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感染一般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各人不同长短 的潜伏期,然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艾滋病。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15%~20%的患者在感染大量病毒后2 到6周,可出现全身疲倦(59%)、肌痛(34%)、低热(40%)、淋 巴结肿大(30%)、盗汗和多汗(27%),偶有发生皮疹、头痛、关 节痛,个别人发生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膜炎或外周神经 病变。症状持续1周左右而自愈。也有的病人经过对症处理, 症状消失。以后就进入一段相当长的无症状期。个别人因严 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严重的继...

艾滋病腹泻

在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内, 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进而造成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在全身性以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症状。

1、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无痒性红色斑丘疹。

偶尔有弥漫性荨麻疹或水疱疹,皮疹发生部位多为面部、躯干,重者全身都可出现。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

2、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咽痛、盗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患者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反复出现的低热,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5~22公斤)、嗜睡无力。

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且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3、急性感染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在神经系统的损伤中约9%的病人可能出现急性HIV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上述症状持续2~3周后多可自行恢复。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

4、急性感染期的淋巴结肿大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其发生率为55%~100%。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常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

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

艾滋病通常有哪些常见的临床症状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最常见的是经常性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等特征,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进行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症状表现。并且临床医生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

2.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患者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此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主要还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却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高低相关。此外,艾滋病还经常性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最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先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比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等表现。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病变,危害也较大。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世界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同时存在,较常见的是亚急性脑炎。亚急性脑炎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

hiv症状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 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2.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 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其损害表现在后面章节还要专门介绍,在此不多述。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本病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

艾滋病对身体的危害表现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 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 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2.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 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其损害表现在后面章节还要专门介绍,在此不多述。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本病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

哪些人最容易得艾滋病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由于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使用毒品的风气盛行并逐渐蔓延到亚洲(特别是泰国),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最近作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美国2.4亿人口中,约有1亿人非法使用过毒品,有3000万到4000万人经常使用一种或多种毒品,另有200万人经常使用迷幻药,而迷幻药可直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亚洲的泰国,估计有10万静脉吸毒者,其中75%在曼谷。有不少吸毒者同时又是同性恋者或其他性淫乱者,艾滋病在这些危险因素重叠者中发病更多。美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抗体阳性者约40万人之多,男性为女性的两倍,另外据报导,与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触史的妇女,艾滋病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0多倍,表明因吸毒而引起的艾滋病发病率之高。但在不同地区,因社会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因吸毒而染上艾滋病毒的比例也大不一样。

美国大部分艾滋病人来自男性同性恋者和双性恋人,而在欧洲来自吸毒的艾滋病患者较多,比如因注射吸毒成瘾者而受感染的在意大利特别高,在罗马、米兰等大城市中,估计约为20%~70%。据1986年的资料,在意大利有51%的艾滋病是来自注射吸毒者;在西班牙48%的艾滋病患者来自吸毒者,瑞典为32%~ 42%,而在美国则为17%。由于吸毒者使用未消毒的针头,还可染上其他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等,并对免疫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作用,从而使吸毒者更易成为艾滋病的攻击者。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还有其它因子缺乏者,主要且最多的发病者是因子凝血因子ⅷ或ⅸ)而得的疾病,如 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ⅸ),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据报导,凝血因子ⅷ(ⅸ)主要存在于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品冻干浓缩制剂中。而这种冻干浓缩制剂是近年的产品,暴露于传染性病原体的危险性较大,每一批号浓缩剂来自2000 至5000个不同供血者的血浆,目前在美国约有6%~8%的 供血者带有艾滋病毒,故有许多例子证明用美国生产的凝血因子ⅷ或者和ⅸ引起血友病病人感染艾滋病。

据统计,接受这种因子ⅷ(ⅸ) 治疗的a型血的血友病人,血清艾滋病抗体阳性率高达60% ~90%。在我国大陆曾有数例因使用因子ⅷ(ⅸ)而染上艾滋病的 报导;在香港的一次调查中,有71.2%的感染者为血友病患者。另外,根据对血友病的检测分析,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机 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疫功能本身就有轻 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4.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首 次报告的与输血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婴儿,该婴儿接受 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后发病。最近,有人总结了美国 18例与输血有关的艾滋病病例的资料,这18例患者从接受 输血到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0~43个月(平均24.5个月) 出现卡波济氏肉瘤的时间是在受血后16个月。这18例艾滋 病病例分别接受了浓缩血细胞(16例)、冷冻血浆(12例)、全 血(9例)和血小板(8例)。

