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中医膳食的误区知多少
养胃中医膳食的误区知多少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胃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本文介绍养胃食疗的误区。
如何养胃,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偏方,但当中有多少是真实有效的,有多少又是错误的呢?有专家归纳了日常养胃中医膳食的三大误区。
误区1 喝粥对胃病患者好。
不少胃病患者认为粥细软,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帮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
若喜欢喝热粥,其温度对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误区2 多喝牛奶对胃有好处。
胃部酸胀不适时,喝杯热牛奶便可缓解症状,感到舒服。这是因为牛奶稀释了胃酸,暂时形成一层胃黏膜保护层,因而感到舒服,但经常喝牛奶就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了。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若胃病(如胃溃疡)需要抗酸治疗,是不宜用喝牛奶的办法解决的。豆浆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3 姜对胃病患者有益无害。
人们普遍认为姜可暖胃,胃部不适时喝碗姜末水是常见的事。胃病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偶尔用之,且无不良反应,未尝不可。但应认识到,姜是刺激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适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来治胃病应请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从上面阐述你对中医养生了解了吗?走出中医养生这三大误区,会使你更健康。
老年人夜间尿频怎么办?
夜尿频繁是老年人烦恼的事情,不仅使睡眠受到困扰,还易感冒着凉或诱发其他疾病。中医可以通过食疗治夜间尿频,那治疗夜间尿频的中医膳食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能升清降浊,是人体的大闸门,与膀胱(小闸门)共同协调水液代谢平衡。夜尿增多主要与脾虚气弱及血行瘀滞有关。西医理论则认为是由于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浓缩能力减退,重吸收水分减少,肾小动脉硬化等,也是衰老的标志之一。
夜尿频繁的老人,在饮食方面应慎用生冷寒凉滑利的果蔬,尤其是晚餐应当避免冬瓜、白菜、通心菜、丝瓜、节瓜、白菜干及其汤品,少吃易于惹湿或消食下气的白萝卜之类,少用雪梨、香蕉等果品。
炖蚕蛹,取蚕蛹、核桃仁各25克,芡实、党参各15克,白果(银杏)5枚,生姜1片,炖服。这是治疗夜间尿频的中医膳食之一,它能补益肺脾肾、缩尿暖腰。
竹丝鸡汤取鸡四分之一只并去皮,巴戟天(中药房售)用盐水炒制10克,杜仲用盐水炒制15克(破坏杜仲胶以利药材出味),淮山药15克,所有材料煲汤服食,能补肾阳,温而不燥。
核桃炒韭菜,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的韭菜200克及虾肉若干,用盐调味佐餐。可补肾壮阳。
猪小肚汤,猪小肚(膀胱)一个,莲子肉、芡实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3克,陈皮半片,煲汤或炖服。能补脾固肾,散瘀缩尿。
哪些食物可以治疗尿频
中医可以通过食疗治夜间尿频,那治疗夜间尿频的中医膳食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能升清降浊,是人体的大闸门,与膀胱(小闸门)共同协调水液代谢平衡。夜尿增多主要与脾虚气弱及血行瘀滞有关。西医理论则认为是由于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浓缩能力减退,重吸收水分减少,肾小动脉硬化等,也是衰老的标志之一。
夜尿频繁的老人,在饮食方面应慎用生冷寒凉滑利的果蔬,尤其是晚餐应当避免冬瓜、白菜、通心菜、丝瓜、节瓜、白菜干及其汤品,少吃易于惹湿或消食下气的白萝卜之类,少用雪梨、香蕉等果品。
炖蚕蛹,取蚕蛹、核桃仁各25克,芡实、党参各15克,白果(银杏)5枚,生姜1片,炖服。这是治疗夜间尿频的中医膳食之一,它能补益肺脾肾、缩尿暖腰。
竹丝鸡汤取鸡四分之一只并去皮,巴戟天(中药房售)用盐水炒制10克,杜仲用盐水炒制15克(破坏杜仲胶以利药材出味),淮山药15克,所有材料煲汤服食,能补肾阳,温而不燥。
核桃炒韭菜,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的韭菜200克及虾肉若干,用盐调味佐餐。可补肾壮阳。
猪小肚汤,猪小肚(膀胱)一个,莲子肉、芡实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3克,陈皮半片,煲汤或炖服。能补脾固肾,散瘀缩尿。
中老年养生知识误区
不吃油盐降三高
每人每天不能吃超过一瓶盖的盐。
炒菜尽量少油,能降低患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
做菜时少放油盐是对的,但有些人过度追求“低油低盐”,甚至干脆不吃,这反而对健康不利 ↓↓↓
过度限盐会造成钠摄入不足,使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失衡,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内,诱发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率加速、恶心呕吐等问题。
而食用油也是必需品,若完全不摄入食用油,可能会导致一些营养素的缺乏。
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油摄入量在25~30克之间。
