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参的介绍
林下参的介绍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盛名于国内外,其独特的疗效和昂贵的价格另人神往。按生长过程中受认为影响程度分为野山参、山参(林下参、移山参)、园参。无论山林中生长或人工栽培,目前并没有权威文献证明山参和园参之间主要药用成分之间的差别,所以山参的五体:芦、体、纹、须、皮,依旧每一样都是林下参的市场价值所在。因为对生长环境的苛求,人参从古至今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我们东北三省是人参的故乡,多年来的过度采挖,野山参已面临绝迹。由于林权政治政策出台,给播种林下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之出现了不少金庸笔下的“药王谷”。林下参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地。切三年就结籽收入。播林下参,用的种子有讲究。一棵有价值的林下参,讲根、体、皮、纹、须及珍珠点。故种子最好选本地长脖芦参籽或本地二马芽参籽。播林下参的方法也有讲究,有林下条播,有林下棚播,有野播,还有将山皮土拉回家里在园田棚下管理的。总之,你要能培育出歌谣所述的:“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下,具次特征野山参。”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林下参更是人参里的奇葩,模拟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历经15年以上的生长周期,富含野生人参的珍贵营养成分,大补元气、回阳散逆、滋阴、益血、生津、强心,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养生珍品!
人参果的介绍
人参果,原名为香瓜茄,亦可称作仙果、香艳梨、艳果。人参果属于茄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外形似人类的心脏和椭圆形。果为多汁浆果,成熟的果实呈奶油色或米黄色,其果肉味道独特,吃起来脆爽多汁,而且不酸不涩,是一种较受欢迎的水果。 通常所说的人参果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甘肃武威地区的水果,是一种高营养水果。果肉清香多汁,腹内无核,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具有保健功效。
人参果原产于新西兰,国内产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秦岭以南)、四川、甘肃、云南、广西、广东。生林下荫湿处、溪边或路旁,海拔1000-2000米。人参果引用温室大棚四季可种,大田大面积种植则是3至8月,种后3个月开始收果,单果重250克左右,最大果500克左右,嫩果青翠,成熟后金黄色并有紫色花 纹,鲜食香甜可口,做菜香脆。人参果富含钙和维生素C、钼、钴、硒等十几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并能防治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癌症。人参果曾被医学界称之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
人参果介绍
人参果的科学食用与深加工的方法颇多,现简介如下:①人参果炒肉片:人参果250克,猪肉100克,精盐、味精、素油、料酒、葱花、姜末、酱油各适量。先将人参果去蒂、洗净、切片,再将猪肉洗净、切薄片;油锅烧热下肉片煸炒,七八成熟时加人人参果片和佐料,再炒熟装盘即可。②当做水果鲜食。生食的人参果.一定要充分成熟,才有淡雅的清香气,果肉淡黄,爽口多汁,风味独特。③凉拌人参果:将充分成熟的人参果洗净切片入盘中.加人适量精盐腌渍片刻,倒去渗出的水分,再加入适量蒜泥、味精、米醋和芝麻油,拌匀食用。④笼蒸人参果:即将人参果洗净.纵切至2/3处.让一部分果皮与果肉相连,将果瓤挖去,再将肉馅填人其中.入笼蒸熟,取出待温,用洁净的快刀将其横切成片.然后食之。此外,作为蔬菜,还可炸、焖、炖等;深加工还可制成人参果果汁、罐头、果脯、冰淇淋、乳酪、果酱、果酒、蜜饯等。
