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疗截瘫的偏方
有效治疗截瘫的偏方
1.肌肉功能锻炼:每天作1─2次踝、膝、髋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次50─100下,对大小腿肌肉作向心性按摩,避免肌肉萎缩,上肢可作拉簧、举哑铃的动作。
2.防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激发成骨活动,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和肌肉组织内代谢产物的运送。可以多做一些手部运动。如:击剑、轮椅竟速、标枪等
3.可以有一些的饮食上的小偏方如下: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截瘫是怎么回事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高位截瘫怎么延长生命方法
下面是关于高位截瘫能活多久的咨询问答:
问:高位截瘫能活多久?
答:做好预防及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高位截瘫能活多久与患者的治疗心态也有关系,如患者对治疗有信心,保持积极的态度,对治疗是有益的,会使患者的康复的希望增加。患者家属做好护理工作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高位截瘫是指横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在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北京304医院的专家指出:对于高位截瘫患者来说,找到正确的方法治疗,才能更好的延长寿命。高位截瘫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将时刻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据统计,高位截瘫患者的死亡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并发症的出现和无法控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积极的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才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截瘫怎么办
一、病因治疗:从造成截瘫的病因入手,在医学上称为病因治疗。造成截瘫的常见因素主要有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受到意外伤害,造成对脊神经的损伤;内伤主要包括脊髓炎症、脊髓结核、脊髓肿瘤、严重的椎间盘脱出等。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解除压迫,解除造成对脊髓损伤的原因,比如必须及时纠正脊椎的骨折、压缩、错位等。
二、早期治疗:神经脊髓的损伤,应尽量做到抢救、治疗及时,由于损伤时间短,神经损伤程度轻,康复的可能性更大,康复的程度就会好些。一般损伤三个月为早期,一年时间内为康复期,更长时间则为后遗症治疗期。早期康复治疗一般为手术治疗并施以药物。
三、全面治疗:世界公认截瘫治疗必须是全面治疗,包括全方位治疗和综合治疗,要尽力采取可能的一切治疗方法。首先是使用促神经细胞生长的药物,可以使用介入方法。还可以配合中医治疗,有许多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可供选择,特别还有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另外,由于截瘫治疗时间长,半年为一疗程,而且需要多个疗程方可见效,病人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自觉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四、加强锻炼:截瘫病人的锻炼原则是,能坐比躺着好,能站比坐着好,能走比站着好。注意功能恢复性锻炼,锻炼截瘫部位,也注意健肢的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截瘫部位的功能恢复,增强体能和体质,减少并发症,增加病患部位血循,有利于康复。
五、心理护理能帮助治疗截瘫: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障碍的程度,尊重、关怀和体贴患者。生活护理:照顾好患者洗漱、饮食及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并逐步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与水果等。
六、皮肤和肢体护理有助于治疗:截瘫患者由于某些局部长期受压及血循环不畅,极易发生褥疮。因此,要及早防治,保持床单平整、清洁,骨突起处加用气圈,多翻身,每2小时改变一次体位,并用50%乙醇按摩。对瘫痪的肢体被动活动、按摩、针灸、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脱钙等。注意保持肢体于功能位,防止畸形。外伤性截瘫3个月后可坐起,开始架拐下地活动。
截瘫治疗
1、日常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2、心理治疗: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3、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4、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颈椎压迫神经导致截瘫的诊断
颈椎压迫神经导致截瘫的诊断?截瘫患者的病情严重,对患者和家人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些人由于对截瘫的知识了解的甚少,患了截瘫还浑然不知,导致病情加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截瘫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那么,颈椎压迫神经导致截瘫的诊断如何进行?
