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宝宝和学步期儿童吃同样的食物
不要让宝宝和学步期儿童吃同样的食物
新生儿
宝宝通常在大约4到6个月开始吃固体食物,在此之前,除了母乳或婴幼儿配方奶粉之外,不要喂宝宝其它任何食物。过早喂食固体食物,会让宝宝将食物吸入肺部,或者摄食过量。
要避免的食物:
固体食物(直到他能够坐立并用汤匙取食为止)
瓶装谷物
婴儿
您的宝宝开始了解固体食物,但是还没有长牙。在这个阶段,主要的担忧是噎到导致窒息和过敏反应的风险。
应当将食物彻底捣碎、煮熟并做成浓汤。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开始时,每餐一种食物,连续几天喂食,在吃另一种新食物之前先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要避免的食物
瓶装谷物 (通常有窒息风险)
不能咀嚼的任何食物
可以造成窒息风险的圆滑食物
可能卡在喉咙的耐嚼或者粘性食物(花生酱和棉花糖)
牛奶(根据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在至少12个月之前,宝宝不能吃蛋白质和矿物质)
学步儿童
和婴幼儿相比,他只是大了几个月,可是学步儿童看起来更像大人。现在,他可以饮用牛奶,可以进食各种食物,但是仍旧存在窒息风险。当有这种可能时,可以将食物切成非常小的块状。美国儿科协会给出了如下建议:
要避免的食物
软饮料、咖啡、茶和巧克力(避免糖上瘾)
窒息风险(例如硬糖果、大块花生酱等等)
葡萄、樱桃番茄
大块食物,例如肉块、马铃薯或者生蔬菜和水果
聪明妈妈小贴士
不确定食物是否适合宝宝的具体状况?首先要咨询您的医生。
通常情况下,当宝宝吃饭时,您要随时监督。
不要催宝宝吃饭。
鼓励宝宝在吸食并嚼烂食物时坐起来。
宝宝学步阶段妈妈如何保护
安全学步三步走
宝宝学步需经过三个阶段,妈妈如何做好保护?
摇晃期
起初学步,宝宝总会摇摇晃晃的,妈妈对宝宝的正确保护和鼓励是最关键的。最好的保护是站在宝宝身后,扶住他的掖下随着他走。千万不可牵拉宝宝,牵拉宝宝容易使宝宝脱臼。
扶物行走期
宝宝慢慢找到了走的“感觉”,两条小腿儿开始用力抬高,向前迈步而不是蹭步。宝宝能这样走的时候,你可以让宝宝练着扶着床,墙这些坚实的物品学走,建议不要让他扶着不稳当,有轮子的物品,小宝宝重心不稳,容易摔跤。
独立行走期
宝宝开始下意识地挣脱妈妈,自己独自摇晃着走了。这时,爸爸妈妈的鼓励最为重要。同时,还要保障宝宝的安全,宝宝学会走后,很多危险地方都能够得着,爸爸妈妈一起要把家中物品放好,以免发生危险。
容易“帮倒忙的”辅助工具——学步车
案例——过早用学步车 孩子长罗圈腿
妞妞7个多月大时,就已经坐得很稳了,还经常自己尝试着站立起来。为了让妞妞尽快学会走路,而不总是爬来爬去,妞妞妈特地为妞妞选购了一辆漂亮的学步车。一坐上学步车,妞妞就在车内独自玩。
让妞妞妈百思不解的是,整天呆在学步车里的妞妞,学会走路却比别人家的孩子晚,而且孩子2岁时走路还不稳。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居然说妞妞有轻微的“O”型腿,这很可能跟过早使用学步车有关,这让妞妞妈后悔不已。
学步车是建议少用的,而在现代家庭,更多爸爸妈妈会把学步车作为宝宝的玩具,那么学步车的使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两大原则:
1、不宜过早使用学步车
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要求时,学步就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而为了安全起见,学步车的坐垫往往较高,小孩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脚后跟外翻,导致扁平足。
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因此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容易出现“X”或“O”型腿。
骨骼过早负重,过早地刺激骨垢,还可能影响小孩今后的长高。易致感统失调,损害平衡能力。
2、每天用学步车不超1小时
9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用学步车,但是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十几分钟之内,每天总的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
四大注意事项
一、 学步车自身要安全
1、 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2、 使用前,要确保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3、 高度要适中;
4、 车轮不要过滑。
二、 环境要安全
1、 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与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
2、 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行车碰到物体上,有可能翻车,会伤着宝宝。
