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刺激让婴儿期宝宝更健康
听力刺激让婴儿期宝宝更健康
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知觉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异常重要。这些训练中,听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训练婴儿的听力,育儿专家建议:首先要给宝宝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说话声等。
家庭外界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车声、自然界的声音等。这些声音会给婴儿听觉的刺激,促进听觉的发育。
除自然存在的声音外,我们还可人为地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
例如: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还可以让婴儿听音乐,节奏优美的乐曲能给婴儿安全感。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从早放到晚,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
家人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
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已懂得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0-6个月宝宝最需父母爱
在婴儿的感觉中,发育得最早的是听觉,但是用两只耳朵同时捕捉一个声音是在婴儿出生两周之后。耳朵在这个时候的敏感性最强,它会在周围环境的刺激下明显地发育起来,并逐渐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听觉能力。其次是视觉的发育。婴儿能够用双眼凝视某一个点,是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但这时眼睛的运转还不够灵活,也不能够认知物体。到三四个月时,宝宝眼球转动的肌肉基本长好,运转的功能开始启动,这时是视觉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应该给宝宝看优美的图画。皮肤的感觉在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了,但是到达四肢的各个部位乃至手指的机能,一般需要大约5个月的时间。
婴儿在2-3个月时,母亲如果靠近他并对他讲话,他便会露出笑容,这是因为听觉和视觉已经开始共同产生作用了。主管听觉和视觉的脑细胞在大脑中的位置正好相反,所以刺激分别传送到这两个地方,使得记忆力随之得到增强。给婴儿听歌曲的时候,让他躺在那儿听远不如母亲一边抱着一边给他唱效果好,因为这时听觉和视觉、触觉同时在产生着效应,所以记得更牢。像这样把感觉组合起来的刺激,不仅使刺激的效果成倍增长,还使得大脑回路更复杂,产生1+1>2的效果。总的来说,婴儿常常处于一种学习的寂寞状态,在三四个月时宝宝已经可以记住周围亲人的容貌,如果就此不再继续教他,听其自然发展,孩子便会陷入学习的寂寞状态,于是,像吮吸手指这种行为就出现了。
这一时期应该给婴儿看图画卡片,同时反复地给他听自然界的声音,告诉他这是什么声音,反复地、有韵律地读卡片上的诗歌。一开始,婴儿可能没有任何反应,坚持下去,不久他的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回路,开始显示出兴趣来。在婴儿出生到6个月前后这段时间,要系统性地给予婴儿逐渐增强刺激,可以增强宝宝的接受能力和相当敏锐的感觉。
现在大部分母亲都比较注重给婴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据统计,有80%的母亲给婴儿听录音带或CD,然而,很多母亲都没有意识到,要在听的同时,给宝宝看美好的图画以配合所听到的音乐。这个时期,关键的做法是要使婴儿的视觉和听觉共同作用起来,所以要一边给婴儿看图片,一边对他唱歌、念诗、说话、律动,父母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另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反复地给予婴儿相同的东西。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听像《小雨滴》这样的自然音响和音乐故事时,可以说“我是快乐小雨滴,嘀嘀嗒,要做小小旅行家,嘀嘀嗒……”这样反复地用象声词念给婴儿听,是开发宝宝智力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婴儿抚触的好处有哪些
1.帮助睡眠品质
新生儿常有睡眠周期不固定、夜晚容易惊醒的情况,经各项医学研究发现,这些困扰都可以借由婴儿抚触和按摩获得有效的改善。因为通过对婴儿的触摸,可刺激血液中“褪黑激素”浓度升高,帮助婴儿建立睡眠周期,调节日夜周期性韵律。
2.促进肠胃蠕动
宝宝喂奶后常见的腹胀、打嗝的现象,传统方式常以手拍背部二十到三十分钟舒缓,但研究发现,如果对宝宝作腹部按摩约三到五分钟,以顺时钟方向、与肠胃消化方向一致,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比传统拍背的方式更为有效。
3.有助情绪稳定
宝宝脑部的发展在胎儿期早已开始,触觉则是最早发展的感觉器官,胎儿在妈妈肚中时已会吸吮手指,如果母亲有严重的压力困扰,胎儿吸手指的比率会增高,胎儿明显借由吸手指的肌肤触觉,舒缓和减轻自己的压力。触摸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经由脊髓传到脑部,让人产生松弛舒畅的感受,所以通过触摸,不但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更能够调节情绪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刺激听觉视觉