晨练得赶早
在公园里,经常一大早就能看到有不少中老年人在锻炼。但这种作法并不推荐。
早晨6点前空气质量不好,绿色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
另外,晨起血液粘稠、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也比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
建议:在6点后晨练,出门前喝些水、吃好早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地点以公园或视野开阔的广场为宜。遇到雾霾天时,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质,就不要出门了。
吃蔬菜的误区让营养素大量减少
饮食误区1:冲洗不当
有些从超市里买来的蔬菜,从外观上看很干净,于是有些女性朋友在烹调前只是略用水冲一下。其实,一般的蔬菜都有不少残留的农药,如果不彻底清洗,对健康有很大危害。
正确做法:
将买回的新鲜蔬菜放在清水里浸泡20分钟左右,让农药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反复用水冲洗干净。
饮食误区2:先切后洗
有些女性习惯将蔬菜切成小块后再清洗,这种做法破坏了蔬菜的营养。殊不知,蔬菜中许多营养素是水溶性的,蔬菜被切细经洗涤后,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物质。
正确做法:
应该先洗、后切蔬菜。
饮食误区3:烧煮得太久
蔬菜中的维生素都怕热、怕煮,维生素c遇热更容易氧化。据测定,蔬菜烧煮的时间如果过久,其中的维生素c会损失60%左右。
正确做法:
用大火快炒蔬菜,这样不仅色美味好,而且菜里的营养素损失得也最少。若在烧菜时加些醋,还很利于维生素的保存。
饮食误区4:吃隔夜菜
有时为了避免浪费,一些女性朋友将吃不完的菜留到隔天吃,殊不知这样做会使维生素c、b大量损失,隔夜菜即使放在冰箱内也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引起变质,甚至会发生食物中毒。
正确做法:
每次烧的菜量不要太多,最好是现烧现吃,这样既卫生又有营养。
饮食误区5:丢弃菜的汤汁
做菜粥、菜饺时,把菜馅汁水挤掉。这样做的后果是将菜中70%的维生素及矿物质都丢弃了。
正确做法:
做馅时将蔬菜和肉等一起剁碎、搅拌时最好让菜汁渗到馅中。
饮食误区6:过多吃生蔬菜
蔬菜经过煮、炒、涮后,或多或少都会损失其中的维生素c,但宝贝尚还年幼,胃肠功能还较弱,生吃太多的蔬菜往往不容易消化,吃多了会影响胃肠功能。
正确做法:
为了避免胡萝卜、南瓜、青椒等蔬菜中的维生素c被破坏,烹调时最好蘸上面粉油炸一下,就可避免维生素c被过多地破坏掉,还易被肠道吸收。
饮食误区7:冷藏不当
多数蔬菜适宜的保存温度是3℃-10℃,但黄瓜不能低于10℃,否则会变软,并渗出透明的液体,清香味也会荡然全无。
正确做法:
黄瓜、西红柿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饮食误区8:过多地吃菠菜
菠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是很有营养的蔬菜,但是由于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女性不宜吃得过多。
正确做法:
应该适量吃菠菜。
肾结石饮食注意什么
肾结石饮食误区一:摄食过量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遗传,一个是饮食。之所有那么多人会得肾结石,主要原因是不注意个人饮食。医生指出,进食太多,嘌呤代谢异常,人容易得肾结石。想要远离肾结石,应少吃动物肝脏,适量吃肉,多吃蔬菜。
肾结石饮食误区一:喝柠檬水过多
摄食过量,人出现饱腹感,会喝酸性饮料缓解。部分人很喜欢柠檬水,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柠檬水不仅能美容,而且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医生表示,喝柠檬水过多会引起肾结石,因为柠檬水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经转化后会生成草酸,促使结石形成。适当控制柠檬水摄入量,少喝碳酸饮料,有利于疾病治疗。
肾结石饮食误区三:常吃补钙食物
肾结石大多由摄入过量的草酸钙沉积在肾脏中,无法排除形成的。防治肾结石关键是减少草酸钙的摄入量或者减少草酸的吸收。常见的富含草酸钙的食物有菠菜、豆腐、葡萄、土豆、竹笋、茭白等。这些食物要少吃或者煮沸后才吃。
肾结石饮食误区四: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过多
维生素C虽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但每日摄入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人体健康,诱发肾结石。医生表示,正常人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为100毫克,最高摄入量为1000毫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肾结石饮食误区五:饭后不喝水
经常饭后不喝水,排尿少,是形成肾结石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吃完饭后直接趴在桌上睡觉或者直接参加运动,这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容易诱发疾病。医生建议,多喝水,促进排尿,促进草酸钙排量,减少形成肾结石的机率。
产妇月子期饮食误区知多少
1.月子期少喝水
有些新妈咪听老人讲,月子期内喝多了水会导致水肿,结果每天都尽量少喝水,结果导致身体缺水,不利于身体正常代谢,出现皮肤干燥,上火,小便赤黄等症状。月子期内只要不过多地摄入水,像平时正常的饮水量都是不会导致水肿现象的,并且女性产后要适当走动,多排尿,将身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怎么能不吃或是少吃水呢?