艾滋病患者症状都有什么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最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先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比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等表现。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病变,危害也较大。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最常见的是经常性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等特征,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进行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症状表现。并且临床医生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世界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同时存在,较常见的是亚急性脑炎。亚急性脑炎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

艾滋病患者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此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主要还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却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高低相关。此外,艾滋病还经常性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刷牙出血会感染艾滋吗 刷牙出血容易得艾滋病吗

有刷牙出血症状的人,口腔中可能存在伤口的,如果此时口腔有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口腔有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尿液等,就可能会患上艾滋病。

不仅是刷牙出血后,只要身上存在伤口,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尿液等,都是有可能患上艾滋病的。

当然,如果有刷牙出血症状的人,从没有接触过艾滋病患者及其体液,就不存在得艾滋病的可能了。


得了艾滋病会出现哪些异常症状

第一、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第二、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

第三、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变,其损害表现在后面章节还要专门介绍,在此不多述。

第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

临床常见的治疗艾滋病的方式是什么

1、干扰素治疗艾滋病:

干扰素是对部分的艾滋病的病人可以稍有提高CD4+T细胞一部分的肉瘤患者有瘤体的消退;β-干扰素,静脉给药效果与类似但皮下注射抗肉瘤作用较弱;γ-干扰素提高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性抗弓形体等条件性感染可能有一定效果。

2、外用药物治疗艾滋病:

会在艾滋病患者患病的部位涂抹药膏,这对治疗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慢慢的药膏就会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使细胞的活力得到一定的抑制,减少病毒的复制,起到了快速止痒、使伤口迅速愈合的效果。

3、止痛药物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水疱溃烂的症状,是艾滋病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在治疗的期间,应该用一些止痛药物来进行止痛。艾滋病患者生活中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患处,减少发炎感染。

4、中药治疗艾滋病:

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人参、茯苓、当归、大枣、杜仲、淫羊藿、苦参、柴胡、香菇、丹参、黄连、二花、黄芩、天花粉、夏枯草、穿心莲、牛蒡子、紫草、狗脊、贯众、千里光、贯叶金丝桃、苦瓜、龙胆草、蒲公英、麻黄、水牛角、漏芦、巴豆、槟榔、白头翁、防风、槲寄生、麝香、姜黄、桑白皮、黄柏、大蒜、连翘、鱼腥草、大青叶、白花蛇草、知母、板蓝根、十大业绩叶等。

艾滋病是怎么来的

一、性行为传播

艾滋病主要来源于性行为传播。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接触不能引起,但性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包括同性间和异性间的性行为。

二、血液传播

艾滋病主要来源于血液传播。日常生活中,要杜绝与他人共用任何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避免与患者有任何血液接触,如剃须刀、牙刷等物品切忌不能共同使用。不能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输血。

三、母婴传播

哺乳及分娩也可以传播艾滋病。患有艾滋病的母亲,可能在怀孕到分娩哺乳的过程中,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儿。

盘点艾滋病患者的口腔特征

白色念球菌病

又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多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病损的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病损也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最高可达96%。

口腔念珠菌感染

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对绝大多数病例而言,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表明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出现的可能。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发现或预测艾滋病的指标。

毛状白斑是发生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的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毛状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见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群,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对毛状白斑的出现应予以高度重视。

牙周病

表现为牙龈发炎、牙龈溃疡、牙龈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龈出血疼痛和恶变等症状。据报道,19%~29%的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有牙周炎。

卡波济肉瘤

呈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先见于上腭和牙龈,卡波济肉瘤在一般人群中很罕见,随艾滋病的流行,卡波济肉瘤大量出现于艾滋病危险人群中。在美国,艾滋病患者患卡波济肉瘤的可能至少比一般人群大2万倍。

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济肉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所有HIV阳性者或艾滋病患者,从婴幼儿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口腔损害。

