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胆囊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分型
胆囊癌分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两型,其中前者约占71%90%,后者不到10%.而腺癌又分为以下几种:
1.乳头状腺癌可能由乳头状或息肉恶变而来,肿瘤向胆囊腔内生长,影响胆囊排空,肿瘤表面有溃疡,易引起感染。肿瘤如果阻塞胆囊颈,可使胆囊肿大,胆囊壁变薄,类似胆囊脓肿或积液。
2.浸润型腺癌较多见,约占腺癌的70%,可导致胆囊缩小,胆囊壁变硬且增厚。
3.硬化型腺癌可同时伴有胆道硬化,导致胆道任何部位发生梗阻。
4.粘液型腺癌肿瘤松软,容易破溃导致胆囊穿孔。
二、临床分期
(Nevein与Maron根据侵犯胆囊壁的深度及扩散范围所作的分期,1976)
Ⅰ期: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内,即原位癌。
Ⅱ期:侵及肌层。
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三、TNM分期
T1:肿瘤侵犯胆囊壁。
T1a:肿瘤侵犯粘膜。
T1b:肿瘤侵犯肌肉组织。
T2:肿瘤侵犯肌层及周围组织。
T3:浆膜和(或)1个器官被累及(肝脏浸润≤2cm)。
T4:2个或多个器官累及,或肝脏肿块>2cm.
N1a:胆管、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N1b: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四、转移与播散
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有人通过手术发现在已有转移的胆囊癌患者中,约占25%-75%经淋巴道转移;有半数以上癌种可直接浸润到邻近器官,按其转移顺序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
胆囊癌是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和直接播散到肝。当癌种广泛生长超过粘膜时,也可发生神经周围和血管转移。
胆囊癌肿可以向下扩展并造成胆管梗阻。大约25%的胆囊癌可穿透播散到邻近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血行的远隔转移,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胆囊癌的病人常可在锁骨上发现增大的Virchow结节。
中医怎么治疗原发性胆囊癌
1、胆囊癌中药治疗是胆囊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胆囊癌中药治疗药物多达数百种,有纯天然中草药,也有经中医师炮制过的中草药。临床常用的胆囊癌中药治疗药物有半枝莲、八月札、山豆根、白花蛇舌草、蚤休、土茯苓、龙葵、藤梨根、肿节风、水杨梅根、雷公藤、虎杖等等。
2、胆囊癌中药治疗配合手术治疗,可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增强抵抗力,巩固疗效,以减少术后复发。
3、胆囊切除后的患者,有胃胀、食少口苦,大便秘结,乏力,舌苔黄腻,脉弦现象的,宜用胆囊癌中药方: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炒黄芩12克,枳实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0克,大叶金钱草30克,广郁金10克,广木香10克。
4、晚期胆囊癌患者行姑息手术后,可引发巩膜皮肤黄疸,右胁下胀痛,局部可触及肿块,大便秘结,或呈陶土色,口苦口粘,食少恶心,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宜用胆囊癌中药方: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黄芩10克、广木香10克、枳实10克、广郁金10克、茵陈30克、蛰虫10克、桃仁10克、水蛭6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若胆道继发感染,证见高热不退,加龙胆草12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
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荨麻疹虽然不是什么稀奇的疾病,但是中西医在对这个皮肤病诊断的时候是有各自独特的方法的,诊断标准当然是不一样的了。很多人对这些知识可能都不是太了解的,建议大家多去了解一些知识,等到自己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都会用得着。接下来请看荨麻疹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荨麻疹的西医诊断标准:
1、皮肤突发瘙痒。
2、不规则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绕有红晕,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鳞屑和色素沉着。
3、排除了丘疹性荨麻疹或多形性红斑。少数可伴腹痛、腹泻或伴发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等呼吸系统表现。
4、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皮肤划痕症阳性。
5、病程可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其中4不是必备条件。另外,根据病程有无超过6周,常划分为急性、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的中医诊断标准
隐疹特征为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急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荨麻疹。
1、诊断依据
1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
