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一、控制盐量的摄入:

一般而言,如果是患有高血压者,饮食上我们应该注意少盐清淡。但对于心衰病人,尤其是服用利尿药者,排的尿量较多,所以对盐的摄入量也要适当增加,倘若盐的摄入不足,病人容易提不起精神,导致血压低,食欲差,情绪低落。所以,对于盐我们要适量摄取。

二、注意补钾:

钾是维持人身体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若每日尿量大于 1000毫升和血钾量正常时不必限制钾的摄入 ,一般可以随意选食蔬菜和水果。对于服用利尿药物的病人一定要保证充分补钾,防止低血钾。针对其他病人,应该适当的补镁,多补充维生素,或可以加一些含有其他离子的药物;另外,也要适当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可帮助病人身体得到全面的恢复。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老年人心衰是如何引起的

一、病因及特点

(一)病因

(1)常见病

因冠心病、高血压使老年人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中约70%以上为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引起。我国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40.86%为冠心病所引起,占老年心力衰竭病因的首位。即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肌梗死后的主要死因。

(2)其他原因

老年患者中非风湿性瓣膜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初年增多趋势。主动脉瓣钙化、狭窄机关闭不全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脱垂引起的返流也占有相当比例。

较少见而易被忽视的病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二)病因特点

多病因性,老年人往往患有几种心脏病和或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以七种一种疾病为主要病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心力衰竭,使病情复杂化。据文献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同时有2种以上心脏病者占38.61%。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会出现呼吸困难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迫坐呼吸,恐惧表情,烦燥不安,频频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严重时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由鼻涌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听诊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

急性肺水肿: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多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突发严重的左心室排血不足或左心房排血受阻引起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所致。当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时,液体即从毛细血管漏到肺间质、肺泡甚至气道内,引起肺水肿。

心脏骤停: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昏厥:心脏本身排血功能减退,心排血量减少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部缺血、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称为心源性昏厥。昏厥发作持续数秒钟时可有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等表现。

休克: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排血功能低下导致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称为心原性休克。心排血量减少突然且显着时,机体来不及通过增加循环血量进行代偿,但通过神经反射可使周围及内脏血管显着收缩,以维持血压并保证心和脑的血供。

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就先给大家说到这里了,相信看过的患者一定会有所了解了,一旦有人患上急性心力衰竭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影响了自己的病情,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对心力衰謁病人如何实施等级护理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等级,主要依据病人心功能状况,一般 情况下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护理等级为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1)一级护理•护理对象:病情危重,有IV级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DI度, 也称重度心力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护理要求:可分散在重症病房或入监护室集中护理,必要时给予心电图监护;严格卧床休息,局限在床上活动,生活上给以照顾;每日测量4次体温、脉搏、呼吸(高热者按髙热病人护理常 规),血压的测量根据需要进行;15〜30分钟巡视观察病人病情、治疗及给予必要的护理一 次...

心衰的危害有多大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引起心脏输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或负荷过重,引起静脉系统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分为左心心衰和右心心衰。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如不能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往往预后不佳。据估计,中国内地每15秒就有一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致残而丧失工作能力。目前全国约有超过1100万心力衰竭患者,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还将会持续增加。

在过去10年中,美国心衰患者增加了58%,每年约新增55万心衰患者。尽管药物治疗取得了进步,但心衰的死亡率一直在稳步增加,在过去十年中,心衰死亡率增加了6倍。心衰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严重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达到40%~50%,轻到中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是15%~25%。在心脏病患者中,一半较好终死于心衰。

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按此比率推算,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人。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就中重度心力衰竭而言,5年病死率可达30%~50%,几十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仍有相当数量患者疗效不佳。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病死率的严重疾患。

心衰患者可进行适量运动

美国的研究人员说,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明显延缓了心力衰竭的发生,但对前驱高血压却没有影响。进行适量运动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是安全而有益的。低强度运动不仅能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还可以延长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的寿命。

美国的研究人员说,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明显延缓了心力衰竭的发生,但对前驱高血压却没有影响。

在此之前,临床医生甚至不敢建议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少量的运动。但是,该项研究与其他一些人类实验表明,适量运动可能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态;心力衰竭者早期进行运动有助于减少对昂贵药物的使用,因为昂贵药物也有副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主要发现了运动可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并提高了生存能力,而且这种效果与运动的强度关系密切。

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心力衰竭对人的危害是很大额,它是由心脏病变或是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患上心力衰竭后,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因此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它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力衰竭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力衰竭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治疗心力衰竭必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对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肾脏灌注不佳者,采用温肾健脾法;对容易外感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补肺益卫法调理;对心力衰竭缓解期适当运用补肾护心法,对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心力衰竭复发。

2、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心力衰竭成因及诱因多样,个体差异非常大,常需要评估每个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即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其治疗心力衰竭方案也常常需要改变。

3、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常常伴有诸多其他症状,如口干口苦、头晕、心悸、乏力、胸闷、腹胀、腰膝酸软等,西药根本无能为力;同时许多心力衰竭患者因忧虑病情而导致抑郁焦虑,出现失眠、精神压抑、出汗等,这些又严重影响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是首要。

4、增强体质,预防心力衰竭复发:感染是心力衰竭复发的最常见诱因,如何预防感染发生,是一个困难而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年龄较大,生病后容易情绪低落,不敢进行身体锻炼,消化功能减退等等原因,体质弱,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

