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为什么容易扭伤
踝关节为什么容易扭伤
踝关节是人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人的生活和运动质量。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资料显示,它占所有运动创伤的20%~40%。
踝关节扭伤多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可伴有撕脱骨折。脚腕踝关节扭伤发生的原因大多是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倒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踝关节在踮脚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在踝关节跖屈(比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即踝外侧扭伤。统计表明,踝外侧扭伤约占踝扭伤总数的85%。
这时,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撞击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使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淤血。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就会加重,踝关节容易再次扭伤,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连锁反应。
踝关节扭伤的症状分析
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性损伤的多发病之一。踝关节的内侧有比较坚韧的内侧韧带加强,外侧有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这三条韧带起于外踝,前两条止于距骨,后一条止于跟骨,因此它们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比较薄弱的,运动中常因猛力使足内翻过度,而造成外侧韧带损伤。另外,当踝关节跖屈时关节比较松动,稳定性较差,容易扭伤,尤以内翻扭伤较多见。由于该关节在运动中担负的特殊角色,常常是经久难愈,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加注意保护,及时地治疗。 踝关节扭伤后,初期的正确处理是相当重要的。
如早期治疗不当,韧带过度松弛,可造成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踝关节扭伤防治不当所致的后遗症大体有如下几种:
1、肌力不足,运动能力下降。
2、踝关节活动区域降低。
3、足踝部长期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和肿胀。
4、踝关节不稳定,行走感到不稳,容易出现习惯性踝部损伤。
脚脖扭伤不可大意
脚脖扭伤了怎么办?万一骨折,自然会去医院治疗。没骨折的话,就和平常一样生活咯,可别大意了,这里面还是大有名堂的。
先举个病例吧。62岁的林老伯30多年前不小心扭伤了脚脖,在最初的几年里,他的踝关节隐痛、水肿,之后的20年里,他经常容易扭伤,还有打软腿的感觉。近年来,他的脚跟歪向了内侧,并且逐渐加重,路走多了,疼痛难忍,以致无法行走。检查结果是,踝关节严重的骨关节炎,伴有内翻畸形。他先做了截骨矫正手术,可能还需要做踝关节融合手术或者踝关节置换手术。
根据临床统计,踝关节扭伤是骨科急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几乎占到所有急诊的10%。运动损伤中,40%是踝关节扭伤,篮球运动更是达到了52%。脚脖扭伤,如有较重的韧带损伤,比骨折还要严重得多。关节的活动是要靠韧带维持的,关节旁的韧带断裂,关节的活动就会不稳定。统计发现,有韧带损伤的踝关节扭伤,50%会遗留后遗症。长期的关节不稳定,会将关节表面的软骨磨坏,而软骨是不可再生的。软骨损坏后便开始产生疼痛,引发关节的炎症。逐渐加重后,便会产生关节畸形。畸形反过来又会加重关节的破坏。所以踝关节扭伤并非小事,如果有明显的肿胀、淤血,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拍片后没有骨折,可以两周后再去医院做核磁共振,看看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软骨的损伤情况。如果已经有过多次踝关节扭伤,或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最好抓紧时间去医院治疗,不要耽搁。
治疗方面可以保守治疗,也可以手术治疗,要根据情况而定。重要的是预防扭伤。下雨天出门,如果考虑到要走湿滑的路面,最好穿登山鞋。打篮球最好穿篮球运动鞋,这样的高帮鞋子可以保护踝关节。此外,下楼梯,走不平整的路面,都要格外小心。
为什么老崴脚的呢
脚扭伤以后应该适量补钙,钙是骨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摄取。另外,钙元素还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崴脚患者还需多摄取蛋白质,蛋白质是形成肌肉、韧带和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素。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主要是猪肉、鸡肉、贝类。另外注意补充维生素E,维E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流、消除肌肉紧张的作用,同样可用于缓解疼痛。
脚踝关节是最容易扭伤的关节,一旦扭伤,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痛”,这时候要马上停止运动,受伤的脚踝关节尽量不要走动,切记不要随便推拿和按摩,避免足部有不当受力,影响复原或再次扭伤。在受伤后,每一至两小时使用冰袋冷敷20至30分钟,冰袋与皮肤之间最好用毛巾、绷带之类的东西隔开。不冷敷时,尽可能把脚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踝部肿胀。
踢毽子穿什么鞋 踢毽子不适合穿什么鞋
踢毽子不要穿拖鞋、凉鞋,在踢毽子时不好接毽子,而且容易伤到脚,发生摔倒的情况,特别是穿拖鞋踢毽子,可能出现把拖鞋踢出去伤到人的情况。另外也不要穿高跟鞋、皮鞋踢毽子,容易扭伤脚,而且对踝关节、膝关节的冲击都是很大的,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踝关节为什么容易扭伤
急性扭伤的患者多表现为疼痛、皮下淤血;严重的可有滑膜或软骨损伤,表现为踝关节周围的肿胀和压痛、踝关节活动受限。韧带撕裂或骨折发生时,踝关节损伤侧或骨折端疼痛、肿胀更为明显。反复多次损伤患者的关节囊往往松弛, 易继发软骨损伤、滑膜炎、骨赘和其他关节面的损伤,出现慢性损伤侧或关节内广泛的疼痛、压痛、肿胀,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时,有不安全感和腿打软的表现。许多患者为此深受困扰,不得不在踝关节外缠绕厚厚的绷带和护具以增加安全感。踝关节扭伤后,患者常需拍摄X 线片,以排除骨折、发现增生的骨赘。MRI( 核磁共振) 能清楚地显示软骨、韧带和滑膜的损伤, 结合病史和体检,医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以消除致痛因素,增强关节稳定,缓解症状。
扭伤后应该怎样治?
