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祛湿按什么穴位 除湿的蔬菜

祛湿按什么穴位 除湿的蔬菜

对于身体湿气中的人来说,不妨适当多吃点具有芳香气味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这些蔬菜都有芳香化湿的作用,有助于身体排出湿气。另外,如丝瓜、苦瓜、黄豆芽、绿豆芽、冬瓜、山药等也具有利水化湿的作用,多吃此类食物有利于祛湿。


祛湿艾灸哪个穴位 艾灸中脘穴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艾灸怎么除湿气

艾灸祛湿穴位。

艾灸是一种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的方式,其温热的作用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所以想要祛湿则艾灸祛湿的穴位是最为合适的。

建议是艾灸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解溪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湿作用。

按摩穴位能祛湿

1、丰隆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梅雨季节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

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2、中脘穴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我们可以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

艾灸祛湿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3、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按摩什么穴位除湿

1、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2、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3、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它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而在按揉该穴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预示着阳气生发,湿邪减少。

5、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祛湿的方法 四个小提醒

1、食疗法最麻烦的就是这三种食物都特别难煮烂,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只能耐心点!

2、按摩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常用手指刮身体4大祛湿穴位(丰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

3、运动也有祛湿的作用,但只宜微微汗出,如搞得大汗淋漓即非所宜。

4、保持心情舒畅,无论是对健脾、祛湿还是对健康,都有极大帮助。


祛湿按什么穴位

1、祛湿按摩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2、祛湿按摩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3、祛湿按摩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它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4、祛湿按摩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夏季祛湿要记住两点

饮食:一粥一水一道菜

小米粥:小米最养人,健脾养胃,清热解渴助眠,同时小米最适合熬粥,淀粉经过糊化后,绵软柔滑,非常好消化,任何年龄群体的人都适合。

红豆薏米水:红豆薏米水祛湿补血,薏米要选没有霉味,软糯一点,这样煮出的薏米水有着浓浓的米香,红豆以赤小豆为优;每次各取50克,放进炖锅里,煮成汤,但记住不能放糖,一旦放了糖,祛湿补血的功效就打折扣了。

冬瓜炒山药:中医把冬瓜称为“祛湿大元宝”,它是果蔬里祛湿的第一号专家,能利水、消肿还清热,既是美容佳品,又是减肥圣药。而山药更是中药里的上上之品,滋阴又利湿,健脾又补肾。

穴位:人体三个祛湿穴

阴陵泉: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将大腿弯曲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经常对阴陵泉这个穴道进行按摩,能够很好的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同时还具有健脾理气、益肾调经的作用,对于一些腰膝酸痛、身体水肿或者是腹胀、拉肚子的情况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丰隆穴:丰隆穴是双穴,两腿外侧都有,在足外踝(高点)上八寸的地方,外踝到外膝眼正好是十六寸,实际上正好就是它们两个连线的中点,也是肌肉很丰满的地方。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祛痰除湿的效果。

中脘穴:这个穴位在我们的胸骨下端,和肚脐线连接的中间,也就是肚脐正中间向上大约4寸左右的位置。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很好的控制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好的减肥作用。另外还具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这样能够帮助身体快速的排出多余的脂肪还有废弃物,起到排毒祛湿气的效果。

湿气重拔罐好还是刮痧好 刮痧的好处

刮痧治病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使用专用工具在皮肤上刮拭,出痧。而中医认为湿气重是由于寒湿或者暑湿瘀滞在经络当中,在脾经以及膀胱经穴位上刮痧,有振奋阳气、祛除湿邪的功效。

1.祛除湿邪。湿气重的朋友通过刮痧能够有效的祛除湿邪,减轻湿气重症状。

2.安全可靠。刮痧是在皮肤表面进行刮拭,并且还会使用刮痧精油进行润滑,就能够帮助湿邪排出,相较于吃药等治疗方式安全且方便。

3.促进新陈代谢。湿气重患者在刮痧除湿的过程中,还能够收货刮痧所带来的其他好处,比方说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毛孔缩小、皱纹减少、延缓皮肤老化过程。

4.调整全身功能。在刮痧的过程中,有的穴位除了祛湿还有一些全身性的功能,对于调整全身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九大穴位祛湿健脾 健脾祛湿

