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夏季腹泻用药要注意
小儿夏季腹泻用药要注意
父母,千万别轻易自行用药
为何此时儿童易得感染性腹泻呢?一是因为夏季温度极适宜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有资料报道,在20℃-30℃条件下,痢疾杆菌在米饭、馒头、猪肉、马铃薯、西瓜等食品中8小时可增量1万-2万倍;在黄瓜、萝卜等中也可增长20-200倍,一旦误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发病;其次,儿童在夏季好进生冷食品而此阶段胃酸分泌减少,杀菌功能减弱;第三,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局部抗感染能力差,加上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的负担较重,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患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另外,夏季苍蝇密度增加,也是导致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有研究发现,苍蝇密度与细菌性痢疾发病曲线变动相互平行。
一旦孩子出现感染性腹泻,父母千万别自行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防止和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
不要滥用抗生素
目前小儿腹泻,应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制剂、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的,而且无副作用的。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不轻易使用止泻药
小儿发生腹泻,适当用点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要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更不能将抗生素作为常规止泻药。滥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相反,对小儿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婴儿。
警惕宝宝腹泻用药要小心
误区一:立马止呕止泻
几乎大多数小宝宝都曾有过腹泻的经历,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看着自家小宝宝上吐下泻,家长们心里焦虑万分,恨不得宝宝马上好起来,于是一听到什么治疗腹泻的良方马上给宝宝用,或者送到医院后要求医生马上给宝宝止泻,然而,宝宝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止不住泻,甚至拖了几个月都不见痊愈。其实,腹泻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疗程的,急性腹泻病程一般在两周以内。其实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因此,孩子腹泻时家长不必急于去马上止泻,尤其是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易蒙停等,而应该要补充因腹泻而造成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误区二:腹泻要禁食
另外有一些家长认为,拉肚子的时候不要吃任何东西,禁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者过度的饮食控制,反而会加重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甚至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发育。因此腹泻以后,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纯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换成无乳糖过渡一下,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大一点的孩子腹泻时饮食适当调整一下,以清淡饮食为主。
误区三:腹泻要吊盐水
腹泻要吊盐水。按照病情,一般腹泻症状只需口服补充水分,而输液只针对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目的不是止泻,而是补充水分。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
有些妈妈在小孩腹泻时,想马上给宝宝止泻,便自己或者要求医生开大量的抗生素。其实,在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体内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持着人的健康。如果滥用抗生素则可能会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菌群失调,而对于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则会失去制约,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腹泻用药要小心,宝宝腹泻对哪里的反面会优秀的表现呢也会到时疾病的发生呢。腹泻药吃法妈妈不了解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注几个点最重要的呢。否则非但孩子不爱喝,疗效也递减。
夏季腹泻用药要三防
防滥用抗菌药
急性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抗菌药只是针对细菌感染,所以对非感染性腹泻根本不必使用抗菌药,多数患者可在一至两天内自愈。即使是感染性腹泻,也有一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非细菌感染,抗菌药当然也不会有效。对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也不是普通抗菌药就能治疗,必须经医生根据化验结果选择正确药物对症施治。
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指出,90%的腹泻无需抗菌药。滥用抗菌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延长病期,甚至还会增加细菌耐药性,为今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小儿、老人以及有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疾病的特殊人群一旦发生腹泻,更需谨慎用药。
防乱用止泻药和止痛药
感染性腹泻实际上是人体将部分病菌、毒素及坏死细胞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果一出现腹泻,便乱用止泻药,将可能使这些毒素、病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此外,止泻、止痛也只是暂时改善症状,并没有去除病因,因而也易掩盖真实病情,给诊治带来困难。对青光眼患者,乱用止痛药甚至会加重病情,带来较严重后果。
防稍好转就减药停药
有的腹泻患者根据症状服药,病情稍见好转就减药、停药。这很容易造成病情复发,或使腹泻由急性转为慢性,大大增加治疗难度。即使腹泻症状全部消失,一般也应继续用药两至三天,有条件者还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全部正常后方可停药。
小儿夏季腹泻症状
1、小儿夏季腹泻的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小儿夏季腹泻的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3、哪些原因导致小儿腹泻
3.1、婴幼儿进食过量,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或食用过多油腻带渣的食物,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食物成分不适宜或变化过快,如突然增加辅食或改乳类为谷类食物,或喂养淀粉、蔬菜、脂肪比例不当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3.2、婴幼儿进食不足,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可导致饥饿性腹泻;
3.3、食物或使用的餐具不洁净,使婴儿吃进带细菌的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
3.4、宝宝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3.5、夏季气候炎热,或冬季室温过高,孩子出汗多,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下降,孩子消化能力降低。有的孩子睡觉时爱蹬被子,腹部受凉或者孩子吃冰棍、喝冷饮,寒冷刺激也会诱发肠蠕动增加,导致非感染性腹泻。
小儿夏季腹泻怎么补水
小儿腹泻它的病因很多,发病也不尽相同,那在治疗上我们应该掌握什么原则呢?