2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3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5皮疹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隐疹。
2、证候分类
1风热犯表: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风寒束表: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
3血虚风燥: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大家应该看出荨麻疹这种皮肤疾病用中西医的方法诊断有什么不同之处了,不管您用哪种方法进行诊断,都是越早发现越好,等到病情变严重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好治疗了。还有就是治疗荨麻疹要用正规医院的方法,江湖游医的偏方绝对不能相信。
中药治胆囊癌
中药治疗胆囊癌是现在比较安全的调理方法。一般的癌症治疗不管是放疗和化疗都是有很多危害的。用中药可以配合治疗一下。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服中药治疗,通过中药杀死癌细胞,消除肿瘤,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消除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从根本上使人体不再产生癌细胞,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中药治疗胆囊癌中药方:柴胡10克、制半夏10克、黄芩10克、广木香10克、枳实10克、广郁金10克、茵陈30克、蛰虫10克、桃仁10克、水蛭6 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若胆道继发感染,证见高热不退,加龙胆草12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
临床常用的中药治疗胆囊癌的药物有半枝莲、八月札、山豆根、白花蛇舌草、蚤休、土茯苓、龙葵、藤梨根、肿节风、水杨梅根、雷公藤、虎杖等等。采用中药治疗胆囊癌,进行辩证施治可有效缓解病情,中药治疗胆囊癌有确切的远期效果,尤其是中晚期胆囊癌患者。
脊柱炎的中医诊断标准
脊柱炎又称竹节风,目前医学界对此症无满意认识。主要多发青年人,初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因脊柱炎首先侵蚀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使脊椎各关节韧带钙化,使患者不能久坐,最后形成严重驼背,颈项强直,不能直立等症。中医诊断脊柱炎的标准也需要检查设备的辅助诊断。
脊柱炎的中医诊断标准:
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肛门瘙痒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诊断:
1.肛门周围奇痒,休息或夜间明显加剧,甚至可影响睡眠和休息。
2.肛门皮肤色素沉着,有抓痕、糜烂或出血点,患处皮肤角化粗糙,或有苔藓样变性,或有多条与肛门缘呈放射状皮肤皱襞。
二、辨证:应根据皮肤的情况,结合全身的症状辨证。
1.风热侵袭:
证候:肛门瘙痒伴灼热感,遇冷遇热则痒更甚。口舌干苦,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肛周皮肤不潮湿,皮损不明显,瘙痒易作易休。舌尖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数略浮。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瘙痒症的早期,以肛门瘙痒伴灼热感、瘙痒易作易止,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略浮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由于皮肤腠理不密,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皮肤,致使经络受阻,皮肤作痒,血热生风,作于肌肤,风胜则痒,或血热生风作痒。故遇热遇风则痒更甚。
2.湿热阻滞:
证候:肛门皮肤瘙痒、渗出、潮湿,蔓延阴部、阴囊,局部皮肤常有破溃、出血,时轻时重,肛周皮肤粗糙,皱折增厚,分泌物较多,可伴有渴喜饮,胃纳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辨析:①辨证:肛门皮肤瘙痒、渗出、潮湿、皱折增厚、分泌物多,舌红苔黄,脉弦滑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由于饮食不当,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嗜食酸咸甘肥,胃肠湿热内蕴,通降失司,积湿生热下注肛门,故见肛周皮肤瘙痒、渗出以及潮湿。胃失和降,则见纳差。或进食海腥膻物,而致脾胃受伤,肝胆湿热内生,故见渴喜冷饮。下焦热盛故出现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均为湿热内停之象。
3.血虚风盛:
证候:肛门奇痒难忍,皮肤干燥,无光泽少弹性,常因抓痒而造成抓痕和血痂。夜寐难安,睡少梦多,病程日久经治不愈,舌淡少苔,脉细弦。
辨析:①辨证:主要是发生在慢性期。肛门不分昼夜奇痒难忍,皮肤干燥,舌淡少苔,脉细弦为主要辨证要点。②病机:由于病人素体虚,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被耗以致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而少光泽。血虚生风或风邪乘虚而入故出现肛门奇痒难忍。舌淡少苔,脉细弦为血虚风盛之象。
男人小便有这特征要出大事
夜里小便很多次
看你是不是老了,最准确的判断标准是夜里起夜的次数是不是增加了,这是在考察肾功能。所以,中医治疗夜尿多,甚至喝了就尿的人,都用补肾药。
大便总是不成形
很多人大便总是不成形,光是这一点就可以被中医诊断是虚寒。而虚寒是只有人到老年,火力不足时才有的症状,中医所有治疗大便不成形甚至虚寒性腹泻的药物,都是补肾的,补肾就是中医的抗衰老。
