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流是什么

甲流是什么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1~7天。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抗击甲流 需做什么

在经历一个相对平稳的夏天后,甲型H1N1流感进入秋冬季后突然“发威”。10月以来,我国内地病例数激增,并且报告了90多例重症病例和6例死亡病例。未来“甲流”会向什么样的趋势发展?我们应当怎样应对?

疫情“爬坡”仍会持续

峰值或将出现在年底

据卫生部通报,从9月28日到10月31日的一个月内,我国内地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由不到2万例陡增到4.6万余例,一个月新增病例数超过前5个月的总和。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北京历年流感季高峰值在12月~1月,但今年流感流行季来势凶猛,比往年提前了1个月~2个月。

“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第二波已经开始。”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10月底召开的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上说。

“甲流”会向什么样的趋势发展?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专家对疫情走势的初步判断为:一是“甲流”病毒是一种新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其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约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4倍,因此其高峰值要比季节性流感高。未来疫情仍呈“爬坡”之势,全国呈现波浪起伏的状态,预计峰值可能出现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二是病毒出现变异的概率不大。“甲流”已经流行6个多月,特别是在南美洲已经过了一个冬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重大变异的迹象。

致死规律尚需深入研究

病死率计算以季节性流感为基础

10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大一新生因“甲流”去世的消息占据了很多报纸的头版。我国报告的前4例“甲流”死亡病例中有3例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人感染“甲流”病毒后为什么更脆弱?其致死机理是什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10月底,全球报告的“甲流”确诊病例超过40万例,死亡5000多例。专家研究发现,“甲流”重症病例一般在出现症状后3天~5天病情开始恶化。病情恶化速度很快,许多病人在24小时之内就发展到呼吸衰竭程度。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在重症病例中最为常见,并且经常导致死亡。在大约30%的死亡病例中可见继发性细菌性感染,呼吸衰竭和难治性休克属于最常见死因。虽然已知一些有基础性疾病(含妊娠)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高,但是“甲流”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的疾病模式存在显着差异。比如,许多“甲流”重症病例发生在以往健康的年轻人身上。对此,专家们目前仍不得而知。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组长、北京朝阳医院院长王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种新病毒,国内外临床专家对“甲流”致死机理的研究尚在不断深化中,目前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对“甲流”病死率的计算也是建立在季节性流感的基础上。我国以往没有季节性流感的死亡和发病统计。美国有3亿人口,每年因为季节性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大约是36000人。据此推算,我国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可能继续不断出现。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兴旺说,高危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的原则是,鼓励轻症病人居家治疗,多休息。但重症病人要到指定的、有条件的综合医院或者定点医院进行治疗。”王辰说。

据悉,卫生部针对重症病例救治已开展多次培训。考虑到有些地区医疗卫生技术差一点,卫生部正在研究组织对口支援制度,包括省际之间支援及同一个地区内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支援等。

学校成疫情防控主战场

校医缺编、家长防控意识淡薄是软肋

截至10月28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的1502起聚集性疫情超过96%与学校相关。10月29日,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在分析当前我国“甲流”疫情流行特点时说,“甲流”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非常容易在学校传播。我国政府对学校疫情防控从一开始就有要求,包括学校在没有发生疫情时应该如何防控、出现散发疫情时应该怎么做、出现暴发疫情时应该怎么做等。

流行病学专家、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日前撰文指出,校医缺编、家长防控意识淡薄等问题是学校“甲流”防控中凸显出来的软肋。许多家长一方面怕耽误孩子的课程,另一方面也是图自己方便,不顾学校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最放心。这样就在事实上造成了学生带病坚持上课,继而造成班级内乃至学校内的“甲流”传播。还有些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回家隔离,即使学生感染了,家长也会忽略或瞒报,为疫情发展埋下很大隐患。贺雄认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在防控“甲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副主任余宏杰特别提醒,在学校疫情控制上,广大师生一定要坚决落实“有病不要再上学”的措施。实践证明,很多学校采取的晨检制度非常有效。