九大穴位祛湿健脾

初秋暑热雨多湿气重

九大穴位祛湿健脾保安康

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这时余暑未消,又因降雨频繁而湿气重,故有秋老虎发威一说。

湿重可能导致脾脏受损,所以长夏养生,一定要健脾。通过穴位疗法,帮助我们降服秋老虎。

1、健脾要穴照顾好脾胃(足三里、阴陵泉)

长夏主湿,而脾喜燥恶湿,所以就要健脾防湿。

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出现食欲不振、口淡无味等病症。而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脏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脾胃的作用下协同其他脏腑完成的。

说到健脾养胃,有两个穴位不得不提,它们就是足三里和阴陵泉。足三里

阴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而足三里归属于胃经,刺激它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胃部功能。长夏不保健,秋必宣泄。

比如说你这段时间暴饮暴食,凉啤酒喝多了,伤了脾胃,可能你现在没什么急性的问题,但到秋天的时候邪气就要宣泄出来了。所以长夏要尽量少饮冷酒,因为酒亦主湿,而且冷啤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

过了长夏,就算是秋了。秋主肺,肺与脾相反,它喜润恶燥。

秋天风干物燥,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容易产生呼吸系统疾病,故应该慎防秋燥。秋天养生就要多吃点梨,吃点滋润的东西。养肺要先增强脾胃功能,五行中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也。

中医里有个重要养生原则“虚则补其母”,所以要解决肺部的问题就先补好它的“母亲”——脾胃。

补肺气润肺阴的主要穴位有肺俞、膻中、天突、中脘、足三里和气海。所以秋季穴位养生既要照顾好脾胃,又要保养好肺部。

2、护肺要穴祛燥润肺(鱼际、曲池、迎香)

秋季的保健养生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秋天的主要邪气是燥,但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在由夏季转为秋季的时候,湿气虽然退了,但气温并没有降下来,我们都知道有“秋老虎”之说,民间都说:“秋后还有一伏”。

这时如果不注意的话,肺特别容易受伤,人就容易出现鼻腔血块、咳

痰带血丝,埋下呼吸系统的重大隐患。

所以,在秋季的前半期我们要像春天那样养生,不同的是不用把重点放在平肝上面。

穴位主要选择肺经上的鱼际和大肠经的曲池、迎香。

两侧鱼际每天不拘时地掐揉3分钟。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有很好的清热作用。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即中午1~3点时按揉两侧穴位2分钟即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每天做。

迎香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从它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功能是使人“闻香逐臭”的,可以治疗各种难愈的鼻炎、鼻塞。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可以湿润鼻腔,两鼻腔湿润了,就可以加大阻止病邪的力量,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秋季。

秋季的后半期凉燥横行,每天坚持按揉鱼际、迎香、合谷,可以将肺炎等秋季易发病统统挡在身外。

3、人体自带去火穴位按按能解秋燥(太冲穴、内庭穴、合谷穴)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天干气燥,人们很容易上火。

专家指出,上火的病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肺热,有的是胃热。有三个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以起到除燥下火的作用。

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

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第一: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用火罐进行艾灸,那么时间可以稍微的进行延长,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第二:中脘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线,也就是肚脐上面大约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是食用艾条进行,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分钟;用艾罐则是需要20~30分钟。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拉肚子以及胃溃疡等等。

第三:丰隆穴

在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祛湿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条进行艾灸大约十五分钟左右,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祖辈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横纹中间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这个穴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最好能够每天进行艾灸十五分钟左右。

第五:足三里穴

这个位置在外膝盖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将艾条使用10~15分钟;艾罐则是进行艾灸20~30分钟左右,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第六:合谷穴

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脸部的皮肤出现了红血丝,那么可以在合谷穴进行艾灸,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合谷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浊以及疏通气血的作用。但是,如果是一些体质比较差或者是怀有身孕的女性,那么在进行这个穴位艾灸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能够禁止使用。

这个穴道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将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然后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了。十天为一个疗程,每天进行大约10~15分钟左右,直到穴道微微发红就可以停止了,每天进行一次。

第七:曲池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第八:隐白穴

这个穴道在脚上大脚趾末节的内侧,距离脚趾甲的距离大约是0.1寸左右。隐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和身体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则个时候可以在隐白穴中进行艾灸,用艾条大约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能够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湿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都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健身体的工作,并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避免病邪、湿邪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湿症以及各种疾病。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湿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湿,另一种则是外湿。除了上面所说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体恢复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能够过度的服用烟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这对于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另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

