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疼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胃疼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胃疼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靠。

1、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疼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疼,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3、肝气犯胃型: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乳腺肿瘤的中医分型治疗

1.肝郁气滞型: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醋柴胡、赤芍、白芍、当归、青皮、郁金、黄芩、瓜蒌、白术,蒲公英、夏枯草、山慈姑、桔核等。

2.脾虚痰湿型:治法:健脾化痰,消肿散结。

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常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象贝、牡蛎、山慈姑、瓜蒌、鸡内金等。

3.冲任失调型:治法:调和冲任、理气解郁。

方用二仙汤加减,常用仙茅、仙灵脾、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郁金、瓜蒌、海藻、青皮、山慈姑等。

4.瘀毒内阻型: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双花甘草汤加减,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当归、银花、野菊花、甘草、蒲公英、草河车、半枝莲、三七粉等。

5.气血双亏型: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抗癌。

方用八珍汤加减,常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黄精、丹参、赤芍、陈皮、甘草、香附、半枝莲、蒲公英等。

老年痴呆症的中医分型治疗

中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症的产生主要与肾精亏虚、心脾不足、肝阳上亢、痰浊壅盛有关。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辨证施治:

1、肾精亏虚型

症见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 脉沉细,症状逐渐加重。用益精补肾进行治疗,可选择紫河车、熟地、黄柏、茯苓、麦冬、生地、杜仲、天冬、龟板、牛膝等药物。

2、思虑伤脾型

症见精神疲惫、食少心悸、形体消瘦、健忘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用补养心脾法进行治疗,药物选用茯苓、黄芪、酸枣仁、远志、生姜、白术、龙眼肉、大枣、党参等。

3、肝阳上亢型

症见烦躁易怒、头晕健忘、舌质红、脉玄细等。这种类型一般伴有高血压病史,发病较快。一般采用平肝潜阳法,用杞菊地黄丸或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药物用熟地、山药、益母草、菊花、山茱萸、夜交藤、川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枸杞子、茯神等。

4、痰湿蒙闭型

症见精神淡漠、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默默不语、形体肥胖、舌质淡滑、脉濡细。用豁痰开窍法进行治疗,可选用苏合香丸加减应用,药用胆南星、茯苓、半夏、橘红、枳实等。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畴,其辨证如下:

(一)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大便溏薄、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请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盘片或紫河车胶囊,有大补气血之功能,用于治疗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气亏损。临床见:咳血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阳痿遗精、不孕、习惯性流产、乳汁分泌不足等。本品促进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过敏作用,并适用于各种贫血症。

3.健脾生血颗粒,能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二)肝肾阴虚、精血亏损 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面赤耳鸣、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午后低热、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口干、烦急。治宜滋阴补血、养肝益肾。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河车大造丸,本药滋补肝肾,对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咳嗽无力、年老体弱,凡阴血不足者(如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补阴丸,参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3.归芍地黄丸,能滋补肝肾,益阴养血。对阴虚血少、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午后低热、骨蒸盗汗、血虚头痛、咽干耳鸣、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肾阴虚所致妇女月经不调者适用。

(三)脾肾阳虚、血亏气弱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面色苍白,口唇、指甲缺乏血色,头晕眼花,心悸耳鸣,神疲体倦,畏冷,腰酸腿软,下肢水肿,少气懒言,食少纳差,易汗便溏。治则健脾益肾、补益气血。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生血丸,有补肾健脾、填精补髓的功能。治疗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2.阿胶补血膏口服液(颗粒剂),对头晕眼花,失眠健忘,指甲变形,毛发枯黄,皮肤干燥,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服之效佳。

胃疼中医治疗怎么样

胃疼中医治疗怎么样?对于胃疼,我想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肠胃疾病,也是人人都容易患上的病,胃疼是很容易复发的一种胃部疾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就会损伤胃粘膜,这样胃疼就更加难以好起来了,所以很多人在治疗胃疼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医治疗,因为中医本身在治疗胃疼的同时,就可以调理肠胃,加强患者消化系统的功能,那么胃疼中医治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胃疼中医治疗都有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供大家参考:

胃疼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疼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选择适合胃疼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最佳。

【饮食停滞型】

(1)加味保和丸:每次6g,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2)开胃山楂丸:每次l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山楂内消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4)山楂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木香槟榔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沉香化滞丸:每次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槟榔四消丸:水丸剂每次6g,或大蜜丸每次1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寒凝停滞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丸气拈痛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肝胃不和型】