调整饮食,预防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开始出现腹泻后应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使消化道得到一定的休息,但不要禁食,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拉就认为是“多吃多啦,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给孩子禁食,殊不知禁食期间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胃肠道蠕动,使腹泻加重,久之部分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发育停滞,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禁食是必要的。要鼓励孩子进食,如脱脂奶,酸奶都是较好的选择食品。对小婴儿要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营养价值高,易消化,但应减少喂奶次数及每次喂奶时间母亲宜少吃油腻物以减少奶中脂肪,并且不能在夏季断奶。不论服用母乳或牛乳的小儿都应按时定量,如大便稀次数多不要增加新的辅食,添辅食的原则是流质一半流质一软食一固体食物,注意从少量到多量,切忌几种食物一起加。
很多医生在谈到小儿腹泻时,都会强调防止脱水,这脱水是一个什么概念?家长又该如何区分呢?
脱水是指腹泻造成水份大量丧失,又摄入不足导致体内水份减少,除了水份减少外还伴有电解质,(钠、钾、钙)紊乱及酸中毒。在临床上脱水分轻、中、重三种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小儿脱水归纳为六项:①一般精神状况。②眼窝眼泪。③口舌粘膜。④口渴。⑤皮肤弹性。⑥尿量。小儿脱水时精神烦躁不安或者嗜睡;眼窝比平时凹陷,哭时泪少或无泪;口舌干燥;口渴,家长用小勺喂水时,婴儿急切地要喝水;皮肤弹性,一般捏起腹部脐旁皮肤不能马上复原;最后是尿量比平时少,颜色重或无尿。
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马上要给小儿补水?那如何补?
1、简易ORS液配制:A、米汤500ml,加食盐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B、白开水500ml,加食盐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加糖一汤勺。
2、适应症:所有腹泻儿童,包括无脱水、轻度脱水和部分中度脱水者。
3、用法:6个月-1岁的婴儿,每次30-50ml,每半小时-一小时一次,前4小时内总量400-800ml,呕吐频繁者,一次1-2勺,数分钟一次,儿童想喝,可适当多给。直至口唇皮肤干燥好转,尿量增加为止。后继续适量口服补液。
小儿腹泻用药详解
小儿腹泻用药一:黏膜保护剂。
常用药有思密达、必奇、健儿止泻颗粒等。服这类药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强调与水调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饭前,而最好在两餐之间;怎样与水调和,务必认真阅读药物说明。这两条做好了,会极大地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小儿腹泻用药二:微生态制剂。
常用药有乳酸菌素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由于是活菌制剂,切记不能用热水送服和与抗生素同服。另外,这类药重在调理,如患儿单纯消化不良或因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迁延反复时,可服用,但疗程要长。
小儿腹泻用药三:抗生素类。
这类药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品种很多,选药时医生往往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便检结果,并结合孩子的用药史及过敏史等。这类药在临床上的问题比较突出,滥用现象诸多,切忌联合用药、重复应用、不规律用药。因此,非“细菌性”肠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后患多多。
小儿腹泻用药四:中药类。
现有的许多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宝宝服药的依从性,小儿腹泻宁糖浆避免了宝宝服药引起呕吐,或宝宝强烈逆反情况,使顺利喂药成为可能。药物剂型方面,通过外贴肚脐给药的就比较好,比如小儿敷脐止泻散是一味经典老药,有散寒,温中,消食,开欲,止泻,止脘腹疼痛,止呕的功效。
小儿夏季热的特色中医疗法
夏季热又名暑热症,是发生在夏季暑热天气的小儿季节性发热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以人夏天气炎热时长期发热,伴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为特征。中医治疗此病疗效显著、处方灵活、方法多样已得到公认,兹选取近年来治疗本病的一些比较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作一综合叙述。
中药汤剂