父母亲在触摸孩子时,除了肌肤的感觉之外,可以和孩子说话或唱歌给孩子听,宝宝在感受抚触的愉悦时,也能够专注聆听和观察父母的表情声音,同时接触到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5.增进亲子情谊
现在的双薪家庭和小家庭非常普及,亲子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以英国的经验来说,对于家中有新生儿的家庭,当地政府积极训练父母做婴儿按摩,许多爸爸妈妈都表示,替宝宝按摩是非常愉快的经验,感觉孩子也很喜欢。每天十到二十分钟触摸宝宝的肌肤,是增进亲子情谊最好的方式。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在医院,有时可以见到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咨询:“我的宝宝都两岁了,为什么只会喊爸爸妈妈,问他什么他都明白,就是不肯开口说话,只是用手比划。”“我的宝宝平时看上去挺机灵的,听力和智力测试都没什么问题,就是不怎么会说话,只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语言是后天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学习和练习而获得的一种与人们进行交流思想、表达心灵及情感的工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语言迟缓不仅会影响到儿童认知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儿童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那么,究竟有哪些什么原因,会让这些宝宝的语言发育比同龄的小朋友要落后了呢?
听觉器官是否异常
小儿学话, 首先必须要能听到外界的声音, 才能逐渐模仿并学会说话。如果听觉器官异常, 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那就无法模仿说话了, 最终也就不会说话了,这就成为所谓的聋哑儿。
很多聋宝宝在刚出生时都是看起来很健康的,但其实很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存在有听力障碍的问题了,这些宝宝多数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才引起家长的注意,但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
因此,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聋宝宝,发现后如果能给予早期干预和康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甚至可使语言的发展接近正常儿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通过简单、客观、快捷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出生3个月龄内转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但是当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也不必太过于慌乱阵脚,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除了先天耳聋外,后天的一些因素如药物损伤(链霉素)、炎症(中耳炎)等,也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听力障碍,最终妨碍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
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如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常伴有语言和智能障碍。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 发现其实脑瘫是可治的, 尤其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可使很多脑瘫患儿正常化。小儿在3岁前的脑组织发育还不完全, 还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大脑的可塑性极强, 恢复能力快,在这一时期如能及时应用早期康复及早期干预的方法, 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的高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 预防或减轻其伤残的发生, 使其发育赶上正常儿童。
而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多胎、高龄产妇初产、先兆流产、感染、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等是引起脑组织损伤的高危因素。因此, 要积极做好母亲孕期、围生期保健, 预防早产、难产、窒息,是减少小儿脑部损伤的重要措施。