1.脊髓受压定位诊断判定病灶的上界和下界通常无困难,X线摄片椎体破坏严重和椎旁扩大阴影处即可定位。但是,当X线摄片椎旁阻长达4~6个椎体且椎骨破坏不明显时,应详细作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其他影像检查结果才能确定其纵向受压的水平。
2.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大脑皮层对运动、感觉和括约肌三种功能控制,感觉的传人和大小便的控制,截瘫是以主动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一些学者将截瘫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四级,便于观察治疗中截瘫的发展和治疗后的效果。
Ⅰ级:病人步行正常、自觉下肢有力、检查有或无踢阵挛,跖伸病理性反射阳性。
Ⅱ级:病人行走时肌肉紧张痉挛、无力、动作不协调。需要或不需要扶拐能行走,检查肢体有痉挛性轻瘫。
Ⅲ级:下肢肌无力不能行走,病人被迫卧床。检查呈现伸直型截瘫,约50%病例知觉障碍。
Ⅳ级:病人出现屈曲型痉挛截瘫,50%以上病人知觉障碍,常有褥疮,或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将软瘫也包括在内。
以上就是对颈椎压迫神经导致截瘫的诊断方法的总结。患者一旦确诊后,应及早的到正规专业的截瘫医院进行对症的治疗。
脊髓损伤怎么治疗好的快
病因治疗
从造成截瘫的病因入手,在医学上称为病因治疗。造成截瘫的常见因素主要有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受到意外伤害,造成对脊神经的损伤;内伤主要包括脊髓炎症、脊髓结核、脊髓肿瘤、严重的椎间盘脱出等。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解除压迫,解除造成对脊髓损伤的原因,比如必须及时纠正脊椎的骨折、压缩、错位等。
早期治疗
神经脊髓的损伤,应尽量做到抢救、治疗及时,由于损伤时间短,神经损伤程度轻,康复的可能性更大,康复的程度就会好些。一般损伤三个月为早期,一年时间内为康复期,更长时间则为后遗症治疗期。早期康复治疗一般为手术治疗并施以药物。
全面治疗
世界公认截瘫治疗必须是全面治疗,这包括全方位治疗和综合治疗,要尽力采取可能的一切治疗方法。首先是使用促神经细胞生长的药物,可以使用介入方法。还可以配合中医治疗,有许多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可供选择,特别还有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另外,由于截瘫治疗时间长,半年为一疗程,而且需要多个疗程方可见效,病人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自觉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截瘫的讲解
截瘫的讲解,我想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下。那么下面小编就来帮助大家做下整理与归纳吧。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痉挛性截瘫患者吃什么好
菠菜:营养丰富,但含有较多的草酸,常食多食,易使食物中的锌、钙与草酸结合而排出体外,从而引起人体锌与钙的缺乏
猪肝:1公斤含胆固醇高达3680毫克以上,而一个人胆固醇摄入量太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因此,猪肝不宜吃得太多。
松花蛋:松花蛋在制做过程中会受到铅的污染。经常食用含铅量高的松花蛋,会引起中毒。铅在人体内能取代钙质会引起缺钙。
方便面:方便面中若含有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常吃对身体不利其次方便面中缺乏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素,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缺乏。
葵花子:葵花子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的大量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大量脂肪积聚于肝脏,会严重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豆腐及豆制品:实验表明,过量吸收黄豆蛋白质,可抑制正常铁的吸收量,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还能促进血管硬化。
纤维素:前预防肠癌和降低血脂浓度,但过量食用,会影响无机盐的吸收
对于已患有截瘫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科学有效的治疗是截瘫康复的关键。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截瘫效果最好。
治疗截瘫的最好办法
体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断面九针穴、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2、肾俞、次髎、血海、三阴交、髀关。
配穴:调理二便加气海、中极、秩边、天枢、上 、中 、下 。
断面九针穴位置:上穴为损伤平面上一个棘突,下穴为腰椎5(L5)棘突,中穴为上下穴连线之中点,加上、中、下三穴之两旁夹脊穴,共为九穴。
治法