(1)香砂养胃丸(冲剂、口服液):水丸剂每次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或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2次。

(2)香砂平胃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每次服6g,3一7岁儿童每次服3g。

(3)舒肝健胃丸:大蜜丸成人每次l丸,或水丸每次3—6g,均为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木香顺气丸: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一日2次;或水丸剂每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

(5)沉香化气丸:每次3—6g,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6)健胃片:每次6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沉香舒气丸:每次2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9)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肝胃郁热型】

(1)左金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胃益胶囊:每次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虚寒型】

(1)理中丸:蜜丸剂每次1丸,或水丸剂每次5—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桂附理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3)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g,或浓缩丸每次8—12丸,均为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4)参桂理中丸:次1—2丸,一日1—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5)健脾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克,或浓缩丸每次8丸,均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6)温中健胃丸: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7)启脾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枳术丸:每次6—12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开胃健脾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枳实消痞丸:每次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11)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12)温胃舒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

【胃络瘀血型】

元胡止痛片:每次4—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胃阴亏虚型】

玉竹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特别详解】胃疼中医治疗怎么样?肠胃专家,专家表示:胃疼患者不管如何用药治疗,也要注意日常的饮食,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

空调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风热表证型

患者表现为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咽喉痒、痛、红、干,欲饮水,咳嗽痰黄,舌苔薄白,脉浮数,宜选择辛凉发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

桑菊浙贝茶

【原料】桑叶100克,菊花50克,浙贝母50克。

【制法】将上述原料研为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袋15克,每次用1袋,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频频饮用。

【特点】本方亦食亦药,具有疏风清热、解表宣肺的功效,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浙贝母止咳化痰,相互配伍,可辛凉宣散,将闭锁在体内的热邪驱出体外,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葱豉豆腐汤

【原料】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调料适量。

【制法】先将豆腐切成小块,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0分钟,再入葱白,略煮片刻,趁热食之。

【特点】本品辛散解表,清热润燥,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葱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热润燥,三者合用可驱散体内的风热之邪。

风寒表证型

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不通,音哑,喷嚏,流清涕,有少量清稀痰,苔薄白,脉浮紧。宜选用辛温发散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

芫荽生姜汤

【原料】芫荽(香菜)10克,生姜10克。

【制法】将芫荽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切片。先将生姜放入锅中,加水一碗,在火上煮沸2分钟,然后加入鲜芫荽及调味品即刻出锅。

【特点】本品中芫荽辛温,生姜性温味辛,可发散风寒,温中止呕,二者配合可将闭锁在体内的风寒邪气透达于表,而且对胃寒恶心,也有治疗作用。

暑湿外感型

表现为身热不畅,微恶寒,汗出而热不解,头痛头重,身重困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淡而黏,小便赤短,苔黄腻,脉濡。宜选择清热解表、祛暑利湿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药膳。

扁豆荷叶粥

【原料】扁豆(去荚)15克,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糖适量。

【制法】将粳米及扁豆淘洗净,加入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趁热以荷叶覆盖粥面上,直至粥呈淡绿色,弃荷叶,即可食用。

【特点】本品有清热、解暑、化湿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重、脘闷泄泻、恶心纳呆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扁豆性平味甘,健脾和胃,清热祛湿;荷叶性凉味苦辛,既能清热解暑,又能祛湿止泻,还带有宜人的清香气味;粳米性平味甘,健脾益气。三者配合,可清暑湿。

三鲜茶

【原料】鲜藿香15克,鲜佩兰15克,鲜薄荷20克。

【制法】将三味原料切碎,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特点】藿香、佩兰清暑化湿,薄荷辛凉疏散,清解暑热,相互配伍,具有清暑疏散、芳香化湿功效,对于暑湿外感型的空调病有一定裨益。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分型治疗

紫癜性肾炎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的肾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部分还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将儿童紫癜性肾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采用不同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风热伤络型:治宜疏风清热,凉血化瘀。常用川芎、地肤子、徐长卿、黄芩、蝉蜕、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生地、赤芍、丹参等。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

血热妄行型:治疗应以凉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方剂为川芎、黄芩、地肤子、徐长卿、白花蛇舌草、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丹参、蒲公英等,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3至6个月为一个疗程。