2.产后马上进补
产后女性宜多休养,饮食清淡,不宜马上大补。因为女性在生产过程中几乎消耗掉了大部分的精力,身体和心理都需要时间来恢复。产后身体各个器官都很虚弱,尤其是肠胃,再加上子宫内恶露没有排出,综上种种原因,女性都不宜在产后马上大补。而是要先以休养为宜,等到体内恶露排清,肠胃慢慢恢复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再进补迟。很多家里的老人在产后进补这一块存在误区,结果导致产后马上进补,对产妇健康恢复不利,进补也就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3.吃过多的鸡蛋
很多地方有产后吃鸡蛋的风俗,据说吃鸡蛋有助于女性产后身体恢复。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蛋白质,对女性产后恢复和营养摄入都有帮助,但如果一天之类鸡蛋吃得过多就对女性健康不利了。首先是人体一天最多能正常吸收两至三个鸡蛋的能量,就算吃再多人体也是处在没有吸收的状态,同时还会加大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尤其是鸡蛋黄,不容易消化,存在胃里,造成产妇食欲下降,不思饮食。
4.营养在汤多喝
有不少女性都误将营养在汤而不在食材,觉得自己产后喝多几碗汤就营养摄入足够了,孩子即有奶水喝又营养充足。健康专家提醒女性,即便是再浓的汤,营养也不会全部在汤里,大量的营养物质依然存在物食材之中,比如用乌鸡煲汤,鸡肉的营养就多,而鸡汤里的营养远不如鸡肉的营养好。因此,妈咪们在喝汤的同时不要忘记也要吃点肉噢!光喝汤不吃肉营养会跟不上,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咪们,还要多吃一点肉。
儿童膳食营养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孩子那么小,吃一丁点就够了
孩子虽然体格小,但由于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都比较大。如果单纯按照孩子的体形来判断孩子饮食需要量的大小,以为孩子吃一丁点就够了,则极易导致孩子营养素供应不足。
误区二
孩子能坐了,能和大人一起吃饭了
孩子会坐了,能够自己在餐桌边吃饭了,许多父母因此就忽略了儿童的饮食特点,让孩子同成年人吃一样的饭菜,这无疑过高估计了儿童的消化能力,使孩子对营养素的吸收大打折扣。
误区三
把孩子看成小大人
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小大人,让孩子与大人一样只吃正餐(一日三餐),不注意给孩子补充奶制品和加餐小吃,长期下去,极易引起营养缺乏。
误区四
贵的食品才有营养价值
一些家长对食物的营养认识不够,盲目追求高价位的食物,认为贵就是有营养。例如,不吃普通米面而常吃精白米面;不吃新鲜蔬菜和鱼肉,常买罐头食品;轻视普通膳食,过多让孩子吃零食或盲目食用各种补品等。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缺乏一些基本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误区五
无病就是健康,就是营养好
人体由健康到产生疾病,经常会出现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状态。此时,人体处于既不属于健康,又难发现疾病的临界状态,有人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铁缺乏、锌缺乏、钙缺乏和维生素A缺乏在我国是非常多见的。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的体征,供大家参考:
体征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体重、身高低于正常范围:蛋白质、能量营养素(脂 正常范围 肪、糖类等)、锌
面色苍白:铁、维生素C、B族维生素
味觉异常,异食:锌
头发稀疏无光泽:维生素A、蛋白质
眼睛角膜结膜干燥:维生素A
口角炎、唇炎睑、缘炎、阴囊炎:维生素B2、锌
牙龈出血:维生素C
甲状腺肿大:碘
指甲舟状:铁、钙
皮肤炎症、毛囊角化、癞皮病:锌、维生素A
胸骨外翻、鸡胸、漏斗胸、罗圈腿:维生素D、钙
需注意的是,以上体征,可能是营养素缺乏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或是由两者共同引起的,因此,一定要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是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适量食用一些营养素补充剂或强化食品。
儿童饮食状况的好坏,父母营养观念正确与否,均能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或者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因此,每位家长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避免营养误区,同时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