药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维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两组分别取2~5穴。配穴据症取2~3穴。主穴第一组为毫针刺,第二组为穴位注射。血用穴则可针刺与穴注交替。毫针刺法:要求深刺,针深1~3 寸,用较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强刺激强度,使背部穴针感传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尽量激发针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脉穴针感传至阴部,秩边斜向内刺,使针感传至小腹,天枢穴传至腹股沟。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1小时。
穴位注射法:上述药液任选1种,亦可交替选用。上下各取1~2穴,用5号齿科针头,深刺并作反复提插后,以较快速度推入药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
体针10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截瘫的简介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脊髓炎的治疗药物
截瘫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作为辅助方法,如果发现患有截瘫应送往有经验的医院治疗,是争取截瘫恢复的重要环节。创伤后截瘫是严重的脊髓损伤,因其损伤程度不同,受累部位各异,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或痉挛性,或迟缓性,或完全、不完全瘫,或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等,治疗方法也不尽一致。通常以补肾填髓,活血化瘀,温经通阳为总体治疗方法,能收到可喜效果。下面简要介绍中药治疗创伤后截瘫。
方中附子,鹿衔草,虎骨等走督脉,补肝肾之阳,强筋壮骨。龟板、熟地、牛膝走任脉,益肝肾之阴,填精补髓。血竭、土鳖子、五灵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麝香、京墨平肝镇静,开窍解痉。沉香、乌药温肾纳气。黄柏、知母滋阳起痿。桑枝通百节,利九窍。山甲窜走十二经。全方活血化瘀,温经通阳,填精补髓,壮筋骨,养肝益肾,润筋脉,扶正气,健脾固本从而推动周身经气运行,使阳气输布于诸阳之道,则截瘫可愈。
基本方药组成:
黑附子、白附子、熟地、龟板、牛膝、虎骨、鹿衔草、穿山甲、黄柏、知母、沉香、乌药、五灵脂、血竭、京墨、土鳖子、麝香、桑枝。上药为细末,水泛为丸,注意临症加减。
癔症性瘫痪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癔症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可为截瘫、偏瘫和单瘫。体格检查时腱反射正常或增强,无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肌肉萎缩。在无人注意时或患者注意力转移时,可出现瘫痪肢体的活动。瘫痪肢体可伴有感觉障碍,但不符合神经解剖分布规律。症状可因暗示而加重或减轻。
鉴别诊断:
1、癔症性单瘫:单瘫不恒定,受情绪所影响,一般瘫痪的肢体伴有明显的感觉障碍症状与体征不符合。
2、癔症性偏瘫:多见于成年人,致病有精神因素,偏瘫以下肢明显,腱反射正常而两侧对称,绝不出现病理反射。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体征变化多端,经精神治疗后偏瘫的肢体可完全恢复正常,可以复发。
3、癔症性截瘫 弛缓性与痉挛性截瘫均可见到,变化多端,瞬间呈弛缓性,瞬间又呈痉挛性。癔症性截瘫的特点是:
(1)没有括约肌障碍,不出现褥疮及皮肤营养障碍与肌萎缩;
(2)腱反射与浅层反射正常,绝无Babinski征;
(3)有精神因素,发病快,易于暗示性。
上面就是对癔症性瘫痪的诊断标准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癔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其产生瘫痪之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些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定病情之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做好平时的护理措施,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高位截瘫的治疗方法及措施
早期治疗
神经脊髓的损伤,应尽量做到抢救、治疗及时,由于损伤时间短,神经损伤程度轻,康复的可能性更大,康复的程度就会好些。一般损伤三个月为早期,一年时间内为康复期,更长时间则为后遗症治疗期。早期康复治疗一般为手术治疗并施以药物。
病因治疗
从造成截瘫的病因入手,在医学上称为病因治疗。造成截瘫的常见因素主要有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受到意外伤害,造成对脊神经的损伤;内伤主要包括脊髓炎症、脊髓结核、脊髓肿瘤、严重的椎间盘脱出等。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解除压迫,解除造成对脊髓损伤的原因,比如必须及时纠正脊椎的骨折、压缩、错位等。
全面治疗
世界公认截瘫治疗必须是全面治疗,这包括全方位治疗和综合治疗,要尽力采取可能的一切治疗方法。首先是使用促神经细胞生长的药物,可以使用介入方法。还可以配合中医治疗,有许多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可供选择,特别还有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另外,由于截瘫治疗时间长,半年为一疗程,而且需要多个疗程方可见效,病人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自觉效果不明显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