是否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一个人会说话, 不是生来就有的。语言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刺激,这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条件。小儿缺乏真正有效的语言刺激, 或没有反复的语言强化,学说话自然就会比别人慢一步了,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宝宝语言刺激的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 在婴儿2 、3 个月“咿呀学语”时期,一开始,婴儿会无意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如果大人们也能给他一点回应, 婴儿就会感到兴奋, 就会重复发音,这些声音的刺激, 可以锻炼婴儿的语言听觉能力。
在婴儿7、8个月时,婴儿已经能够听懂大人说的某些词的声音。因此父母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与婴儿交流的同时, 把说话中的某个词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由于大人用词时总是伴随自己的动作, 婴儿也就随着模仿大人动作而逐步开始模仿大人的词音, 在经过不断强化、刺激后, 婴儿就会从单纯的模仿性发音, 逐步学会自己能够说出词音。
最后, 在1周岁后, 宝宝就开始进入正式的语言学习阶段了,在这个时期父母应多点创造给孩子学习训练的机会,特别是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 多接触社会,见多识广了, 自然就有想表达意思和有说话的要求,且乐意同父母、家人、同伴说话, 交流他们的所见所闻。另外,父母在倾听时, 还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他掌握语言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在这个交流过程中,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很快的发展了。
准妈妈们应进行正确的音乐胎教
如果进行音乐胎教时方法不当,会造成以下危害:
1、孕妇切忌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长到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长到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
这时进行胎教,确实能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成长。但许多孕妇进行胎教时,却是直接把录音机放在肚皮上,这是不正确的,甚至伤害胎儿的听力。
4~6个月胎儿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当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很容易遭到损伤。轻者,婴儿出生后可能听到说话声,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重者将会给小宝宝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听力损害。因此,孕妇千万不能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2、婴儿常听音乐可致性格孤僻
大多数父母以为让婴儿长期听音乐,一方面可以安抚婴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婴儿温和的个性。但婴儿如果常听音乐,却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婴儿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3、立体声音乐危害更大
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婴儿的听力受影响。调查发现,经常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婴儿,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损程度也就越严重。因此,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婴儿用耳机听,以防对婴儿听力造成危害。
普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漂亮、活泼,可以想象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期待着一个健康而漂亮的宝宝的降生。可胎教前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不然反而会对宝宝成长带来不利。
宝宝摇篮有必要买吗
摇篮可以通过晃动起到安抚宝宝、促进宝宝入睡的作用,也可以减轻父母抱宝宝的手臂的负担。但是宝宝的成长发育是迅速的,很多父母担心摇篮在宝宝长大后就不能用了,实用性不大。宝宝摇篮有必要买吗,这里建议是摇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购买。
宝宝摇篮有必要买吗
有些父母主张宝宝出生后就跟妈妈同床而眠,说是为了方便母乳喂养,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童谣,似乎人们都怀念妈妈温暖的怀抱,享受妈妈那温柔的摇啊摇,可是,要让妈妈一直抱着宝宝在怀里摇啊摇的,摇到宝宝睡着,那妈妈就要受累了。选购一个摇篮,就能让宝宝充分享受舒适的睡眠环境了,而且从小培养宝宝独立睡觉,更有利于往后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且出生前,胎儿浮在母亲子宫的羊水中,母亲的起卧走动等体位的变化,都是一种摇晃的刺激,这种刺激不断地被胎儿所感知,并向脑干前庭系统发出强烈的信号,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当宝宝出世后,接受摇晃的刺激信号突然消失,使宝宝产生不安感,由此产生再次被摇晃的需求,通过摇晃宝宝可以获得满足感。