汤药治疗小儿夏季热应用最广。其处方灵活,变化多样,疗效肯定,不少医者用汤药内服治疗小儿夏季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如陈越认为小儿夏季热病是由于“元气虚于下,暑热淫于上”,病机为“上盛下虚”,故自拟清暑温下汤[青蒿、黄芪、太子参、益元散(冲)、白术当归、黄连、焙附子、扁豆花(或衣)、南沙参、山药或薏苡仁]治疗小儿夏季热32例,结果治愈19例,占59.4%;有效ll例,占34.4%,总有效率93.8%。姜鹤林等根据其父姜子龙经验,运用石荷饮治疗小儿夏季热54例,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陈子昂根据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在原方基础上加西洋参、淡竹叶、地黄等治疗小儿夏季热1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7%。王在峰认为小儿夏季热是由于小儿稚阴稚阳,不能耐受酷暑,暑邪乘虚侵袭而发病,用解热汤(金银花、连翘、荷叶、佩兰、薏苡仁、竹叶、陈皮、牡丹皮、山药)治疗小儿夏季热120例,治疗组痊愈76例,显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涂仁安等认为小儿夏季热病机为脾胃气虚、湿热内郁,治以健脾益气、化湿透热。方用自拟益气透热汤加味[太子参、茯苓、藿香、薏苡仁、炙甘草、柴胡、地骨皮、白薇、青蒿、蒲公英、薄荷(后下)、鱼腥草、炒谷芽、炒麦芽]。结果: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
中成药
中成药是无数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其含量精、服用方便,符合小儿用药的特点,治疗小儿夏季热其疗效也值得肯定。如吴小玫等曾报道用新雪丹(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小儿夏季热32例,结果显效8例(占25.O%),有效21例(占65.6%),无效3例(占9.4%),总有效率为90.6%。黄东宁等报道用清开灵合参麦针治疗小儿夏季热40例,结果该组病例经用药1~3个疗程,28例发热及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为70%,最快者用药3 d,最慢者用药20 d,其中2例停药后体温有回升现象,经再治疗症状消失。南国推荐多种中成药治疗小儿夏季热,其中中成药内治法有:暑伤肺胃型用金梅清暑颗粒、双清口服液、复方金银花冲剂;脾阳不振型用补中益气汤;下虚上盛型用二仙口服液配合银黄口服液、人参固本口服液配合双黄连口服液、鹿茸口服液配合清开灵口服液等来治疗,而中成药外治推荐用紫雪散敷脐、柴胡注射液滴鼻、风油精足浴退热等。
外治法
“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是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简便、安全、毒副作用少等优势,尤宜于小儿,故不少医者青睐于外治法治疗本病。如王霞运用新加香薷饮加减药浴治疗小儿夏季热2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经治疗3~6次后,汗出热退,2周内无复发者13例;经6次治疗后汗出热退,3日后再发热,体温最高为37.6℃者8例。治愈率61.9%,显效率38.1%,总有效率100%。胡献国Do]采用敷足疗法、药浴疗法、滴鼻疗法、填脐疗法、足浴疗法治疗本病有效。蔡荣丹C11]还认为井泥敷脐、腌成鸭蛋浆敷足底、卧砂床也可治疗本病。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本病的治疗上疗效确切,赵敏奇等曾用半刺加拔罐治疗暑伤肺胃型小儿夏季热3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O%,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兰家长[1 3]在清暑护阴、培本固元的治则下,用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清脾土等手法治疗小儿夏季热100例,结果痊愈8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马宁钉应用掐总筋、分阴阳、清脾土等手法治疗小儿夏季热72例,结果痊愈58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有效率达100%。刘华运用足反射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疗10例小儿夏季热,疗效显著而确切,经1~3次治愈4例,5次治愈2例,5次以上治愈
小儿夏季腹泻的原因
饮食不卫生:夏季高温,一些病毒细菌很容易繁殖,若妈咪们稍有不注意,一些给宝宝的食物就有可能发生变质被细菌感染了,从而会引起孩子腹胀腹泻。
饮食偏凉:宝宝脆弱的肠胃受不了生冷的瓜果等食物,所以就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的现象。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夏季天气炎热,家长们一般都会带着宝宝躲在空调房里,然而,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里,房间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宝宝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一些细菌病毒会趁虚而入了,腹泻、呼吸道感染疾病就都来了。
身体受寒:千万不要以为夏季天气热,身体就不会着凉,当宝宝大汗淋漓之后,被风吹或者是冲冷水澡,这样很容易患上感冒,若是在睡觉的过程中没有盖好被子,小肚子也会着凉,腹部着凉会导致小儿腹泻。
儿童腹泻应该如何治疗?