3、 要把有潜在危险的东西拿开,避免学步空间内家具凹进凸出。宝宝手能够到的小物品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三、自身注意的问题
1、 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
2、 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
3、 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4、 不能让宝宝扶着学步车学习行走。学步车有轮子,不稳当,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还不强,扶着不稳当的物体学步容易摔跤。
最后说明一点,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
四、选购学步车注意事项
学步车本身的结构关系到宝宝使用时的安全性,选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学步车的重心要低才不容易翻车。
2) 结构要稳固牢靠,设计合理。
3) 可折叠式的设计,虽然携带方便,但容易发生螺丝脱落,进而会有夹住婴儿的意外发生。
4) 婴儿可触及的部分,不可以有未修的尖锐突起。
5) 轮外线至底盘间隙不大于12毫米,避免婴儿手脚被间隙夹住。
6) 坐垫伸腿开口处应小于婴儿的头围。
家长可将坐椅调到各种使用高度,再上下左右摇摆,检查坐椅在各种高度下是否牢固,车轮滑行是否顺畅。
宝宝学步阶段要避免这5大误区
1、给宝宝使用学步车
很多爸爸妈妈都以为学步车是个好东西,将宝宝往车子里一放,脚尖轻轻一点地,就可以满地跑了。从未感受过的自由与速度,会让宝宝玩得开心,爸爸妈妈看到宝宝这么开心,自然会觉得这玩意儿非常好。
但是认真做过功课的妈妈都知道,学步车已经被众多专业的儿科医生拎出来“批判过”。
因为:
▪ 学步车将宝宝固定在车内,使宝宝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宝宝的大动作发育。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独自行走的时间都比较晚。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
▪ 用学步车的宝宝,对危险没有太大的意识,更不懂如何控制车子,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往危险的地方冲过去,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婴儿因学步车而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和意外中毒等。
▪ 过早或长期给宝宝使用学步车,还有可能导致宝宝走路步态异常,如脚尖走路、八字脚和弯曲畸形等。
说了这么多,妈妈都应该知道了,学步车真的不适合宝宝!如果你的购物清单上有“学步车”这一项,赶紧划掉吧!
2、用学步带
不用学步车,那么用学步带是否可以呢?
非也!
宝宝学走路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平衡感的过程。如果经常使用学步带,宝宝的平衡感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反而会推迟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
学步带还会使宝宝养成向前倾、脚尖踮地的走路姿势。
此外,学步带绑在宝宝的胸部,容易对宝宝的胸部产生压迫,会影响呼吸,降低肺功能。
其实,学步带只能给大人带来一些方便、省些功夫,对宝宝真的没有什么益处,建议妈妈最好不要给宝宝用学步带。
3、过早让宝宝学走路
还有些妈妈,把“宝宝走路早”视为宝宝聪明、发育好的表现,于是在宝宝还没有出现学走路的迹象时,就开始早早地训练宝宝学走路了。
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只要ta的身体准备好,自然就会开始学走路。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过早让宝宝学站、学走,会使宝宝的脊柱、下肢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久而久之,宝宝可能会因此出现“O”形腿或“X”形腿等异常现象。
4、扶着宝宝的腋下走
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曾经试过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学走路,殊不知一不下心就踏入误区了。
因为,爸爸妈妈主动扶着宝宝走,实际上宝宝只是在被动地配合我们大人的动作,或许ta的身体也许还没有准备好。此外,由大人扶着走,大人当宝宝的“拐杖”,宝宝依靠的是大人的力量,宝宝腰部、腿部的综合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没有得到最佳的锻炼,以后走路往往更容易摔跤。
5、过早给宝宝穿鞋子
那么,宝宝开始学走路就穿鞋子,这样做对不对呢?