阴虚火妄型:治疗应以凉血化瘀、滋阴降火为治疗原则,方剂使用玄参、丹参、生地、紫草、麦冬、川芎、知母、旱莲草、白花蛇舌草、茅根、熟地、龟板、鳖甲、黄柏等。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6-8个月。

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常用黄芪、黄柏、益母草、玄参、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太子参、生地、知母等药物。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6~8个月为一个疗程。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治疗介绍

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患,在中医文献中称瘠痛,南方称风疹块,北方称鬼饭疙瘩。据临床观察,大致依下述分型论治。

(1)风热久羁型:由于外受风热之邪,未经发散,以致风菩蕾,发作不已。证见疹发下片掀红,舌质红苔黄,治以搜风清热为主。常用自拟乌蛇驱风汤:乌蛇、蝉衣、荆芥、白芷、羌活、黄连、黄芩、银花、连翘、甘草、大黄。

(2)血热风盛型:属于中医“风疙疹”范畴,犹今之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往往先则皮肤搔痒,抓后立即掀起条痕,此所谓外风引动内风。由于心经有火,血热内盛,热甚生风,治重凉血清热消风为主,夹瘀略佐活血之品。药用:生地、当归、赤芍、紫草、元参、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等。

(3)卫气不固型:属于风寒另一类型,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易侵,疹易发于裸出部位,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治宜固卫御风。药用:炙黄茂、防风、炒白术、桂枝、炒赤芍、生姜、大枣、荆芥、茯苓等。

(4)脾失健运型:由于脾虚失运,外受于风,气机失利。证见身发风团,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恶心呕吐等。治以健脾益气,祛风散寒。药用:苍术、陈皮、猪苓、袄苓、泽泻、羌活、防风、炒白术、木香、乌药等。

(5)血瘀生风型:由 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失宣,外受风寒或风热相搏,发为风蕾。本症可常见于腰围束带或手腕表带等处,受压处易起,今称之为压迫性荨麻疹,舌见紫黯或现瘀块。 治以活血祛风为主。药用: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荆芥、蝉衣、甘草等。风热加银花、连翘、风寒可佐以麻黄、桂枝。 朱仁康

荨麻疹的证候不一,我将其划为四个类型,进行治疗。

(1)风寒型:皮疹呈白色或粉红色风团,瘙痒,遇风加剧,多伴有发热恶寒,无汗,体痛之证;脉浮紧,苔白。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药用:麻黄7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芍1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杏仁10克,白鲜皮25克,甘草10克。

(2)风热型:皮疹扁平,稍高于皮面,潮红,灼热,剧痒,心烦口干,溲赤,便秘,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药用:蝉蜕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浮萍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苦参15克,地肤子20克,甘草10克。

(3)胃肠湿热型:皮 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奇痒难寐,并伴有脘腹痞满疼痛,纳呆暖腐,便秘或腹泻,溲赤之候,脉滑数,舌苔黄腻。治宜清解表里,通腑利湿。药用:防风10克, 荆芥穗10克,栀子10克,黄苹15克,连翘10克,制大黄10克,苍术15克,白藓皮25克,滑石20克。

加减法:大便秘结者,改用生大黄15克,加芒 硝10克(冲服);热泻者,加黄连10克,白芍20克;寒泻者,加白术20克,白蔻15克,茯苓15克;脘腹痞满不解者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各15克,枳 实10克;由肠寄生虫诱发者,加乌梅15克,黄连10克,苦楝皮15克,使君子10克。

(4)气血双虚型:菩蕾多,反复发作,常因劳而发,午后入夜加重,兼见头晕体倦,失眠多梦,多伴有纳呆便溏,面容少华,舌淡苔薄,脉细缓。治宜调补气血,疏风止痒。药用: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

白带异常中医分型治疗

肾虚型带下白带稀薄色淡,腰酸肢软,畏寒便溏,舌质淡白。可选用中药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牡蛎等组方,遵照医嘱剂量加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经久不愈的肾虚型带下者,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剂量15克,分2次服用,具有补虚健体的辅助治疗功效。

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常给予含有党参、山药、茯苓、苍术、车前子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愈带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15克。

湿热型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可给予含有黄芩、黄柏、猪苓等组方的中成药治带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肝火型带下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刺痛,局部红肿,带下色黄、量多,伴口干舌燥,舌苔黄舌红。宜采用清热泻肝之法治疗,可选用由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山栀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苦胆草片内服,每日3次,每次5片。