小儿腹泻用药一:丁桂儿脐贴,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24小时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用药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 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 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腹泻、腹痛、腹胀、便秘;饮食不当;水土不适。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以下)中冲服。
小儿腹泻用药三: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四:健儿止泻颗粒,功能主治:固脾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6克,一至五岁一次6-12克,五岁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因为小孩子发育不够完整,有些食物难以消化,有些食物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污染,从而让小孩子将一些细菌吃入体内,有的时候大人给孩子吃了一些孩子还无法承受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腹泻。
小编提醒广大的家长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大人要差得多,所以家长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出现一些腹泻的情况千万不要让他吃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这段时间选择给孩子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小编祝您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秋季腹泻该怎么治疗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但疾病的到来往往方步慎防,假如孩子得了秋冬季腹泻,用药等治疗方法在所难免。这时专家提示父母,治疗秋季腹泻不能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更不能乱用,秋季腹泻属于病毒性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极其容易造成肠道内细菌滋生。另外成用常用的止吐或止泻药也不适合儿童,常用非但不利于病情恢复,还会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 在此,我们为父母介绍一些不适合治疗儿童腹泻的常用药物:
?易蒙停——5岁以下儿童禁用 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如果低龄儿童使用,非常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死(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因此,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
?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婴儿禁用,2岁以上婴幼儿应慎重使用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两岁的婴幼儿。 ?氟哌酸——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人们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
注重这些方法进行治疗的话,才可以达到更好的功效,因为不管是腹泻还是其他的疾病问题一旦发生,都可能会因此而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注重这些快速有效,但是又是安全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些疾病问题。
宝宝腹泻怎么办 宝宝夏季易腹泻,预防注意5点
很多宝宝夏季腹泻症状表现为:大便呈水样,量多,常带有黏液,甚至脓血,每日排便10次以上,伴有呕吐、脱水、腹胀、发热、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
夏季腹泻尤以细菌感染为主,少数为病毒感染,各年龄组的小儿均易发病。小儿发病可缓可急,严重的可出现惊厥、休克、脑病、心肌损害等。
一旦孩子出现感染性腹泻,家长千万别自行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防止和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
小儿秋季腹泻该怎么治疗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之间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季节,此时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但疾病的到来往往方步慎防,假如孩子得了秋冬季腹泻,用药等治疗方法在所难免。这时专家提示父母,治疗秋季腹泻不能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更不能乱用,秋季腹泻属于病毒性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极其容易造成肠道内细菌滋生。另外成用常用的止吐或止泻药也不适合儿童,常用非但不利于病情恢复,还会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 在此,我们为父母介绍一些不适合治疗儿童腹泻的常用药物:
易蒙停——5岁以下儿童禁用 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如果低龄儿童使用,非常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死(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因此,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
复方地芬诺酯——2岁以下婴儿禁用,2岁以上婴幼儿应慎重使用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两岁的婴幼儿。 氟哌酸——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人们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
注重这些方法进行治疗的话,才可以达到更好的功效,因为不管是腹泻还是其他的疾病问题一旦发生,都可能会因此而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注重这些快速有效,但是又是安全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些疾病问题。
儿童腹泻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小儿腹泻用药上大人应该谨慎,因为婴儿的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用药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那么小儿腹泻吃什么药呢?