湿气重能刮痧吗 湿气重刮痧的好处

1.祛除湿邪。湿气重的朋友通过刮痧能够有效的祛除湿邪,减轻湿气重症状。

2.安全可靠。刮痧是在皮肤表面进行刮拭,并且还会使用刮痧精油进行润滑,就能够帮助湿邪排出,相较于吃药等治疗方式安全且方便。

3.促进新陈代谢。湿气重患者在刮痧除湿的过程中,还能够收货刮痧所带来的其他好处,比方说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毛孔缩小、皱纹减少、延缓皮肤老化过程。

4.调整全身功能。在刮痧的过程中,有的穴位除了祛湿还有一些全身性的功能,对于调整全身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相关推荐

脾虚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脾虚艾灸取穴中脘穴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作用: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解溪穴位置: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灸法:对准穴位点燃,灸3~5分钟,每日一次。作用: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关元穴位

湿气重可以吃西瓜吗 身体湿气太重怎么祛湿

除湿气可采取健脾祛湿、温寒散湿、辛温发汗等方法,可经常食用一些莲子、山药、白扁豆、藿香等健运脾湿的食物。另外,寒与油腻不利于湿邪的运化和方化,所以体内有湿者不可贪凉,忌油腻,饮食以清淡、辛温食物为主,少量饮酒,不可过于贪食。进行运动锻炼时,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升身体气血、疏通瘀滞的经络,可以调理脏腑,增强脾胃功能,使体内湿气能够被去除。久居潮湿地带的人要多晒太阳,穿干爽、吸汗的衣服。要采取宜

三伏天艾灸哪里去寒气除湿

三伏天期间是很适合艾灸的,三伏天期间进行艾灸,有利于将人体体内的湿气以及寒气排除体外,三伏天艾灸可艾灸以下部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主要是通过在穴位处进行艾灸烘烤、熏蒸达到以上作用,人体身上分布的穴位是很多的,不同穴位所起到的效果不一样,想要去湿气寒气,那么建议艾灸丰隆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比较合适,具体如下:1、丰隆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脚踝上侧26-27cm左右,与

2021年三伏贴敷时间表 三伏贴去湿气贴哪里

具体如下:中医上讲腹为阴、背为阳,因此三伏天去湿气,可以选择背上的腧穴能起到更好的温阳益气、温阳除寒的作用,还有大椎、肺俞、脾俞、肾俞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中医讲体内水湿运化留滞和脾有关系,体内湿气过重时,根据情况可以选择脾经上的穴位祛湿。最后三伏贴祛湿还可以贴足三里穴位,此穴位位于脚底板,祛湿效果是很不错的,经常被用于祛湿

三伏天怎么排湿排寒 三伏天怎么排湿气

陈皮有三大功能:理气、燥湿、和中。理气是使脏腑之气通畅,并且流向该去的地方;燥湿是祛除体内的湿邪;而和中是调和中焦,也就是调和脾胃的功能。承山穴是小腿外侧的一个穴位,把脚尖勾起,会摸到小腿肚上有一个窝,那里就是承山穴的位置。要知道身体这么多的穴位,承山穴可是排在人体祛除湿穴位前三的哦~祛除湿气的效果堪比薏米红豆粥!夏季对付湿气,可选择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尿功效的食物,比如苹果、怀山、莲子、赤小豆、

艾灸什么穴位祛湿

1、艾灸丰隆穴祛湿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2、艾灸足三里祛湿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3、艾灸关元穴祛湿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

常按3穴位祛湿

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

去湿气艾灸哪个穴位 艾灸关元穴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艾灸5个穴位祛湿

1.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我们都很常听,它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坚持艾灸足三里10-15分钟可以快速祛湿。2.丰隆穴:这个穴位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相对鼓起的位置,每天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3.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坚持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可以祛痰祛湿,并解除下肢水肿问题。4.关元穴:关元穴有助养生保健,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坚持对这个穴位艾灸有助于调理

艾灸祛湿穴位和方法

艾灸祛湿的方法1、谷穴艾灸祛湿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2、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