丰富的营养价值“茄瓜一人参果”可食率达95%以上,具有低糖、高蛋白和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的特点。据化验分析,在每100克成熟鲜果中,含蛋白质1.9克,是黄瓜、番茄的2倍,鸭梨、金帅苹果的9倍;总糖3.1克,与黄瓜、番茄相近,而远低于鸭梨与金帅苹果;粗脂肪0.2克,与黄瓜、番茄相等;维生素C130毫克。是梨与苹果的32倍,黄瓜的14倍,番茄的6.8倍;维生素B10.25毫克,是番茄、黄瓜的8倍,苹果的5倍;维生素B20. 27毫克.是黄瓜、番茄、鸭梨的9倍;胡萝卜素0.9毫克,是番茄的2倍.黄瓜的10倍;总氨基酸1818毫克,必需氨基酸253毫克,均远比黄瓜、番茄、梨与苹果高;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高达3.34毫克.分别是黄瓜、番茄、梨、苹果的8.8、22、12、11l倍。还有钼3.44毫克,镁11.2毫克,铁6.59毫克,锌1.14毫克,锰0.39毫克。钴0.332毫克。从以上化验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茄瓜一人参果”所含的营养成分确实较高,也较为全面.食之能补充人体之需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高蛋白质是“茄瓜一人参果”的主要特点之一。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主要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而“茄瓜一人参果”所含的各种氨基酸比例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基本相符,食之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不仅可以维持成年人的健康,而且对儿童的成长和老年人的抗衰老.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富含多种维生素是“茄瓜一人参果”的又一特点.其中维生素C、B1、B2以及胡萝卜素含量特别丰富。而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如摄人不足往往引起机体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维生素对预防肿瘤的作用.已经引起医学专家的关注,并提出维生素C可预防肿瘤的论点.据对维生素C摄人量的测定,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仅为低发区的1/3。同时,维生索C还能软化血管,刺激造血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用于防治坏血病、各种急性传染病、肝胆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茄瓜一人参果”的另一特点。微量元素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 “茄瓜一人参果”所富含的硒、钼、钴、铁、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硒元素含量之高,在我国蔬菜、水果品种中异常少见。硒元素是一种强氧化剂.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激活人体细胞,保护心血管等脏器;硒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198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在江苏省启东市肝癌高发区进行了三项营养性补硒研究,经过8年的观察,发现服硒组肝癌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低49%。硒分有机硒与无机硒.过量服用无机硒会产生不良反应,有机硒几乎不与其他药物产生拮抗作用.服之最为安全有效。
野山参的价格
野山参,也就是野外生长的人参,是真正的天生天养,吸收天地之灵气,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的深山老林里,离人间很远。这种似乎与世隔绝的野山参自然是十分昂贵的,一般很难在市面上买到,只用在拍卖会、农博会上拍买,市面上也有野山参售卖,但这些一般都是人工培育的,叫做林下参,这种人参个头较大,功效一般,自然售价较低。
人参可以分为3类,纯野山参、林下籽、移山参。林下籽,是人为采集野山参籽,然后播种于深山老林中,等其接受生态圈的磨练,其功效和纯正的野山参差不多。移山参,或者叫做林下参,是3种之后最廉价的人,它是人们将人参种成秧苗之后,放到山里待其生长,这类人参个头大,功效一般。纯野参的价格一般在每克万元以上,林下籽的价格为每克几百到几千元,移山参每克卖几元到几十元。
50年以上的纯野参价格为每克1.5万元,100年以上的纯野参价格高达2万元,买一整支就得花近45万元。不过人参的市场鱼龙混杂,而一般消费者又缺乏相应判断人参是否为真假的知识,为了避免被坑,最好到正规的药店购买,而且一定要看清楚人参的鉴定证书。
林下参的栽培
选地:海拨240以上东西走向山脉的东南、北坡、
西坡为好。坡度25--55之间较好。
土质:最好上面黑腐土,下面黄沙土,含量20%--40%为好。
选场: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次生林,郁闭度0.4--0.6之间。
人参种子长脖子芦籽每千克20000粒左右,每亩3-6市斤左右。
园田棚栽要全阴棚,离地70公分左右。
收获:三年后可收种子,12--15年可收获。
婆罗门参介绍