小儿腹泻用药要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季节性的原因,每年秋季是小儿腹泻高发期,这种腹泻起病急,病情重,“三多”症状明显: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易致患儿脱水酸中毒,危及生命。卫生注意不够造成细菌性感染以及饮食不当等也会引起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用药怎样才能最科学呢?
一般只有腹泻严重时才采用输液治疗,症状较轻时可用丁桂儿脐贴,效果好且一般没太大副作用,用起来也方便,毕竟宝宝还是不喜好药的味道。通常在家也可用药物治愈。下面介绍几种口服治疗。
小儿腹泻用药一:黏膜保护剂。
常用药有思密达、必奇、健儿止泻颗粒等。服这类药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强调与水调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饭前,而最好在两餐之间;怎样与水调和,务必认真阅读药物说明。这两条做好了,会极大地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
小儿腹泻用药二:微生态制剂。
常用药有乳酸菌素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由于是活菌制剂,切记不能用热水送服和与抗生素同服。另外,这类药重在调理,如患儿单纯消化不良或因肠外感染引起的腹泻,症状迁延反复时,可服用,但疗程要长。
小儿腹泻用药三:抗生素类。
这类药主要针对细菌性肠炎,品种很多,选药时医生往往根据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便检结果,并结合孩子的用药史及过敏史等。这类药在临床上的问题比较突出,滥用现象诸多,切忌联合用药、重复应用、不规律用药。因此,非“细菌性”肠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后患多多。
小儿腹泻用药四:中药类。
现有的许多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宝宝服药的依从性,小儿腹泻宁糖浆避免了宝宝服药引起呕吐,或宝宝强烈逆反情况,使顺利喂药成为可能。药物剂型方面,通过外贴肚脐给药的就比较好,比如小儿敷脐止泻散是一味经典老药,有散寒,温中,消食,开欲,止泻,止脘腹疼痛,止呕的功效。
总之,合理的小儿腹泻用药很关键,小儿腹泻的饮食调节也非常重要,都是关系到每个孩子能否正常地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所以,大人们一定要重视,小儿腹泻吃什么药。
腹泻用药要对症
腹泻吃什么药
1.感染性腹泻首选黄连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病毒性可选择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
2.消化性腹泻可用胰酶、胃蛋白酶,伴腹胀可选用乳酶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要控制饮食,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处方药硝苯地平,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可用蒙脱石散。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可补充微生态制剂如双岐三联活菌胶囊。
5.急慢性功能性腹泻首选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
6.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者可用匹维溴铵,阿洛司琼可显著降低直肠扩张或受损害,对女性更佳。
不同的腹泻治疗方式也不同,患者不能腹泻了就乱吃抗生素,如果是非感染性腹泻,服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还可能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使腹泻加重,而且滥用抗生素还可使菌群产生耐药性,再次受感染不易治疗。腹泻虽是小病,用药也要谨慎
三种腹泻无需抗生素
病毒性腹泻虽然也属于感染性腹泻,但服用抗生素无法起到抗病毒作用,可吃些收敛保护剂如整肠生、金双歧等。
旅行者腹泻,也就是常说的水土不服,是因环境因素或受凉引起的腹泻。这种腹泻可适当吃些收敛剂,没必要用抗生素,身体抵抗力好点的患者可以不用吃药而自愈。
吃不卫生食物造成的腹泻,比如吃剩饭剩菜、不干净的蔬菜、变质肉类引起的腹泻,可多喝水,多吃流食,等体内毒素排干净后即可自愈而无须吃药。
提醒:腹泻严重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营养流失,可备1000ml水,加入一勺糖、半勺盐、适量果汁一起喝,可缓解腹泻导致的钠、钾以及葡萄糖流失引起的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