因此婴儿床的摇篮是很实用的,摇篮对婴幼儿具有安抚舒畅的功效,以及减少婴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是现代家庭带宝宝的好帮手。
宝宝的聪明来自大脑的良好发育,宝宝的健康来自科学的护理,根据有关医学资料表明人类大脑发育三分之二在婴儿期完成,聪明健康的宝宝取决于婴儿期。良好的睡眠、悦耳的音乐、舒适的摇摆,能使宝宝的发育更健康、更聪明。摇篮根据婴幼儿成长身体发育的过程所需,对身体的骨骼,大脑以及背部,腰部的正常健康发育具有关键性的帮助。
每天按摩20分强健宝宝一生
1、抚触让宝宝更健壮
抚触是整个手掌对婴儿身体进行轻柔地接触和平滑地触摸,这听起来非常容易,但要想做好是很难的,在美国有执照的婴儿按摩师需要经过长期完整的训练。婴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美国太平洋按摩与康复艺术学校的创办人谢丽尔?米杜尔有着18年婴儿按摩培训经验。她认为,婴儿按摩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活动了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得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按摩还能帮助宝宝睡眠,减少烦躁情绪。纽约一家医院实行每天拥抱及抚触婴儿的规定后,1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从30%降至了10%。
2、抚触宝宝要充满爱心
从婴儿出生的第二天起,就可以给婴儿按摩,母亲是最理想的抚触者。给宝宝按摩最好每天一次,最佳按摩时间为喂奶1小时后,否则宝宝会吐奶。室温最好在25至28摄氏度之间,室内光线不要太亮。按摩者不要留长指甲,接触宝宝身体之前首先要让自已的双手温暖起来。米杜尔建议应准备好一条柔软的毯子,几条干净的毛巾,一瓶婴儿专用的护肤乳液,另外还要有平静的心情。她认为,抚触宝宝一定要充满爱心,同时还要观察宝宝是否享受,一旦宝宝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就应该马上停止。一般做一套按摩只需要20分钟。
不同月龄宝宝的早教重点
早期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具有长效性。在生后的前几年,良好的环境(健康、营养、照料、刺激与他人的互动等)对儿童脑功能的影响将延续到15岁。由于早期是儿童智力、人格、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早期的经验对形成大脑工作方式非常重要。因此越早在德育、智育、体育、情感方面受到关注的孩子,综合发展就越好。
零至三岁是对孩子进行感觉训练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六感(视、听、嗅、味、触、立体觉)方面的训练。对听觉、视觉、触觉、立体觉和前庭运动觉应给予早期刺激,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认知和语言能力、粗大和精细动作以及适应能力的训练。同时注意在亲子互动、日常游戏、人际交往中培养和塑造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等智力因素。
新生儿的早教重点:
1、母子皮肤早接触,多抚摸和搂抱宝宝;
2、和宝宝多说话、多微笑;
3、让宝宝看图片,听轻柔舒缓的音乐;
4、刺激感官发育(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5、学习抬头,保持爬行、行走训练;
2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多和宝宝交流,鼓励宝宝发音;
2、让宝宝触摸各种玩具,并练习抓握;
3、继续练习俯卧抬头和竖抱抬头,做婴儿操;
4、训练各种感知能力;
5、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3-4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多与宝宝对话,引导宝宝发音及发笑;
2、给宝宝布置一个可以看、听、摸、玩的环境;
3、用不同材料、质地的轻软玩具,供他抓、握和感觉;
4、进行仰卧拉起并练习翻身;
5、用语言、姿势、表情来鼓励、赞赏婴儿的行为;
5-6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给宝宝念儿歌,让他学习模仿大人发音;
2、教宝宝认识常见的物品,学习用手指向认识的物品;
3、进行视听训练,增强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4、练习抓握及主动够取玩具,加强手指能力训练;
5、鼓励宝宝蹦跳、练习坐立;
7-8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
1、满足宝宝的亲情依恋情感,培养健康的心理;
2、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教宝宝发“爸爸、妈妈”双辅音;
3、学会认身体部位,教宝宝模仿动作及认识更多的事物;
4、训练手指的灵巧性;
5、学会熟练地爬行;
9-10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
1、继续鼓励爬行,练习扶物站立及学步;
2、学会用手指捏取细小物品,训练手的精细动作;
3、学习有意识地称呼人,并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意思;
4、多看图片,认识更多的事物;