婆罗门参(salsify),别名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可煮食或切成小片煎食,嫩叶也可生食。原产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只有零星种植,近几年北京特菜生产基地开始种植栽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根茎类蔬菜。
TragopogonL.婆罗门参属,菊科,约50种,分布于东半球温带与热带地区,中国有婆罗门参T.orientalisL.和草地婆罗门参T.pratensisL.等10种,产东北、华北、西藏和新疆。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直根;叶狭,禾草状;头状花序大,有长梗,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全为两性舌状花,黄色;舌片顶部5齿裂;总苞圆柱形,有近等长的总苞片1列;果有长喙,喙端冠毛为稠密羽状毛,侧毛特密,1列。婆罗门参又叫西洋牛蒡,是菊科婆罗门参属2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质根和嫩茎叶均可食用,还具有治疗黄胆病、提神与利尿的功效。
婆罗门参(拉丁学名:Tragopogon pratensis L.),别名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肉质根为长圆椎形,表皮黄白色,光滑,根毛较多。叶狭长丛生,又被称为“山羊须”,暗绿色。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生于山坡草地及林间草地,海拔1200~4500米。分布于新疆地区。
婆罗门参又称西洋牛剪,肉质可蒸煮、炸或作汤,有一种牡砺鲜味,被称为“蔬菜牡蝠”,嫩茎叶也可生食。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病虫害较少。欧美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只有零星种植。
婆罗门参肉质根有蔬菜牡蛎之称,营养丰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3.3克、脂肪0.2克、糖类5.2克、维生素B10.08克、维生素B20.22毫克、维生素C8毫克、钙60毫克、磷75毫克、铁0.7毫克。婆罗门参的嫩叶可生吃、作色拉,也可炒食、作汤。肉质根烤、煮、油炸、作汤均可。婆罗门参还具有治疗黄疸病、提神、利尿的功效,还可用作室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
婆罗门参又称西洋牛蒡,为菊科婆罗门参属2年生草本植物,能形成肥大肉质根, 肉质根可烤、煮、炸或作汤,有一种牡蛎鲜味,被称为“蔬菜牡蛎”,嫩茎叶也可生食。原产于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病虫害较少。根系发达,肉质根为长圆椎形,长约20—30cm,直径3.5cm左右,表皮黄白色,光滑,根毛较多。叶狭长丛生,长33cm左右,宽3cm,又被称为“山羊须”,暗绿色。一般株高60—150cm,茎直立,少有分枝。生育第2年开花,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顶端有长喙,着生羽状冠毛。
二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垂直直伸,圆柱状。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纵沟纹,无毛。下部叶长,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扩大,半抱茎,向上渐尖,边缘全缘,有时皱波状,中上部茎叶与下部叶同形,但渐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但头状花序生枝端,花序梗在果期不扩大。总苞圆柱状,长2~3厘米,总苞片8-10枚,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2毫米,先端渐尖,下部棕褐色。舌状小花黄色,干时蓝紫色。
瘦果长灰黑色或灰褐色,长约1.1厘米,有纵肋,沿肋有小而钝的疣状突起,向上急狭成细嚎,喙长0.8~1.1厘米,喙顶不增粗,与冠毛连结处有蛛丝状毛环。冠毛灰白色,长1~1.5厘米。花果期5~9月。
白婆罗门参
菊科(compositae)婆罗门参属中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T 婆罗门参,ragopogonporrifoliusL.,别名西洋牛蒡。染色体数2n=2x=12。肉质根可煮食或节成小片裹面煎食,嫩叶也可生食。原产欧洲南部的希腊、意大利等地,有200多年栽培历史,欧、美洲的国家栽培较多,中国很少种植。肉质根长圆锥形,长约33cm,直径3.5cm左右,皮黄白色,平滑。叶细长、暗绿色,切伤后流出白色汁液,有似牡蛎的气味。翌春抽生花茎,先端丛生紫花。种子细长,两端尖,种皮粗糙,黄褐色。株高20-40厘米,叶细长蛇曲,先端渐尖。茎和叶基披白色细毛。花序梗极为膨大,花浅紫红色,花期5月上旬至中旬。全疆有分布.生长于草地田埂渠旁.