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措施

医务人员要带头接种

继中国9月21日在全球率先启动“甲流”疫苗接种工作后,世界各国接种“甲流”疫苗活动在10月集体加速。但是,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受疫苗产能制约,疫苗短缺问题严重;另一方面,有不少人却因对疫苗安全不放心而放弃接种。在美国,媒体10月中旬的民意调查显示,62%的民众表示不会接种疫苗,只有52%的家长表示会让自己的孩子接种。在那些选择不让自己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中,53%的人是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考虑。在我国,民众对疫苗的安全性也心存疑虑。“孩子学校通知要打‘甲流’疫苗,请问疫苗安全吗?你们给孩子打不打?”在国内某着名“小升初”专业教育论坛上,一位家长的疑问引来数千个跟帖。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呼吁,虽然接种疫苗后一些人会有轻微反应,但接种疫苗仍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曾光认为,从疫苗生产原理、实验过程及实际接种情况看,“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认真完成本地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同时,要率先在医疗卫生系统开展接种工作,医疗卫生人员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日前召开的一次全国卫生系统电视电话会上要求,医务人员要带头接种。

大雪节气养生常识 防甲流

甲流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新型的甲型H1N1病毒,人群对甲流普遍易感,并可以互相传染。甲流与普通流感症状相似,不过危害很大,要加以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养身体,居室通风,出行戴口罩。


甲流是如何被传染的

很高兴能为您回答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甲流是一种死亡率相对高的一种流行性感冒,这种流行性感冒与我们日常有季节因素导致的流行性感冒不同,甲流是由禽流感猪流感人流感三种病毒综合导致的流感。甲流的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流涕、发烧等,甲流还会导致肾功能心脏衰竭等。甲流的病死率很高。下面我们来为患者解答他的问题,甲流是如何被传染的?

1甲流最初是有家畜传染的,最初我们人类被传染都是由于接触了有病毒的猪和家禽。所以在避免被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病的猪和家禽时就禁止使用病猪和死家禽。应该将病死的家禽家畜处理掉。

2还有许多患者是因为吃了有病的猪肉和鸡肉,所以在购买肉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超市等地方购买。不要贪图便宜买些带病的肉,导致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在饮食方面在甲流期间尽量少吃肉。

3人与人接触传播,我们知道病毒的传播方式有许多,通过唾液传播也是其中一种,所以在甲流期间就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地方了,能不出门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出门时一定要记得带口罩。在室内也要多通风。

注意事项:

甲流对人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甲流期间在家时要常消毒。出门带口罩,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饭前记得勤洗手。不要去人群拥挤的地方。

甲流属于几类传染病

1实际上甲流是急性吸道传染病的简称,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疾病,这种病毒的病原体为H1N1流感病毒。甲流可以通过人群传播,危害比较大。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病情,就要高度重视,及时的去医院治疗,防止感染他人。

2甲流这种疾病在出现的时候会有什么症状表现?很多人以为发热、喉咙疼、全身疼这些是感冒的症状,实际上当甲流发现时,这些症状和感冒很相似,容易被人们忽视,这两者主要的区别就是甲流来势比较凶猛,病情很急,会出现腹泻、眼红等的症状。

3甲流患者如果出现嗜睡、高烧不退、嘴唇发青、呼吸也很困难等这些症状,就要及时的去医院,这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了,医院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切莫大意,以为是感冒,而随便吃药,延误了病情发展。

常吃大蒜警惕一种危害

大蒜确有保健功能

不过,虽然大蒜对甲流是否有预防作用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事实上大蒜除了是人们日常必备的调味品外,其确实有很多药理作用。国外甚至被称为“健康保护神”,目前,美国科学家亦已把大蒜列为基本健康食品之一。

