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在临床上近视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在临床上近视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1) 睫状肌麻痹法: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 云雾法: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 动态检影法:不用散瞳, 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孝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⑤作 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屈光不正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近视需与假性近视鉴别。

假性近视(pseudomyopia),由于调节紧张,甚至痉挛造成的功能性近视,称假性近视。学龄儿童或青少年,眼的调节力较强,如果用近视力的机会较多,加上不注意眼的卫生,过度使用调节,常常导致调节紧张与痉挛,视远物不清,表现为近视状态。

2.远视需与视乳头炎、近视、老视、正视相鉴别。

高度近视的临床表现

1、症状:近视眼患者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高度近视眼常合并弱视而导致视力低下。高度近视眼多为轴性,眼球明显变长,眼球向外突出,前房较深。

2、眼底所见:近视眼眼底,一般常有视乳头倾斜、近视弧以及豹纹状眼底。高度近视眼可合并漆裂纹,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Fuchs斑(RPE增殖),后葡萄肿,RPE和脉络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在不同年龄的高度近视眼中,1/3有一些周边视网膜变性,包括格子样变性,雪球状沉着物及萎缩性视网膜裂孔。1/4有非特殊的改变,如“非压迫变白”,霜样变性及不规则的色素沉着。近视眼合并周边视网膜脱离高于正常人群。

近视眼防治 从娃娃抓起

学术界对人类屈光系统发育的早期阶段了解比较清楚。正视化进程使新生儿时期的屈光不正得到纠正,使等效球径屈光度保持在轻度远视的范围内,而通过眼睛自身调节能力得到正常视力。这一过程涉及眼轴长度(AL)和角膜屈光力(CR)之间的匹配。近视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眼轴长度增加过度所致。临床发现近视者在近视发展过程中会有一次屈光不正的急剧变化,而这一变化在临床近视出现之前。

眼科中心采用广州双生子队列数据研究中国儿童屈光度以及眼部结构参数(眼轴、前房深度、眼轴/角膜曲率比值)在近视发生前后的变化率。结果发现,在近视发生前4年至发生前第2年间,近视等效球径(SER)的年度变化缓慢增加(-0.25~-0.4度),并在近视发生之前一年达到峰值(-0.92度),近视发生后SER的进展率降至-0.71度,并且持续降低。

眼轴长度的年度变化模式与SER类似。这表明在近视发生之前,眼轴长度增加和屈光度进展加速,但一旦形成近视,眼轴长度增加和屈光度进展则减速,研究者认为近视发生之前的加速可能与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有关。

近视的自我鉴别

近视眼主要是远视力逐渐下降,视远物模糊不清,近视力正常,但高度近视常因屈光间质混浊和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引起,其远近视力都不好,有时还伴有眼前黑影浮动。

视力疲劳,其表现为眼胀、眼痛、头痛、视物有双影虚边等自觉症状。

眼底改变,轻度近视患者眼底一般无改变。中度以上近视患者视乳头较大、色淡,其边缘有新月形或半月形弧形斑。高度近视患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眼底呈豹纹状,严重者可视网膜相继萎缩变性,从而发生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由于服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视力疲劳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⑴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⑵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⑶黄斑部 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⑷巩膜后葡萄肿 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操作。

⑸锯齿缘部囊样变性。

并发症及后发症

⑴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自觉症状较为多见的是飞蚊症,患者感到眼前有黑点飘动。好像蚊子飞动。它往往伴有眼前光芒,火星闪光等感觉。尤以高度近视眼较为明显。

⑵晶体混浊。

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

⑷青光眼: 有人用压平眼压计调查证明,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比正常人高6~8倍。

⑸暗适应时间延长 由于高度近视眼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后必然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的反应过程所致

如何鉴别真假近视

真近视与假近视的鉴别方法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 睫状肌麻痹法: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 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 云雾法: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 动态检影法:不用散瞳, 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小、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⑤作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结果判定:①患眼各径向均为逆动者为真性近视。②各径向均为顺动或不动,或一径向顺动,另一径向不动为正视或远视。因其表现视力为近视故为假性近视;③一径向为逆动,另一径向为顺动或不动者为混合性散光。

真近视与假近视的鉴别

1、睫状肌麻痹法:

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云雾法:

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动态检影法:

(1)不用散瞳,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

(2)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

(3)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

(4)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小、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

(5)作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近视的临床表现

近视的临床表现: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状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即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临床分类:

1.按近视的性质分类

(1)轴性近视:眼轴过长,但眼屈光力正常者。

(2)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弯曲度过大,而眼轴正常者。

(3)屈光指数性近视:多由于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大所致。

2.接近视的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3.00 D以下。

(2)中度近视:-3.00~-6.00 D。

(3)高度近视:-6.00~-9.00 D。

(4)超高度近视:-9.00 D以上。

如何鉴别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很多人因为从事近距离研究或长时间读书都会感到眼睛不适,视力变差,尤其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视力突然不好而心情焦虑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吃药,甚至高价买一些像视力宝的东西为孩子治疗,其实这都是盲目的,首先做的应该是确定近视是属于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还有保护和挽留的余地。

假性近视的表现和真性近视一样,看远物模糊近物清楚,用近视镜片能矫正视力。其实,所谓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眼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缓解,眼睛发生器质性改变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眼需要先做散瞳验光,因为散瞳可以解除眼睛疲劳,让紧张调节的肌肉放松,这样验出的屈光度才准确。

假性近视是一种暂时性的、有可能恢复的近视现象,如果假性近视被误诊为真性近视,错误配戴近视眼镜,则会促进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如已发展为真性近视则应配戴合适的眼镜。

如果怀疑孩子有假性近视,家长可带其到医院眼科检查,医生会用散瞳药水把瞳孔扩大,待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查验光,如果没有屈光度的改变,同时经散瞳后视力明显进步或恢复到正常,说明只是假性近视。如果经过散瞳,麻痹睫状肌后,验光有相应的近视屈光度的改变,散瞳后视力无提高,加相应的近视屈光度视力可提高,这就是真性近视了。

脑膜瘤诊断鉴别

需同脑膜瘤鉴别的肿瘤因部位而异,幕上脑膜瘤应与胶质瘤,转移瘤鉴别,鞍区脑膜瘤应与垂体瘤鉴别,桥小脑角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鉴别。

在与胶质瘤鉴别诊断上其发病年龄和视神经增粗的形状较好鉴别,容易与其混淆的是肌锥内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因为密度接近,因此在CT上不易鉴别,所以往往需要依靠临床其他方法如超声等鉴别,临床还能见到视神经周围的炎性假瘤,症状和视神经鞘脑膜瘤类似,影像学检查也有相同之处,此时临床炎症的症状和体征非常有助鉴别诊断,但临床上可见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在鉴别诊断中应注意,据统计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占眼眶脑膜瘤的9%~23%。

近视如何鉴别诊断

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鉴别诊断方法有如下三种:

(1) 睫状肌麻痹法:在于用睫状肌麻痹药放松调节,使睫状肌松弛,使眼处于静态屈光状态,再查视力及验光确定。用1%阿托品滴眼剂,每日1~2次,连续3~4天;或2%后马托品或0.5%托品酰胺每 5~15分钟一次共6次。滴眼前、后分别查小孔镜下裸眼视力,若散瞳后视力不变为真性近视,视力增加为假性近视;验光有近视屈光度为真,无近视屈光度为假。这是公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方法。

(2) 云雾法:让病人双眼同时戴+3.0D球面镜,看远物持续3分钟,然后去掉右镜片,立即查得裸眼视力,视力进步者为假性,不进步者为真性;再以同法检查左眼。此方法不十分确切。

(3) 动态检影法:不用散瞳, ①先查双眼远、近裸眼视力。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又无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为鉴别对象。②暗室内医生和病人面对而坐。③患者戴试镜架,左右眼前均放+2.25D球镜。④患者双眼同时注视检影镜上视标(反光镜侧方贴5号字或大、孝上、下等笔划少的字,用检影镜旁裂隙光照明);⑤作 33cm距离同位动态检影。

结果判定:①患眼各径向均为逆动者为真性近视。②各径向均为顺动或不动,或一径向顺动,另一径向不动为正视或远视。因其表现视力为近视故为假性近视;③一径向为逆动,另一径向为顺动或不动者为混合性散光。

