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吃什么点心? 腊八粥怎么做
腊八节吃什么点心? 腊八粥怎么做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冰糖75克。
做法: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材料:大米、小米、江米、核桃仁、杏仁、栗子、红枣、青丝、红丝、红糖、白糖、花生仁、瓜子仁、桂花等。
做法:先将大米、小米、江米泡好,以清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最好选用砂锅或者铜锅,其次用铝锅,忌铁锅),要按米谷不易烂、易烂的顺序先后分别下锅,否则生熟不一致。加水后置于旺火上,然后要随熬随搅,防止锅底粘糊。熬时可稍放一点儿食用碱,熬至米欲伸腰、略开花时,再改用文火慢慢熬制,待粥汁稠浓时即成。
腊八粥和八宝粥一样吗
腊八粥和八宝粥是一样的。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风俗,只有过腊八节才能吃到腊八粥,八宝粥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由于有两个名字,因此不少人会觉得犯迷糊,觉得这是两个粥方,其实不然,腊八粥和八宝粥都是常见谷物,经过高温熬制制成的。
小贴士:腊八节临近年关,此时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暖身又暖胃,非常的健康;粥有养生的功效,除开腊八节,其他日期也可以喝一些八宝粥调养身体。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一般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主要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
腊八节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
祭祀
腊八本身就是一个祭祀的节日,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然后进行食用,寓意着往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每个地方都过吗
看情况而定。
腊八节属于传统的北方节日,一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由于气温以及文化传统的原因,部分南方地区并没有很浓的腊八节气息。例如像广东等沿海地区靠水上捞虾捞鱼谋生,而熬制腊八粥所需的豆类、谷类根本没有人耕种,所以也不会有吃这些东西的习俗。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喝腊八粥有时间限制吗
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在头一天就要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准备好,得到腊八节这天一早就要开始熬制,且吃腊八粥的时间最迟不宜超过中午,并且早上还需要将腊八粥分给左邻右舍的邻居来吃,这也预示着邻里间关系和美,还能寓意着来年庄稼能有好的收成。
正宗腊八粥的材料有哪些 腊八粥与八宝粥的区别
食用时间的区别,除此以外,腊八粥和八宝粥是一样的。
所谓腊八粥就是在腊八节吃的粥食,我们平时吃的只能称为八宝粥,腊八节吃的才算腊八粥,八宝粥原指用八种不同的原料熬制成粥,但现在熬的八宝粥早就超出了八样,十几样、二十几样的都是有的,八宝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有补充营养、促进代谢等好处。
八宝粥的起源
俗话讲: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中医理念中也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指的就是(腊八粥/与中药八位药材吻合)
就是说:腊八粥是耐寒食品,起源的时间与《伤寒杂病论》的时间吻合,《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是否:借助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有待考证!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的做法:红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腊八节这天也是佛教节日--“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合家聚食,还馈送亲友邻里。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特别是洞庭湖南部地区人民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如今我们吃的“八宝粥”、“八宝饭”,就是源于我国古代的“腊八粥”。不过,如今物质丰富了,原材料一年四季都有卖。“腊八粥”--八宝粥(或八宝饭)不一定非要等到腊月初八才得有吃。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有的地方在举办婚宴,特别是生了孩子办喜酒时,常常供食八宝饭或八宝粥之类。它有三层意思:首先源于民俗中的宗教信仰--道教,人们认为能辟煞祛邪,保佑平安;二是可增加食品花样,让客人享受多种口味的食物;三是可增添节日喜事气氛,显示主人的殷勤好客,因此人们乐此不疲,一家比一家做得好看又好吃。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收。
腊八节主要吃什么食物
腊八节食物之一、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食物之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食物之三、腊八粥
腊八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