许多人都对踝关节扭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其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 倍。急性期的初次损伤患者,如果损伤没有累及韧带组织,只要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正规的保守治疗,遵守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的原则,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急性期24~48 小时内可冷敷,每次10~20 分钟,6 小时一次,48 小时之后热敷2~3 天, 以促使局部组织渗液尽快吸收,减轻疼痛。必要时, 可用胶布敷贴踝部固定制动2~3周。而慢性损伤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则相对较差,改善疼痛和不稳定的症状是治疗的目的,有时需要通过手术重建韧带来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通过微创的踝关节镜手术来消除滑膜炎、软骨损伤或游离体等致痛因素。
踝关节扭伤按摩手法 踝关节扭伤养护注意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不宜过早下地行走与解除固定;练习行走时,防止踝关节做内,外翻活动;配合中药外敷于熏洗。
踝关节扭伤为何常发生
那么,为什么踝关节比较容易受伤呢?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办?会不会有后遗症?是不是就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不要紧,歇几天就会好了”呢?
踝关节因何易扭伤
这是踝关节的功能和它的解剖结构决定的。踝关节在跖屈时,也就是我们做踮脚这个动作时,往往脚会向内翻,即脚心翻向内。由于踝关节特有的解剖结构,这时踝关节不能很好地匹配,处于“灵活有余,稳重不足”的不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在踝关节跖屈,比如下楼梯、下山、起跳后落地等活动时,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引起关节的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内翻损伤,即踝外侧扭伤。统计表明,踝外侧扭伤约占踝扭伤总数的85%。这时,踝关节内的软组织受到挤压撞击出现软骨面损伤、滑膜肿胀,使踝关节周围出现肿胀、淤血。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就会出现踝关节外侧支撑强度下降,关节本体感觉减退。这样,踝关节的不稳定状态就会加重,踝关节容易再次扭伤,出现疼痛、肿胀、行走不稳等慢性期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关节损伤,出现连锁反应。
怎么预防踝关节扭伤
1.平时注意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
2.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3.适当减少运动量。
4.运动时选择鞋底柔软的高帮鞋、弹力绷带或半硬的支具。
认识扭伤的脚脖子
踝关节俗称?脚脖子?,在诸多的关节扭伤中,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踝关节的运动主要是拓屈和背伸,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都与之有密切的关系。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关节的扭伤。尤其是在踝关节处于拓屈位时。如果扭伤未能即时治疗,常易留下慢性疼痛和关节失稳,出现习惯性扭伤的现象。
那麽为什麽踝关节在拓屈位时容易扭伤呢? 这是因为人的踝关节是由腓骨远端的内外髁和胫骨远端关节面以及踝穴与距骨体的关节所组成。由于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处于背伸位时,距骨宽的部分与踝穴密切接触,此时踝关节并无活动的余地;而处于拓屈位时,距骨窄的部分刚好进入踝穴,此时踝关节处于比较松动的位置,而距骨存在着向两侧轻微的活动,因此,当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或是从高处落地站立时失稳;以及在下楼梯等等需要抬起脚跟走路或是摔倒的情况下,都容易引起踝关节的扭伤,导至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及其他软组织的损伤。轻微的只是关节韧带受到牵拉而引起一般损伤性反应;但也可能引起韧带得不完全断裂;但严重的可能完全断裂,甚至造成关节的拖位或是更严重的骨折。这一系列的损伤如果未能即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损伤的韧带愈合不良,造成踝关节的失稳。
外侧会比内侧疼痛在踝关节伤的病人中,因为足内翻扭伤后,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占绝大多数,通常在踝关节外侧会出现肿胀、瘀紫、内翻位时疼痛加剧,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但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到内侧叁角副韧带的损伤? 这是因为内侧叁角副韧带的强度远比外侧副韧带要强的多,而外侧副韧带就相对的薄弱,所以抗外力的作用与内侧叁角副韧带相差甚远。这使在临床上踝关节扭伤主要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比较多见,而极少见到内侧叁角副韧带的损伤。
正确的处理损伤,防止病情反覆
踝关节损伤后在诊断上并不困难,但要正确的判断损伤的程度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来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早期未能做最适当有效的治疗,日久却出现经常性踝关节疼痛和屡发性踝关节扭伤的病例。所以对于踝关节的损伤是不能忽视的。
轻度的或部分韧带断裂而言,除了患处疼痛之外,踝关节内翻的角度并不会有明显的增大;而完全断裂后,内翻的角度可明显增大,并可在外踝触摸到空虚感,内翻位的X-RAY可以见到外侧的关节间隙增宽。在治疗上急诊处理时,不论是何种程度的损伤都应先冰敷。用以减少局部的出血、渗出、血肿的形成。配合手法理筋、复位已损伤的韧带,然后外敷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90度外翻位,减少关节的活动,促进炎性水肿的吸收以及韧带的修复。在急性期过后则需再做手法,已松解粘连、活动关节。
后期则需穿上护踝,以利韧带的回复。亦必须定期复诊,达到完全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