通常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男性同性恋患者、异性恋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成年人。随着感染范围的扩大,在HIV阳性的儿童和接受血液制品的HIV感染者也会出现口腔表征。

由于口腔病损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爱滋病患者往往因为口腔症状就诊于口腔科。因此作为口腔科医生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早发现和诊断出感染者和患者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和手段,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早期发现艾滋病症状能治疗好吗

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疫苗研究尚未成功,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改变高危行为。尽管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不过现代医学中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按照医嘱,坚持服药治疗,可以像慢性疾病一样可以正常的生活

相关推荐

感染艾滋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来进行传播,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都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大家一定要坚持洁身自爱,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方法之一。2、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来进行传播,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大家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需注意什么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但对 患者的其他体液也应及时消毒,避免污染。(2) 对艾滋病患者人道主义的关怀,不 能歧视他们。(3) 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尤其是当今尚无确 实效的治疗方法时,它就显得越发重要。艾滋 病是一种首先耗伤人体正气的疾病,故调畅气 机,调整阴阳,顾护脾胃是护理的关键。在护理 中,可以发挥中医“气功”、“食疗”、“针灸”等 优势

性病和艾滋病两者什么区别

性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性行为,与性病患者发生性行为,如果戴安全套的话,被传染性病的可能性会减低不少。而艾滋病也可以通过性传播而被感染,但性病如果一旦被感染的话,及时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还是能治愈的,但艾滋病就不一样了,艾滋病一旦感染的话,可能面临的就是生命危险了。性病是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而被感染的。像触碰到性病患者的私处,就可能会感染性病病毒。而艾滋病是不会通过直接接触而被感染的,因为艾滋

可以效治疗艾滋病的方式是什么

1、药物疗法治疗艾滋病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水疱溃烂的症状,是艾滋病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在治疗的期间,应该用一些止痛药物来进行止痛。艾滋病患者生活中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患处,减少发炎感染。用药物在患者患病的部位涂抹药膏,这对治疗艾滋病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慢慢的药膏就会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使细胞的活力得到一定的抑制,减少病毒的复制,起到了快速止痒、使伤口迅速愈合的效果

哪些人容易患上了艾滋病

(1)男性同性恋者包括双性恋者因为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2)吸毒者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而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具无疑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使

爱滋病早期症状

艾滋病初期症状之一:全身症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艾滋病初期症状之二:各种感染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

艾滋病会引发肿瘤吗

艾滋病会引发肿瘤,艾滋病患者在患病后,一定要听从心中的呼唤,尽快去医院治疗,而不能讳疾忌医,这样只会导致艾滋病的治疗陷入困境,特别是在艾滋病后期,患者还可能并发出现恶性肿瘤,这样艾滋病患者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患者不能掉以轻心。

艾滋病最容易出现念珠菌感染

艾滋病最容易出现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与人体和平共处,而当人体免疫系统比较弱,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会为危害人体黏膜等部位。在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中念珠菌感染最容易出现,统计表明,95%的艾滋病患者曾在艾滋病感染期间发生过念珠菌病。除了艾滋病外,念珠菌还容易感染以下几类人群:1、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因为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菌群平衡,害菌被杀死,其他益菌也被杀死,这时候真菌会过度生

艾滋病早期常见低烧腹泻症状

从感染上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潜伏期应包括入口期,即是感染之后从血标本的检测中尚未出现病毒(HIV)的那一段时间,通常是两周至3个月。因为病毒感染者往往不能确定出感染的具体时间,故只好从出现前驱症状或血清抗-HIV抗体阳性算起,约数月到几年。1、低烧腹泻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

艾滋病潜伏期是多久

艾滋病的潜伏期到底是多久?其实每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潜伏期可能都不一样,潜伏期的长短与患者感染病毒的数量、个人免疫力和生活习惯关,其中,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对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影响最大。如果患者是通过血液交换途径感染上艾滋病,那么艾滋病的潜伏期只5年左右;若患者通过性交的途径患上艾滋病,潜伏期可长达十年或是十年以上。当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被艾滋病病毒完全损坏时,艾滋病潜伏期就将结束,进入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