婆罗门参适应性强,耐寒,喜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一般于春季播种,平畦或栽培,播种后稍加镇压,并浇水,然后覆盖稻草等保墒。出苗揭去盖草,间苗2次,并按25cm左右的株距定苗。生长期应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8月份可开始采收,但产量较低;一般于11月上旬叶枯后收获。根部耐寒性强,冬前不收获者,可培土保护安全越冬。于冬前收获时选根形整齐的植株作种株,并按行距80cm,株距33cm随即定植于采种田,培土保护。翌春除去盖土,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管理。种株抽薹后须支架防倒伏,除去下部弱枝,留上部花枝开花、结子。种子成熟后,搓去种子上的冠毛,清选后贮存。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及林间草地,海拔1200~4500米。
温度
婆罗门参适宜温度范围较广耐寒;又耐热。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3℃左右,30℃以上或l5℃以下发芽都不良。幼苗期的温度以25℃左右为最佳,肉质根形成期以28℃左右为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气温由低到高,又到低的条件心爱,较易获得高产。生长前期温度高,出苗快,有形成较繁茂的叶丛。为肉质根的生长建立基础。
土壤及养分
婆罗门参为主根深的植物,适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中栽培。土层瘠薄粘重或多砖石瓦砾,根系和肉质根生长不良,品质粗劣,产量低,且易发生畸形肉质根。
水分
适于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有效水含量56%-80%,空气湿度80%-90%。空气湿度大可提高品质,但是土壤水分也不能过多,否则土中空气缺乏,不利于根的生长与吸收。
光照
婆罗门参种子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日照充足,植株健壮,光合作用强,物质积累多,肉质根膨大快,产量高。
地理分布
分布新疆(和布克赛尔、塔城、吉木萨尔、伊吾、哈密、塔什库尔干)。欧洲、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欧。
下奶的介绍
下奶,即产妇产出婴儿后乳汁分泌的过程称为下奶,也有称因奶水不足而采用物理按摩、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等方法促使乳汁分泌为下奶。因习俗不同,地区不同,叫法也有差异,但下奶与产奶、乳汁分泌、催奶等为同义词。下奶是指:产妇在哺乳期或哺乳开始即乳汁全无;或乳汁分泌稀少,乳 房不胀;或开始哺乳正常,因发热或情志所伤,乳汁骤减,不够或不能喂养婴儿,称为“产后缺乳”。御众堂通过专业人士的按摩,多采用点、按、揉、疏等基本手法,但在实际应用时须多种手法相互配合再配合催乳汤剂,具有补气补血,调理气节,疏通乳腺管,消除乳房硬结,下奶,催乳,通乳的作用。可使乳腺正常分泌乳汁。以满足婴儿的需求。
下巴的介绍
就通常意义而言,下巴并不属于五官范围之列,但它对脸部的轮廓线条却有着至深影响。如果将脸庞比做 一篇文章,那么下巴就好比文章收尾的那段--下巴匀称漂亮,收尾收得好,即使脸部五官平平,流畅均衡的脸廓线条也会给人以清朗悦目之感。若下巴有外形缺陷,收尾收得粗陋不佳,则会破坏脸面的光彩,为整个脸部形象添上败笔。
理想的下巴约占整个脸长的六分之一,从侧面看,与眉心在同一垂直线上。由于天赋各不相同,标准纤秀的下巴实际只为少数人所有,但这并不意味着美丽的下巴对于多数人而言不可企及。只要懂得巧妙运用明暗妆粉来藏拙补短,同样可以拥有一个玲珑有致的下巴。
下腹的介绍
人的腹部(拉丁语“Abdomen”)是骨盆和胸部之间的身体部分。
在解剖学上,腹部从胸底的横隔膜直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界限。真假骨盆界限从腰骶角(第5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到耻骨联合,骨盆入口的边缘。在骨盆入口和胸膈膜之间的空腔称为腹腔。腹腔的边界是腹腔壁。
红参的介绍
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红参的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长8到18厘米。表面棕红色 ,半透明,有大纵皱纹,环纹不明显,有枝根痕,根茎上部土黄色,顶端有芦碗,习称“油盏头”。本品特征: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腋下的介绍