其实宝宝学步过程中,光脚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让宝宝的足底直接和地面接触,有利于宝宝足部灵敏性的发展,让宝宝更快地找到平衡和协调的感觉。还能锻炼足底肌肉和韧带的发育,促进足弓的形成。
如果担心宝宝的脚被异物扎伤,那就要求妈妈们提前清理好地面上的“障碍物”,为宝宝创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到宝宝完全走稳以后,我们才需要给ta穿鞋子。
前面提到的都是误区,肯定有不少妈妈心生疑惑:这么说来,宝宝学走路,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咯!
其实不是的!
想要宝宝走得好,走得稳,我们要做的、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也非常重要。
1、提前帮助宝宝打好基础
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宝宝在床上学会趴着抬头以后,才会逐渐地学会翻身、会爬、会坐、会站、会走。整个过程中,如果妈妈多陪伴宝宝,多和宝宝玩各种辅助大动作发育的小游戏,那么宝宝的肢体动作会发育得更好,为接下来的学走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创立一个安全的学步环境
当宝宝出现学走的迹象时,我们需要为宝宝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清除该环境中有可能让宝宝受伤的物品,让宝宝站在沙发、床、围栏旁边,使他有机会扶着这些辅助物站起来,并开始迈步走动。
3、必要时给宝宝帮助
如果宝宝很想迈出一步,但是又不敢,周围又没有什么可以扶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在宝宝的几步之外张开双臂迎接ta,或者伸出一只手让宝宝“挨”着扶一下,能让宝宝更勇敢地迈出小步子。
4、多陪伴,多做辅助性小游戏
不管是爸爸妈妈用玩具在前面逗引宝宝,还是在旁边给宝宝鼓掌、加油打气,都能让宝宝更有信心走好每一步,即使是摔倒了,也能勇敢地站起来,继续走下去。
小宝宝学步 这些情况要穿鞋
孩子在学步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最好让刚会爬的孩子赤脚,因为穿鞋子会限制他足部肌肉的发育。如果怕孩子脚冷,可以给他穿一双宽松的棉布袜。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仍然不需要给他穿鞋子,如果怕地板冷,或者地板滑,可以为宝宝准备一双防滑袜子,以防跌倒。
室外
如果是去室外,可以给宝宝穿一双学步鞋,这种鞋子是由软皮制成的,主要是保护脚底,对脚部肌肉的发育不会有任何影响。鞋可以买得稍大一些(以不滑倒为限),这样孩子的脚就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地生长。
开始迈步:
当然,当宝宝开始独立迈步时,就一定要为他准备鞋子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儿童皮鞋有许多是成人皮鞋的缩型,不一定都适合孩子穿。一双鞋底、鞋面和鞋帮都比较软的鞋子,比如传统的帆布胶鞋,就比较适合这一年龄的孩子穿。
鞋子类型:
另外,在为宝宝准备鞋子时应注意,鞋子的长度与孩子实际的脚长应有一指宽的距离,以利于脚的生长。同时家长要经常检查宝宝的鞋子是否合脚,一般2-3个月应换一双新鞋。
宝宝使用学步车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学步车自身要安全
1、卫生: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
2、牢固: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3、高度要适中。
4、车轮不要过滑。
二、环境要安全
1、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与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
2、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行车碰到物体上会伤着宝宝。
3、要把四周带棱的东西拿开,避免学步空间内家具凹进凸出。宝宝手能够到处的小物品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三、家长自身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开成高平足。
2、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
3、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最后说明一点,佝偻病患儿、过胖儿、低体重儿不要急于学步,如果需要用学步车,时间宜适当缩短。
宝宝不同发育阶段的学步情况
第一阶段:宝宝10-11个月时
该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初级阶段,当宝宝在没有东西扶着的情况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建议辅助工具:沙发、栏杆。
不建议借助学步车帮宝宝练习走路。学步车虽可加强小腿的肌肉,却不能锻炼大腿和腰部的肌肉。 另外,学步车对宝宝平衡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并没有多少帮助,反而易造成身体协调性差。
第二阶段:宝宝12个月时