5、教宝宝使用食具、学坐便盆等,增强宝宝的自理能力;
11-12个月宝宝的早教重点:
1、学习独自行走,鼓励多说话;
2、加强认知能力训练;
3、利用各种玩具发展手的灵活性;
4、看书、听故事并模仿一些发音或动作;
5、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自理能力。
每天给宝宝按摩20分钟
1、抚触让宝宝更健壮
抚触是整个手掌对婴儿身体进行轻柔地接触和平滑地触摸,这听起来非常容易,但要想做好是很难的,在美国有执照的婴儿按摩师需要经过长期完整的训练。婴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美国太平洋按摩与康复艺术学校的创办人谢丽尔·米杜尔有着18年婴儿按摩培训经验。她认为,婴儿按摩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活动了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得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按摩还能帮助宝宝睡眠,减少烦躁情绪。纽约一家医院实行每天拥抱及抚触婴儿的规定后,1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从30%降至了10%。
2、抚触宝宝要充满爱心
从婴儿出生的第二天起,就可以给婴儿按摩,母亲是最理想的抚触者。给宝宝按摩最好每天一次,最佳按摩时间为喂奶1小时后,否则宝宝会吐奶。室温最好在25至28摄氏度之间,室内光线不要太亮。按摩者不要留长指甲,接触宝宝身体之前首先要让自已的双手温暖起来。米杜尔建议应准备好一条柔软的毯子,几条干净的毛巾,一瓶婴儿专用的护肤乳液,另外还要有平静的心情。她认为,抚触宝宝一定要充满爱心,同时还要观察宝宝是否享受,一旦宝宝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就应该马上停止。一般做一套按摩只需要20分钟。
抱着婴儿可以看电视吗 如何让宝宝正确看电视
虽然让低龄宝宝看电视容易阻碍注意力发展,但是在家庭中难以完全避免让宝宝接触到电视,家长要注意一下几点:
2岁以前的婴儿尽量不看电视,如果实在没办法要看,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下。2—3岁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最好不超过30分钟。
坚决制止宝宝边看电视边吃饭。
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定在饭后,宝宝吃饱坐着不动会导致肥胖。
睡觉前不要看电视,以免宝宝的大脑受到刺激,入睡困难。
眼睛距离屏幕一般以4—6倍于屏幕对角线的距离为宜,电视机荧光屏的中心位置,应略低于宝宝的视线或与视线等高,以免眼睛发生疲劳。
光线太亮会使瞳孔缩小,使调节紧张;关灯看电视,荧光屏的亮度和周围的黑暗强弱反差太大,容易损伤眼睛。最好在室内安装一个8瓦左右的电灯,与电视屏幕相对应。
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十分娇嫩,长期听过大的音响,会麻痹孩子的听觉,降低孩子听力的灵敏度。因此,电视机的声音应调小些。
为宝宝选择知识性,趣味性较强,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康向上人格的节目。
杜绝凶杀,恐怖,武打等刺激小儿神经,易使小儿受惊,做噩梦的电视节目。
对于3岁及以下的孩子,我们最好选择画面转换比较慢或者一些没有情节性的节目。这些是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对宝宝的注意力和逻辑理解,不会造成很大的负担。比如像《天线宝宝》,比较适合宝宝。
如何选购床铃
婴儿床铃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正确地使用婴儿床铃对促进宝宝的听力、视力都是有一定的效果,婴儿床铃甚至还能起到稳定宝宝情绪的作用。不少爸妈都喜欢在宝宝的小床上挂个床铃给宝宝玩耍,可是怎么样的床铃才好呢?爸妈们应该如何选购床铃呢?下面从床铃的材料、颜色等方面上提供一些选购床铃的建议。
1、材料:关于婴儿床铃的材料,目前市面上有多为塑料、布艺材质。市场上最好床铃材料是ABS树脂,这种材料安全无毒、柔韧性高、耐磨耐用、耐高温。有些大点的宝宝有了床铃后都喜欢用手拿用嘴巴咬,选择ABS树脂材料就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如果选择其他的材料,如化工塑料,就对宝宝的危害很大了。
2、颜色:婴儿床铃的颜色设计要合理,选择能让宝宝接受的颜色。不要选择那些太艳丽的,会刺激到宝宝的眼睛,选择适当鲜艳的就行了。还要注意颜色是用什么涂抹上去的,最好不要是油漆,容易脱落,还会有害健康。
3、声音:婴儿床铃的音乐,音乐的声音不要太尖锐,会刺激到宝宝听力的发育。声音最好要柔和,轻松活泼,宝宝容易接受的。还要有控制音量大小的设计,能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时间段来调节音量的大小。还要光线要柔和,不要太亮,这会让宝宝感觉很刺眼的。
盘点宝宝穿开裆裤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宝宝穿开裆裤的必要性
由宝宝自己的生理决定。婴儿期,宝宝还不能控制大小便,而且饮食主要以乳汁为主,大小便的次数较多,爸妈需要不停地为宝宝排便和更换尿布。此外,婴儿无法用语言表示自己的要求,爸妈虽说和婴儿整天相处在一起,但由于爸妈和婴儿交流沟通的默契性差,对婴儿把尿的习惯掌握尚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爸妈为婴儿选择穿开裆裤。
便于爸妈的照顾。婴儿时期的宝宝,大小便时间不固定,排便次数相对较多,为了避免婴儿弄脏裤子,爸妈常常会让婴儿穿上开裆裤。这样可以降低爸妈照顾婴儿的辛苦程度,也可以解决因爸妈照顾不周而给婴儿带来的健康影响。
那么,宝宝穿开裆裤要注意哪些呢?