大蒜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强效杀菌的功能,北京医院营养室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指出,把大蒜碾碎后,蒜氨酸和蒜酶相互结合,放置10—15分钟就能形成大蒜素。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都有杀灭的功效。此外,大蒜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化学合成,抑制癌细胞生长,科学家认为,大蒜主要对白血病、口腔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同样具有预防作用,生吃大蒜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德国医学会传染病专家格斯曼博士则表示,虽然大蒜不能治疗甲流,但它们可以抗毒、对抑制甲流并发症等有作用。比如大蒜,含有近400种有效成分,使细菌无法繁殖和生长。

大蒜也忌“过犹不及”

伤目:

虽然大蒜的好处多不胜数,不过,针对目前大蒜热销的现在,如果一些人过量食用大蒜,会对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民间就有“大蒜有百益而独害目”之说,因此患有眼疾者不宜多吃,尤其是经常发热、虚火较旺的人群不宜长期过量食用。因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人体的黏膜、结膜组织具有刺激性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腹泻忌食:

虽然生吃大蒜对肠胃健康大有裨益,不过医生指出,腹泻时不宜多食大蒜。由于腹泻时肠腔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大蒜产生的大蒜辣素反而加重对肠壁的刺激,使血管充血、水肿加重,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

甲流是什么引起的

1、病毒特性

(1)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na病毒,猪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

2、传染性

(1)猪流感病毒的人或是病猪、携带病毒的猪都可传播。

(2)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呼吸道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比较常见的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3)甲型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因此,尽量不要与他人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

3、致病性

(1)感染猪流感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此病供需集合了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2)人感染猪流感后症状在临床上早期与流感类似,而病情可很快恶化,如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4、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5、高危人群

高危包括那些: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或从事养猪业者。

甲流的护理有哪些?

传染性疾病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它就像瘟疫一样,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我们死亡。因此,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高度的关注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甲流。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甲流的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开展人间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猪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经

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三)保护健康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四)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

甲流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疾病,它具有一周左右的潜伏期,一旦潜伏期过后,就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虽然甲流如此的可怕,但是,只要我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我们就能避免甲流的出现。为了您的幸福生活,珍爱身体健康。

甲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4.高危人群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 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龄<5岁的儿童 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甲流是不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临床种类繁多,而甲型流感只是其中的一种,临床还有乙型的流感等其他类型的,都是属于流行性感冒的一种,确切的说甲型流感是属于流行性感冒,而流行性感冒并不完全是甲型流感。应该放松心情,正确认识,流行性感冒一般有明显的流行趋势,也有一定的自限性,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症治疗就可以,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和心理的恐惧,调整好心态,多喝姜糖水,及时对症治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杀灭这些致病菌。


蒜泥的副作用有哪些

大蒜确有保健功能

不过,虽然大蒜对甲流是否有预防作用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事实上大蒜除了是人们日常必备的调味品外,其确实有很多药理作用。国外甚至被称为“健康保护神”,目前,美国科学家亦已把大蒜列为基本健康食品之一。

大蒜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强效杀菌的功能,北京医院营养室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指出,把大蒜碾碎后,蒜氨酸和蒜酶相互结合,放置10—15分钟就能形 成大蒜素。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都有杀灭的功效。此外,大蒜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化学合成,抑制癌细胞生长,科学家认为,大蒜主要对白血病、口腔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同样具有预防作用,生吃大蒜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德国医学会传染病专家格斯曼博士则表示,虽然大蒜不能治疗甲流,但它们可以抗毒、对抑制甲流并发症等有作用。比如大蒜,含有近400种有效成分,使细菌无法繁殖和生长。

大蒜也忌“过犹不及”

伤目:

虽然大蒜的好处多不胜数,不过,针对目前大蒜热销的现在,如果一些人过量食用大蒜,会对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民间就有“大蒜有百益而独害目”之说,因此患有眼疾者不宜多吃,尤其是经常发热、虚火较旺的人群不宜长期过量食用。因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人体的黏膜、结膜组织具有刺激性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腹泻忌食:

虽然生吃大蒜对肠胃健康大有裨益,不过医生指出,腹泻时不宜多食大蒜。由于腹泻时肠腔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大蒜产生的大蒜辣素反而加重对肠壁的刺激,使血管充血、水肿加重,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

​甲流遭遇降温 老人儿童易发生感染

近日,北京等地突降大雪,不少专家都表示降温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传播有利有弊。广州昨日也开始降温,本地疾控、医院专家对此表示:甲流未经过冬季“考验”,市民不要指望“老天”,要加强自我防护。

现在看感冒不再采样送检

另外,现在市民到医院发热门诊看病时不再被要求采样送检,看是不是患上甲流。尹志标解释说,甲流治疗方法与季节性流感、感冒完全一样,所以没必要区别对待,人人送检。有专家还表示,甲流死亡率等于甚至低于普通流感,不论何种感冒,只要到医院看病吃药、回家静养即可。

“温度降低不见得是好事”

“虽然十月份比九月份的新增病例有明显减少,但暂时没有看出气候带来的变化,不好盲目下结论。毕竟甲流是今天四五月才发生,它没有经历过冬天,所以必须真正等到气温下降一段时间以后,观察临床甲流究竟是增多还是减少,才可能说天气对它的真正影响。”广州市疾控中心王鸣主任表示。

“其实甲流病毒按理是怕热不怕冷的,但可能当温度过低时,病毒活性会减弱,从这个层面上讲,低温或有助降低传染性。但北方地区或更有利,广州冬季温度难以过低。

防控甲流早用药

“甲流”是流感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在多数情况下,患者出现的症状与普通流感(也称季节性流感,简称“季流”)相似。但在少数情况下,病情可在48小时之内迅速恶化,患者可因病毒性肺炎而致呼吸衰竭,或因病毒性心肌炎而致心脏衰竭而发生死亡。据统计,目前我国“甲流”患者以儿童居多,但其中的重症患者不多;成年患者虽然不再居多,但其中的重症患者却已跃居首位。

早期、广泛地接种“甲流”疫苗 对于“甲流”毒株的监测显示,目前“甲流”病毒尚未发生变异。因此,建议大家早期、广泛地接种“甲流”疫苗。有些人惧怕接种“甲流”疫苗,主要是因为担心接种“甲流”疫苗后会出现副作用。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种“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接种“甲流”疫苗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正在发烧或患急性病的病人以及过敏体质者(例如对鸡蛋过敏或严重的青霉素过敏者等)不宜接种“甲流”疫苗。

“甲流”病人应尽早用药 对于“甲流”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病毒制剂(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抑制剂,如达菲、依乐韦或金刚乙胺等),以抑制病毒从已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释放。

使用抗病毒制剂的时机为:

1.症状初起48小时内给予治疗。临床资料显示,如果能在发现“甲流”患者后早期(发病后48小时内)使用依乐韦,就能缩短病程,有效减少重症“甲流”病例的发生率。

2.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可增加罹患更为严重疾病风险的病人,应出现症状后尽快接受治疗,不必等待实验室结果。

3.重症或病情出现恶化的病人,即便开始用药的时间晚,也要给予治疗。

欧洲药监局(EMEA)在关于大流行事件的最新指南中指出,随着达菲(奥司他韦)的应用日益增多,耐药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儿童。EMEA强调,病毒对依乐韦(扎那米韦)的耐药极其罕见,有些对达菲耐药的毒株对扎那米韦仍然敏感。而联合使用依乐韦或达菲加金刚乙胺进行治疗,要比单用达菲疗效更好。

相关推荐

甲流的中药方有哪些

甲流中药方一: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适合人群为孕妇,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以上这个方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所公布的。甲流中药方二:桑叶10g、金银花10g、白茅根15g。适用于口、鼻时有干燥,小便黄者,每日1付,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甲流中药方三: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适用于常有口粘、腹胀、便秘者

