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奶瓣蛋花样便
婴儿的胃肠道如果对蛋白质、脂肪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稀便如蛋花汤,其中夹有淡黄色如半颗米粒大小的奶瓣。如果孩子出现奶瓣蛋花汤样大便,就应该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适当延长哺乳的间隔时间,缩短喂奶时间,以减少食量。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延长牛奶煮沸的时间,这样可以使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变小,以利吸收。同时,可按孩子月龄大小,在牛奶中加入1/3~1/2的米汤或水,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块变小,利于消化。
对于增加辅食的婴儿,应减少喂辅食的次数和数量,暂停增加从未吃过的食物品种,使胃肠道得到休息。
发酵性腹泻
婴儿喝过甜的糖水、牛奶或其他饮料,或过多喂食含淀粉量高的食物,如米糊、面条、甘薯等,或用炼乳喂养(炼乳含糖40%),导致胃肠消化吸收不了,就会发酵,产生气体。排出的大便稀,颜色发绿,混有泡沫,散发出酸臭味,并可夹杂少量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8次或更多。
腐败性腹泻
当婴幼儿进食过多鸡蛋、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调不当、加热不够,可使大便呈糊状,褐色或淡黄色,混有鼻涕样粘液,散发出臭鸡蛋味,每天大便3~8次,量时多时少。
脂肪过食性腹泻
婴幼儿进食油腻过多,或过食巧克力(巧克力含脂肪41.5%),或母乳含脂肪量较高,或反复消化不良,肠道内消化酶减少,会使大便变稀,呈糊状,白色,夹有小米粒样白色奶瓣,外观发亮似奶油,量较多,臭味较重。每日排便3~4次或更多。
其实腹泻的症状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不相同的,我们应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症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希望了解了小儿腹泻的这些症状表现,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患有了疾病及早的做好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避免小儿腹泻的发生带来太多的健康危害和影响才好。
小儿腹泻伴发热该如何处理
西医
首先我们先谈谈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发热。临床最常见的引发小儿腹泻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若病发于5-8月份,大便呈蛋花汤样,色较黄,有粘液,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对由此引起的腹泻及发热,应控制感染,临床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感染较重者可予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注射。但此类感染仅占小儿腹泻病的30%左右,临证应细心鉴别,不要冒然使用抗菌素。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多发于秋、冬季,通常起病较急,大便呈水样,患儿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对病毒导致的腹泻伴发热,不须使用抗菌药物,而应通过微生态疗法及思密达等控制病情,临床常用的微生态疗法药物有妈咪爱、培菲康等。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脱水所致发热的处理方法。脱水是小儿腹泻的常见症状,发热只是脱水时可能伴发的症状之一,所以临床处理这种发热,重点在于纠正脱水,一俟脱水纠正,发热即随之缓解。脱水的治疗,首先应辨别脱水的程度及性质,而后选择适当的液体口服或静脉补充。同时临床还应注意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此,小儿方能得到尽快的康复。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点,小儿腹泻时,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若小儿体温超过38.5℃,还应同时给予对症退热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小儿常用的退热药有阿苯片、泰诺、百服宁等。
中医
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及脾胃虚弱。而腹泻伴发热既可见于感受外邪致病,亦可见于内伤乳食致病。具体讲,发热可见于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此外还可见于泻下无度,水阴耗损所致的伤阴证。中医中药不仅对小儿泄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腹泻伴见的发热同样有确切疗效,这里就向大家介绍一二。
风寒泻一般除泄泻、发热外,常伴肠鸣腹痛,大便色淡,鼻流清涕等症,临证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发热重者加用荆芥、防风之类。湿热泻多见于暑湿季节,除腹泻、发热外,常见大便色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渴诸症,临床可予葛根芩连汤加减。身热重者加用生石膏、滑石、知母之类。伤食泻通常除泄泻、发热,常见大便酸臭、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临床一般予保和丸加减,兼身热者用连翘、黄芩、黄连之类。 除上述分型外,临床尚可见到由于暴泻无度,耗损阴津,阴亏内热而见发热者。相当于西医所言“脱水热”。对此型发热,临床可予连梅汤加减。另可加用生葛根以退热生津。 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发热的同时,临床尚可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选用针刺、推拿等方法做为辅助治疗,对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十分有益。 泄泻发热较重时,针刺在辨证选穴基础上,可酌加曲池、合谷、大椎等穴;推拿时则可酌加退六腑,清大肠,清脾胃等手法。 总之,中药及针灸、推拿等疗法对小儿泄泻所致发热有确切疗效,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配合西药,适时采用相应措施,使患儿尽快康复。
舌口疮的简介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四个月宝宝拉肚子可以用肚脐贴吗 腹部着凉引起的拉肚子可以用
四个月宝宝拉肚子首先要判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腹部着凉引起的宝宝拉肚子,那么是可以用肚脐贴的。因为肚脐贴有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功效,可辅助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等症,0-3岁的孩子都可以用。
四个月宝宝腹部着凉后,通常大便次数会增多至5-10次,大便略稀,偶有绿色、奶瓣等。
如使用肚脐贴没有好转则需要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小儿推拿中脘的作用
推拿中脘具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的作用,主治小儿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食积等病症。
小儿泄泻湿热泻推拿 小儿湿热泄泻推拿处方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土,清胃经,横纹推向板门,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清大肠,下推七节,揉涌泉。
小儿泄泻寒湿泄推拿 小儿寒湿泄泻推拿方解
板门推向横纹长于止泻,能升提;一窝风和神阙能温中散寒;顺运内八卦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揉龟尾,上推七节,摩腹,揉脐乃止泻四大手法,疗效确切,可用于一切腹泻之症。
龙牙豆的详细介绍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18.00大卡(75千焦)/100克
【功效】祛脂降压,亮发,壮骨,养颜护肤,抑癌抗瘤
【龙牙豆是什么】 龙牙豆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还含钙、铁、钾等矿物质元素。龙牙豆含有皂甘、尿毒酶和多种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具有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
【适宜疾病】 虚寒泄泻 小儿泄泻 暑湿 伤食泄泻 脾虚泄泻
【适宜症状】 露出骨头的骨折 顽固性高血压 伴高血压 心悸伴高血压 肾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