宝宝穿开裆裤注意事项
穿开裆裤时,应根据月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婴儿未满1岁,可以垫尿布;婴儿满1周岁,就可穿满裆裤了。当然,考虑到宝宝的大小便,可以在开裆裤外面罩一条满裆裤,既卫生美观,又方便宝宝大小便时穿脱。
只在家时穿开裆裤。这可以便于爸妈为宝宝更换尿布,并方便宝宝在便盆上练习排便。外出时,宝宝里面穿开裆裤(最好垫上纸尿裤),外面套上满裆裤,这样冬天宝宝就不会冷了,而且也方便了大人的照顾。
每天为宝宝清洗小屁屁,保持局部清洁。尽量避免因穿开裆裤给宝宝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果男宝宝可以用一次性尿布保护会阴部,女宝宝则在开裆裤处钉上子母扣,大小便时一拉就开,便后再扣上。等宝宝长到一岁半时,逐步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
新生儿抚触的好处
帮助睡眠品质
新生儿常有睡眠周期不固定、夜晚容易惊醒的情况,经各项医学研究发现,这些困扰都可以借由婴儿抚触和按摩获得有效的改善。因为通过对婴儿的触摸,可刺激血液中“褪黑激素”浓度升高,帮助婴儿建立睡眠周期,调节日夜周期性韵律。
促进肠胃蠕动
宝宝喂奶后常见的腹胀、打嗝的现象,传统方式常以手拍背部二十到三十分钟舒缓,但研究发现,如果对宝宝作腹部按摩约三到五分钟,以顺时钟方向、与肠胃消化方向一致,有助于宝宝的肠胃蠕动,比传统拍背的方式更为有效。
有助情绪稳定
宝宝脑部的发展在胎儿期早已开始,触觉则是最早发展的感觉器官,胎儿在妈妈肚中时已会吸吮手指,如果母亲有严重的压力困扰,胎儿吸手指的比率会增高,胎儿明显借由吸手指的肌肤触觉,舒缓和减轻自己的压力。触摸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经由脊髓传到脑部,让人产生松弛舒畅的感受,所以通过触摸,不但可以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更能够调节情绪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刺激听觉视觉
父母亲在触摸孩子时,除了肌肤的感觉之外,可以和孩子说话或唱歌给孩子听,宝宝在感受抚触的愉悦时,也能够专注聆听和观察父母的表情声音,同时接触到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增进亲子情谊
现在的双薪家庭和小家庭非常普及,亲子之间的互动明显减少,以英国的经验来说,对于家中有新生儿的家庭,当地政府积极训练父母做婴儿按摩,许多爸爸妈妈都表示,替宝宝按摩是非常愉快的经验,感觉孩子也很喜欢。每天十到二十分钟触摸宝宝的肌肤,是增进亲子情谊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