相关推荐

抽搐是面部痉挛的主要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面部痉挛的典型发病特征应该不陌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患者脸部肌肉反复抽搐,这就是面部痉挛造成的。临床上,抽搐是面部痉挛的一个典型症状,我们大家在平时要重视鉴别,通过这个症状的及时判断对面部痉挛尽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大家要明确的认识到抽搐是面部痉挛发病的一个典型发病表现,在临床发病期间,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可表现为不规律、阵发性、快速的抽搐。在病情初期的时候,抽搐比较轻,之后会延长

临床上如何鉴别胃息肉

由于胃息肉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即使有,症状也没有特异性,因此,胃息肉的确诊主要依赖特殊的器械检查。临床常用的有各种消化道内镜,X线消化道造影,CT扫描等等。电子胃镜:这是对胃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事实上大部分结胃息肉是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胃镜从口腔置入,可以检查食管、胃和部分十二指肠。胃镜可以清晰的观察上消化道的黏膜面,对隆起的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几个毫米的息肉都能够发现。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

假性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写字,造成睫状肌调节紧张,引起的近视现象。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眼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缓解,眼睛发生器质性改变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眼需要做散瞳验光。有些家长担心散瞳对孩子眼睛有害,其实散瞳的目的是解除眼睛疲劳,让紧张的肌肉放松,这样验出的屈光度才是准确的。如果散瞳后裸眼视力能够达到1.0,那就是“假性近视”,在短期内能治

近视眼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视力诊断对数视力表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

如何认识真、假性近视

近视眼的分类方法很多,老百姓一般将它分为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临床上除了这两种外,尚有混合性近视。所谓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痉挛,不能调节成松弛状态,因而只能看清近距离物体。此种近视是功能性的,只要点用扩瞳眼药水,使用针灸和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或用近视治疗仪治疗,往往都能解除睫状肌痉挛而提高视力,使假性近视消失。但这种假性近视在治愈后,如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又会下降、假性近视复发。据临

临床医学上胃癌是怎么诊断鉴别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发重要,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①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②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③胃溃疡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周围粘膜:粘膜纹粗细一致、柔软、龛影四周有炎症性水肿引起的密度较低透明带,溃疡口部常显示1~2m

如何正确鉴别真假性近视

怎么判断真假近视?真性与假性近视均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近视力好。假性近视为功能性,多发生于青少年,视力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适当休息后又可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在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进行屈光检查,可能如下三种情况:1、真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无明显改变。2、假性近视:使用阿托品后远视力恢复正常,近视状态消失,检影后为正视眼或远视眼。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

近视眼的诊断鉴别须知

近视眼的诊断鉴别须知:1.假性近视:通过严格的散瞳验光,合适的散瞳剂选择,可以排除。即1-6岁使用0.5%阿托品眼膏,7-12岁1%阿托品眼膏,验光前三天,每日三次。12岁以上2%后马托品眼膏验光前一日每小时一次共5次或复方托品酰胺眼水5分钟点眼一次,6次后过二十分钟。2.引起视力低下的疾病:很多眼部疾病都可以引起视力的下降,通过仔细的眼部前后节检查,可以容易排除。3.圆锥角膜:可通过角膜地形图排

临床上怎样鉴别喉血管瘤

随着疾病的不断增加,有些疾病之间只是存在微小的不同,难免会造成混淆的,同样地,喉血管瘤和喉血管畸形也还是经常被混淆的疾病,因为在症状表现上,会出现相交的情况,每种疾病都与自身的特点,就算再相似,就混淆得有多厉害,我们还要要对他们做出鉴别的。喉血管瘤和喉血管畸形,其中喉血管畸形又根据不同的组织结构分成毛细血管畸形或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这与原有根据形态和病理的传统分类有很大的不同。喉血管

乳房纤维瘤如何鉴别

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它易与乳腺囊肿、乳腺癌和乳房脂肪瘤等疾病相混淆,这对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在了解它的临床症状外,了解容易与它混淆的疾病的表现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是对相关疾病的介绍:1.乳腺囊肿乳腺囊肿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需要B超帮助鉴别,一般纤维腺瘤与单纯囊肿在B超上容易鉴别,而复合囊肿则有时需要穿刺来确诊。2.乳腺癌主要是和早期的乳腺癌相鉴别临床上侧重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