蹲是宝宝学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父母应重视宝宝“站—蹲—站”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比如父母可以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这样做既可以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还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为宝宝学走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宝宝在12个月以上时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能够扶着东西行走了,接下来要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上二至三步。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这样既能随时扶住会跌倒的宝宝,也可给宝宝以安全感。记得要多鼓励宝宝,这能让他更快地学会走路。
一岁宝宝学步贴士
人生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当宝宝开始学步时,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学会跑,先得学会走。
要想迈步先学站
当宝宝学会单手扶物,单手蹲下捡东西之后,就意味着他已经具备独自站稳的能力,只是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放开扶着的手。这时候可以让宝宝拿一些较大的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大皮球、充气玩具等,宝宝要拿稳它就必须双手接住,这时他就会暂时放掉扶着东西的手来接玩具,迫使自己双脚站稳。有些宝宝会用身体靠在家具上,伸出手来拿。这时,你可以转动身体,使宝宝不得不离开靠着的家具,来取你递给他的玩具。
当你牵着宝宝学步的时候,趁他两脚一前一后分开时轻轻放手,让他自己站一会儿。如果宝宝站不稳会往前一扑,但在你手臂的保护下,他会很安全。而且他会喜欢这样有惊无险的游戏。
如何让宝宝迈出第一步
大家都知道,人走路是用两条腿交替向前迈步的,每迈一步,就要交换一次重心。因而教婴儿学走路,首先要教婴儿学习变换身体重心。开始应培养宝宝掌握一些变换身体重心的基本能力。正常情况下,8个月的婴儿能坐在床上自如转动身体,而10个月的婴儿已能从坐位顺利地改变成俯卧位。这时家长可以拉着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婴儿向前迈小步。要掌握以上基本功能,应设置一个引导婴儿独立迈步的环境。如妈妈退后一步,伸开双手鼓励婴儿走过来,或让婴儿扶墙走。当婴儿第一次迈步时,父母都要向前迎一下,以防第一次尝试就摔倒。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应逐渐加长距离,并注意对婴儿每次成功的迈步进行鼓励。这样经过多次训练,婴儿便可较快地学会走路了。有的宝宝其实自己已经会走了,由于胆小,总想让人扶着,这时可用一块小手绢,和宝宝各拉一外角,开始时把手绢绷紧,让宝宝感到有个外力的作用,逐渐就把手绢放松,虽然双方都还拉着手绢的一角,但实际已没有外力的作用,慢慢地宝宝就敢自己走了。
第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和宝宝的头和躯干相比,他的腿和脚太小了,但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在前进的过程中,他必须要学会如何调整臀部,膝盖和脚踝的协调性,以免摔倒。也难怪宝宝在摇摇晃晃走路的时候,还要伸出双臂来保持平衡!
宝宝是勇敢的探索者
初学步的宝宝还不会讲话,他的行动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当你看到宝宝试图在某个支撑物帮助下迈步的时候,宝宝的探索开始了。像小熊一样的宝宝,从一个支点开始,笨拙地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每挪动一步,眼里的光彩似乎就会多一分。这时妈妈的手、墙角,或者一个可以活动的物体,都是他的最重要的支撑力。
学步初期,宝宝会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全然不顾自己只是个探索者,会有跌倒、受伤的危险。宝宝这时可能在想,“我已经独立了,我要用行动向全世界宣告。”真是勇敢的宝宝!
不要让宝宝感到无助
学步期宝宝的心思说变就变,而且他的记忆力相当惊人。也许还记得昨天小屁股被跌疼了,也许觉得累了,所以今天怎么也不肯下步走。
这个时期是宝宝的一个恐惧期,由最初的探索期到现在,经过了许多陌生或无法理解的事情,使宝宝感觉到特别害怕,这种恐惧是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这种伤害可能是怕跌倒,也可能是怕陌生人,遇到这种现象妈妈要好好呵护,不要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不予理睬,这样会使宝宝感到无助,挫伤宝宝的自信心。摇摇晃晃地走路,很好玩,却也很需要安全感。对宝宝来说,只要恐惧的来源少了,他就会相当乐意尝试新的事物。而尝试新的事物,对宝宝往后在处理事情的能力上,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有利有弊学步车
目前,有些年轻妈妈视学步车为育儿的好帮手,在它的帮助下,宝宝很快便可来去自由地穿梭在家里的厅堂之间。那么,宝宝学步究竟能不能使用学步车呢?