注释:人的一个身体部位
女性的汗腺分布主要局限于腋下,阴部及乳晕等处的皮肤,分泌部分位于真皮或皮下层,而排泄管开口于毛囊,青春期开始产生功能,所产生的分泌物也比其他形态的汗腺所产生的较黏。这种汗腺称之为,顶浆汗腺(Apocrine Sweet Glands)。顶浆汗腺主要与体味有关。女性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体内分泌荷尔蒙。身体会散发出自己独特的生理气味,通常我们叫做体香,专业称做信息素或外激素。这种气味他会吸引异性的荷尔蒙,直接引起人类大脑的反应,产生性冲动。因此青春期的少女通常身体会散发一种独特的香味,这就要归功于顶浆汗腺也就是腋下,所以腋下就是散发这种少女味也是少女味最重的部位之一。另外腋下因为内有特殊汗腺,所以散发与阴部同样气味。许多人觉得腋コキ这种嗜好很特殊,其实很正常反之你觉得没有兴趣那才特殊。
沙参的介绍
沙参〔拉丁学名:Adenophora stricta Miq. 〕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不分枝,高可达1米,植株直立而不分枝,假总状或圆锥花序,狭窄,花梗短,花萼全缘或具齿;花冠常紫色或蓝色,花梗短,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花药细长;子房下位,胚珠多数。种子椭圆状。7-8月开花。
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无毒,甘而微苦,有滋补、祛寒热、清肺止咳,也有治疗心脾痛、头痛、妇女白带之效。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根煮去苦味后,可食用。
参须的介绍
参须,中药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 C.A.Mey.的细支根。野生分布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现辽宁、吉林广泛栽培,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吐血,口渴,呕逆。1.论参须药性偏于下行降泄张石顽:"参须,治胃虚呕逆,咳嗽失血等证,亦能获效,以其性专下行也。4.张山雷:"参须论其质地本与人参无所同异,但辽产、高丽产,一清一温,亦当分别主治,方不贻误。其为参之余体,力量薄弱,初不待言,其较巨者,形如北沙参,如怀牛膝,尤有功用可言。
下厨的介绍
下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下等的膳食。
下厨
拼音:xià chú
注音:ㄒㄧㄚˋ ㄔㄨˊ
解释:下等的膳食。
出处:三国 魏 曹植 《离缴雁赋》:“甘充君之下厨,膏函牛之鼎鑊。”
示例:清 梁章钜 《称谓录·厨》引《列士传》:“ 孟尝君 食客三千,厨有三列,上客食肉,中客食鱼,下客食菜。有乞食人 冯煖 ,经冬无袴而有饥色,愿得下厨。”
人参果的介绍
人参果(Pepino Melon)原名为香瓜茄,学名为:南美香瓜茄 Pepino Melon, Solanum muricatum Aiton。又名长寿果、凤果、艳果,原产南美洲,属茄科类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亦可称仙果、香艳梨、艳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外形似人的心脏。其果肉味道独特、脆爽多汁、不酸不涩,和酸角一样,是一种受欢迎的水果。
通常人们所说的人参果是一种产于我国甘肃武威民勤、酒泉玉门等地区日光温室里面的一种高营养水果。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也被称为中国人参果之乡。[1]
其果肉清香多汁,腹内无核,风味独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同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具有保健功效。它是一种营养较为全面的蔬果两用食品。食用能补充人体所需,具有营养保健价值。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提及此果并加入了神话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