孕妇接种甲流疫苗的两种方案

孕妇罹患流感除有一般人的健康风险外,孕早期还可能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围产期可能造成母婴严重后果。卫生部为此将孕妇列为甲流免疫保护的重点人群,鼓励符合条件的孕妇积极接种甲流疫苗。针对目前社会上对孕妇接种甲流疫苗仍存有顾虑,曾光说,我国国产甲流疫苗有效性达到90%,优于国外甲流疫苗有效性标准(欧盟为70%)。目前,全国已有5000多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接种甲流疫苗的孕妇也有1400多名,国产甲流疫苗安

这几种食物可以预防甲流

茶、酸奶:既补水又抗毒说起我们身边能预防甲流的食物,排名头两位的就茶和酸奶。在干燥的秋冬季,多喝茶和酸奶不仅能补水,保持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减缓咽喉肿痛和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还能抗击病毒,抵御流感。梅子、大蒜:防甲流并发症抵抗甲流的食品中,梅子、大蒜充当的杀菌先锋,它们可以防止甲流的并发症肺炎。患上甲流后会发生急性呼吸器官疾病,大体与过度的炎症有关。甲流病毒通过呼吸器官粘膜浸入人体的,这时

白细胞低发烧因为什么

一般发烧感染引起的,感染时血白细胞会出现变化,升高或者降低。病毒感染有时会引起白细胞降低。 意见建议:白细胞暂时的升高或降低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积极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白细胞就会恢复原有的水平。白细胞降低同时淋巴细胞增加就病毒感染了。如果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增加化脓性细菌感染。甲流和普通流感相似但甲流发烧比较快,在3~6小时会急速发烧到37.8度以上且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而普通的

测测你的甲流常识

1.甲流症状不同于季节性流感。2.3岁以下儿童发病症状不同于较大儿童或成人。3.如果儿童或成人只发烧而没有其他症状,可能不甲流。4.防甲流最好的措施戴口罩。5.呕吐儿童及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6.为了防止甲流,孕妇应该接种甲流疫苗。7.肥胖增加甲流并发症危险。8.眼球转动时感觉疼痛,常见的甲流症状。答案及分析1.错误。甲流除了嗓子、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外,很多症状和季节性流感完全一样。2.正确。

常吃大蒜警惕一种危害

不过,虽然大蒜对甲流否有预防作用没有科学依据。但事实上大蒜除了人们日常必备的调味品外,其确实有很多药理作用。国外甚至被称为“健康保护神”,目前,美国科学家亦已把大蒜列为基本健康食品之一。大蒜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强效杀菌的功能,北京医院营养室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指出,把大蒜碾碎后,蒜氨酸和蒜酶相互结合,放置10—15分钟就能形成大蒜素。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都有杀灭的功效。此外,大蒜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

幼儿甲流的初期症状及预防

儿童甲流的初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儿童甲流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长达七天。幼儿甲流的初期症状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

测测你的甲流常识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近日推出一套甲型H1N1流感测试题,你所掌握的甲流常识否正确,通过回答以下8道判断题就能够知晓。1.甲流症状不同于季节性流感。2.3岁以下儿童发病症状不同于较大儿童或成人。3.如果儿童或成人只发烧而没有其他症状,可能不甲流。4.防甲流最好的措施戴口罩。5.呕吐儿童及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6.为了防止甲流,孕妇应该接种甲流疫苗。7.肥胖增加甲流并发症危险。8.眼球转动时感觉疼

如何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

甲流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很容易混淆,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判断:1、甲流一般在3~6小时内会急速发高烧(37.8℃以上),高烧会持续3~4天;普通感冒偶会发高烧。2、80%以上甲流患者会出现严重头痛;普通感冒头痛症状轻微。3、严重甲流会出现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普通感冒会有轻微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4、大多数甲流患者会有发烧恶寒、严重的疲劳感与虚弱症状;普通感冒偶有

什么甲流

想要更好的去拒绝流感预防这些疾病的伤害,那么在平时生活当中就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保健,在遇到疾病的时候绝对不能够慌张,应该积极的去医院检查治疗接受医生的建议。一种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 一词。H1N1指代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