相关推荐

肝癌的中医分型

1.肝气郁结型症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2.脾虚湿困型症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健脾祛湿。3.气滞血瘀型症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4.肝胆湿热型症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

想知道心律失常吃丹参片好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范畴,常见中医辨证分型有,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第二心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安神,养心补血。第三心阳不振型,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志。第四心虚胆怯型,治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第五阴虚火旺型,治以养心安神,滋阴清火。第六水饮凌心型,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第七气血两虚型,治以双补气血。而丹参具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的作用,还有通过西医的研究提示,丹参具有增

胃胀打嗝的中医分型

寒热错杂型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胀气患。症状表现为胃脘饱胀及腹部胀满,午后和晚上会比较严重,稍食就会觉得胀满;口苦或口臭,恶心和嗳气,胃腹怕寒,想吃冷饮食又不敢,大便不畅,或矢气多;舌苔白腻也可能会黄腻。食积停滞型的症状表现有腹满胀痛和嗳腐吞酸,打嗝时会出现酸腐臭味,吐酸水,也可能会厌闻食臭,矢气和大便臭如坏掉的鸡蛋。脾胃虚寒型症状有胃腹满胀,而且时轻时重和喜暖喜按,进热饮或热食则舒,食欲不振等。湿热蕴

早泄应该分型治疗

(一)终生型早泄终生型早泄是以下列一组核心症状为特点的综合征:1、几乎每次交媾都射精过早;2、几乎与每个女性都是如此;3、从第一次交媾开始就发生;4、大多数情况下(80%)射精在30~60SEC,或者在1~2MIN之间(20%);5、一生都将处于快速射精(70%)或随着衰老加剧(30%);6、控制射精的能力减弱或缺失,对于诊断并非必要。(二)获得型早泄获得型早泄的主诉与潜在的身心或心理问题不同,有

中医治疗焦虑症分型

焦虑症中医治疗,提倡治疗与调理相结合,疏肝、益肾、健脾,宁心安神,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同时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生物节律,提高细胞活力。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心虚胆怯型表现: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易醒,心悸食少,恶闻声响。舌多正常,脉细数或弦细。焦虑症中医治疗:①宁神定志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②解郁安神冲剂,每次10-2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痰热扰神型表现:惊恐不安

​乳癌的分型治疗

一、肝气郁结型乳房肿块涨痛,或疼或不疼,两肋满闷,急躁易怒,或太息,或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舌苔薄黄或薄白,舌红有瘀点,脉弦有力。疗法柴胡 10克 黄笒5克 制半夏10克 厚朴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 炙甘草10克香附10克。二、气滞血瘀乳房结块疼痛,质地较硬,推之不移,或有长期情志抑郁,月经不调,行经色暗,或有血块,或伴痛经,或平日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有瘀斑或瘀

慢性胃炎的中医分型

a. 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b. 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c. 肝气犯胃型(气滞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便秘的中医分型有哪些?便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可能遭受便秘的困扰。在中医里面,对便秘的治疗需要将便秘做分类,根据疾病表现的不同,中医将便秘的类型分为了以下三种:便秘的中医分型之一、虚秘:气虚者表现为面白神疲,虽有便意而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血虚者,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心悸眩晕;阴虚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目鸣,腰膝酸软或见颧红盗汗。气虚者忌用有行气

胃疼中医6方养胃护胃

①外邪(寒邪)犯胃主证:胃痛突然发作,遇寒则加重,喜温恶寒,喜热饮拒按,伴呕吐,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处方:良附丸(高良姜、沉香、木香、炒青皮、当归、干姜、制香附)。②饮食伤胃主证: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疼痛减轻,大便臭如败卵,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处方:保和丸(山楂、茯苓、制半夏、六神曲、莱菔子、陈皮、麦芽、连翘)。③肝郁犯胃主证:胃脘作痛,痛引两胁,攻窜不定

红光治疗阴道炎效果好吗

怎么治阴道炎分型治疗效果好阴道炎中最常见的就是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而这三种阴道炎的中药种类、用药方法是不同的,有些阴道炎口服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需要局部用药治疗。对于轻度阴道炎的治疗来说,需要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做好个人卫生,保持饮食的清洁,一般用药一周后可以到医院复查,如果有所好转的话,可以继续用药治疗,但是病情恶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严重的阴道炎可能还会出现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