5、减少药毒,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肺部感染等,由于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增加死亡率、抗生素滥用增加细菌耐药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导致西医治疗效果较差。通过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可减少或不用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会出现呼吸困难

一般在临床上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身体都会非常的虚弱,呼吸也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对于患者的自身影响非常大,所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不幸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话,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例如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昏厥、休克等等,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详细的介绍,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突然感到极度呼吸困难,迫坐呼吸,恐惧表情,烦燥不安,频频咳嗽,咯大量白色或血性泡沫状痰液,严重时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由鼻涌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脏听诊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脉搏增快,可呈交替脉,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

急性肺水肿: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多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突发严重的左心室排血不足或左心房排血受阻引起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所致。当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时,液体即从毛细血管漏到肺间质、肺泡甚至气道内,引起肺水肿。

心脏骤停: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昏厥:心脏本身排血功能减退,心排血量减少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部缺血、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称为心源性昏厥。昏厥发作持续数秒钟时可有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等表现。

休克: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排血功能低下导致心排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称为心原性休克。心排血量减少突然且显着时,机体来不及通过增加循环血量进行代偿,但通过神经反射可使周围及内脏血管显着收缩,以维持血压并保证心和脑的血供。

关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就先给大家说到这里了,相信看过的患者一定会有所了解了,一旦有人患上急性心力衰竭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影响了自己的病情,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1、观察状况

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病情变化特别的快,很有可能会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注意患者心率和心律行的变化,同时患者一定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一有异常的情况就要立即进行治疗。而且心力衰竭的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痛处,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合理休息

其次,病人一定要多休息,因为休息能够将患者的心脏负担减轻,并使身体耗痒氧的情况会减少,水肿也会减退。而且心衰的病人千万不能过度的劳累,除了正常的休息情况以外,下午也需要增加几个小时的睡眠。另外,心力衰竭的患者夜间的睡眠也要充足,并且采用半卧位的姿势睡眠和高枕,这样能够减轻呼吸困难的情况。

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

1、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有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对于急性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心力衰竭重症患者,会有明显浮肿出现的患者,很容易在下肢产生静脉栓塞,甚至是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3、心力衰竭病人是要对日常饮食调节引起重视的,尤其是对于钠盐的摄入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4、心力衰竭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尤其是要注意患者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于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5、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注意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的劳累,要减少精神刺激,同时还要注意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相关推荐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左心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治疗应从预防和纠正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开始,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进展。1、一般治疗: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降血糖、调整血脂、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预防和治疗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如有水钠潴留征象,则应限制钠盐摄入等。2、药物治疗(1)ACE抑制剂:主要作用为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动,降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很困惑这个问题,可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呢,更多的患者会把自己教给

小儿心肌病患者一定要护理好身体

护理1、休息:在小儿心肌病疾病早期,日常工作、生活多不受影响,但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有明显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充分休息,以不引起胸闷、心悸等症状为原则,随病情逐渐稳定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护理2、饮食:早期饮食无特殊限制,鼓励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晚期有明显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耍求指导饮食。护理3、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通风,温湿度适宜,保

心力衰竭患者六大预防方法

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一、预防感染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夏季高温多雨,也是流感高发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人群密集、环境密闭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应注意戴口罩,减少

​老年人心力衰竭护理要点

1、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有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对于急性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2、心力衰竭重症患者,会有明显浮肿出现的患者,很容易在下肢产生静脉栓塞,甚至是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饮食

第一:戒烟烟内含多种有害物质,能引起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降低心脏功能,所以,奉劝病人要绝对戒烟。第二:少食多餐,容易消化心力衰竭的病人,一般病情都比较重,都是卧床休息,活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肝脏和胃肠道郁血,食欲与消化能力均较差,有的病人还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应采用定时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5~6餐。食物以流食和半流食为好,如大米粥、冲藕

心肌病应该如何进行护理

心肌病的护理(1)心理护理:心肌病患者多较年轻,病程长、病情复杂,预后差,故常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悲观失望,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所以,在护理中对患者应多关心体贴,常予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另外,注意保持休息环境安静、整洁和舒适,避免不良刺激。对失眠者酌情给予镇静药物。(2)休息:无明显症状的早期患者,可从事轻工作,避免紧张劳累。心力衰竭患者经药物治

心衰患者如何护理

一、减少诱因: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有些体质较弱的人感染时的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体温较低等,这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衰发生。二、合理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另外,应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合理休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就是身体得到合理的休息,会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

老年人心衰还能治好吗

1.模式转变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经历了如下模式改变,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仅以强心、利尿、限盐和休息,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治疗心衰,但不能降低再住院率,死亡率及改善预后;70年代开始应用血管扩张药,但仍不能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80年代开始应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1)确立了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里程碑,肯定

心衰者警惕拂晓时分

拂晓时分,黎明即将来临,大多数人也将迎来新一天的光明,但对那些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这些时刻却是最危险的。拂晓时分,黎明即将来临,大多数人也将迎来新一天的光明,但对那些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这些时刻却是最危险的。最近一项医学研究表明,一天中,严重心力衰竭者最容易在拂晓时分死去,而午夜对男性患者来说也是一道坎。这项研究是由巴西心脏研究所医师若泽·法布里领导进行的,他于13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