中西医分别如何诊断食管癌
食管癌是逐渐是演变而来的,从食管上皮癌前病变发展成癌需数年之久,再由早期癌发展到中晚期癌需1年左右。因为早期食管癌症状并没有明显癌性症状,多是吞咽困难,容易被患者轻视,所以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以手术为主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5%~30%。而早期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如何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率和改善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即作好二级预防已成为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西医诊断技术的的发展,食管癌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发展。同时加入了中医诊断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而且还能为食管癌的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指导:现将目前食管癌的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归纳如下。
一、中医上食管癌的诊断标准:
食管癌中医诊断属于噎隔范畴噎为噎唆,指吞咽之时梗塞不畅;隔为格拒,指饮食不下,或食人即吐。本组患者均为脾胃气虚型,临床表现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胃纳较差,夜寐尚可,大便塘薄,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二、西医上食管癌的诊断方法:
⑴症状:早期食管癌有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食管内异物感,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⑵早期无体征,晚期消瘦、脱水。
⑶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见食管粘膜破坏,管腔狭窄,龛影和充盈缺损。
⑷食管脱落细胞检查:早期阳性率可达90%。
⑸食管镜检查:可见管腔狭窄、粘膜破坏。
纤维食管镜已经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
食管镜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是食管癌理想的诊断方法。早期食管癌多无症状,就诊率低,X2线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漏诊率高,而内镜则因在直视下对平坦型病变经活检和刷检取得组织学及细胞学证据而成为完成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一、诊断:
1.排便时肛门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前后正中部位。
2.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一期肛裂。
3.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多见于二期肛裂。
4.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形成,多见于三期肛裂。
二、辨证:
本病的辨证,首当辨虚实。实证多因风热燥火结于胃肠,灼伤津液,水不行舟,大便坚硬干燥,强努损伤肛门成裂,或因气滞血瘀,结于魄门,肠道气化不利,大便失于推动,滞而不行,久则干结,用力损伤魄门成裂。证见患者形体健壮,肛门刺痛,脉数有力。虚证多因年老体虚,产后血虚,大量失血,阴血亏虚,肠道失养,津亏肠燥,大便秘结而成本病。证见形体衰弱,面色萎黄,脉细无力。
1.风热肠燥:
证候:大便秘结,二三日一行,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裂口色红。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肛裂早期,以大便干结,便时滴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其辨证要点。②病机:燥热结于肠道,耗伤津液,水不行舟则大便干结,腹部胀满,热盛迫血妄行则见便时滴血,大便干燥,排便努挣,致使肛门裂伤则疼痛难忍。
2.湿热蕴结:
证候:大便秘结或不爽,便后肛门呈周期性疼痛,时带鲜血,肛门坠胀,裂口溃疡呈梭形,伴有潜行瘘道,时流黄水,舌苔黄腻,脉数。辨析:①辨证:此证多见于中晚期肛裂,以大便后肛门周期性疼痛,坠胀,肛门时流黄水,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邪重着,常先伤于下,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滞则肛门疼痛、坠胀、时流黄水、热盛迫血妄行则大便时带鲜血。
胆囊癌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湿毒蕴滞凝结,是癌症发病的根本病机,像三联平衡疗法等中医疗法在治疗上一般采用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补血,温补脾肾等扶正祛邪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晚期和老年人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通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可以及时改善机体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同时配合放化疗治疗,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效的作用,使患者机体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