【妈妈说法】
关于学步车的使用,记者对一些妈妈做了调查,有80%的妈妈喜欢用学步车,因为学步车既给妈妈带来方便又能使宝宝高兴。有学步车的“照看”,妈妈可以有一些多余的时间来做做家务,休息休息,而宝宝又乐意借助它到处逛逛,没有了妈妈的束缚,玩得很开心,也不哭不闹。
还有15%的妈妈不主张使用学步车,因为听说学步车对宝宝的发育不利,使用不慎还会给宝宝带来危险。
5%的妈妈,坚决不给宝宝使用,因为学步车曾经给他们家带来危害,有的说宝宝的头被磕着了,有的说宝宝呆在里面害怕,有的说宝宝脚被崴……
【专家忠告】
若让宝宝使用学步车,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步车适用于7——18个月的孩子。过早使用,会影响宝宝其他运动能力的阶段性发展,比如宝宝没有经过爬的过程,就直接过渡到了走;宝宝能独立行走后,不要再使用学步车。
2.宝宝放在学步车里的时间,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形成扁平足。
3.学步车最好在室内使用,远离火炉、插销和热水瓶、餐具等危险物品,忌在门槛、楼梯附近等高低不平的场所使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4.不要让学步车成为孩子的临时保姆,宝宝乘坐时,妈妈不得离开。
5.调节好学步车座垫的高度,以免宝宝摔出去。
6.学步车本身要卫生、牢固。要让婴儿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学步车的各个部位要牢固,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
内八字的基本信息
前脚掌内、外侧缘与纵轴形成的夹角不超过5度,为轻度,5度以上是中度,10度以上是重度,引起内、外八字脚的原因有:
一、先天遗传因素。
二、腿部和踝关节的力量不足。在短跑中,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有的同学为了跑得快,就拼命后蹬,两脚不由自主地向内或向外翻。
三、没有掌握跑或走的正确姿势。
四、生活环境的影响。
五、参加过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同学,也存在着外八字脚。
六、八字脚的形成原因还要从幼儿开始学步时谈起。有的妈妈拿会走路的早晚来衡量宝宝的聪明与否,于是就急于让宝宝学走路。由于宝宝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脚部力量不够,学步及站立时,双脚便自然地分开,使脚底面积加宽以增加力度来防止跌倒,结果产生双脚自然分开的姿势。
七、让学步期间的宝宝穿硬质皮鞋就不科学了。由于小儿足部骨骼软,脚踝部力量弱,皮鞋又硬又重,宝宝有一种“带不动”鞋的感觉,久而久之,便扭曲了步态。提醒妈妈们,学步期,穿布鞋是最佳选择。
八、由于宝宝体内缺钙,骨骼本身的含钙成分就低,再加上行走和站立时对骨骼的压力,容易使双侧骨髋关节出现向外分的现象,形成“外八字”脚。所以,妈妈要注意,不要让缺钙的宝宝早学步,及时供给孩子充足的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多去户外活动,预防佝偻病。
婴儿鞋的分类
婴儿鞋顾名思义就是给婴儿穿的鞋子,一般是12个月到36个月大的宝宝穿的鞋子,由于婴儿的皮肤比较嫩,所以在选择婴儿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讲究柔软、轻巧、透气、舒适、适合脚型健康生长等特点。婴儿鞋的选购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婴儿鞋的分类有哪些呢?妈妈们只有对婴儿鞋了如指掌才能更好的给宝宝选购哦。
婴儿鞋主要分为学步前婴儿鞋和学步期婴儿鞋两种,针对宝宝脚步不同发育时期的特点,选择学步前婴儿鞋和学步期婴儿鞋的标准会有所不同。第一,选择学步前婴儿鞋的标准是宝宝通常情况下一岁左右就开始慢慢的学会走路了,学步前的如果不出门可以不用给宝宝穿鞋或是给宝宝穿鞋套或半软底鞋;第二,选择学步期婴儿鞋的标准是正在学走路的宝宝如果光着脚丫不穿鞋更有利于让宝宝掌握身体的平衡,也可以锻炼宝宝的足弓,当然不穿鞋的条件是在较为温暖的室内且地面干净不泛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