉缺血同时存在的混合型糖尿病足,此类病症临床最为常见。
糖尿病足预防
在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一项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并仔细护理和预防足部可能发生的病变,因此要做到:
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10)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
(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
(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病变有益。
(13)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