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虽然说是现在很常见的疾病,但是我们会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人对于前列腺癌是不能进行很好的判断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前列腺癌的了解,所以我们生活中要多学习一些前列腺癌的诊断。
X线检查是判断我们前列腺癌癌肿是不是有转移的情况,由于很多时候我们的前列腺癌伴随的是会有尿道僵硬、狭窄的情况,所以X线检查是可以很好地诊断前列腺癌的。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直肠指诊,直肠指诊主要表现为前列腺被膜不规则的情况,在碰触的时候会有石样坚硬肿块并且肿块的大小不一的情况。
酸性磷酸酶测定诊断前列腺癌应该在直肠指诊和尿道检查24小时以后在做,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很准确的不受到影响。
前列腺癌诊断鉴别
诊断
1.早期无症状,体检时可发现前列腺硬结,质硬如石,表面不平。
2.晚期出现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如尿频,尿痛,尿流变细,排尿困难等,可能与同时伴有前列腺肥大有关,但此时行直肠指检可发现腺体质硬而与周围组织固定,活动性差,对临床诊断非常重要,也可出现转移症状如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
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测定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增高,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降低;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二者合并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
4.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但须与炎症或结石相鉴别。
5.核素骨扫描较X线拍片常能早期显示转移病灶。
6.CT或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肿瘤及转移。
7.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不能否定诊断。
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必须与一些疾病相鉴别,以明确诊断。
(1)应与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二者一般容易鉴别,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有的区域上皮细胞形态不典型,可被误认为癌,区别要点是:增生腺体中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
(2)与前列腺萎缩相鉴别
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3)与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相鉴别
常发生于腺体内梗死区的愈合部,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分化良好,无退行性变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坏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
(4)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细胞大,可聚集成片状,具有透明或淡红染色胞浆,小的泡状细胞核,很象前列腺癌,但实为巨噬细胞,另一类细胞则呈多形性,细胞核固缩,呈空泡状,体积小,成排或成簇排列,有时可见一些腺泡,鉴别时应注意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腺泡形成很少,病变与正常腺管的关系无改变,常可见退行性变的淀粉样体和多核巨细胞,而前列腺癌的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有明确的细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浆,细胞核较正常大,染色及形态可有变异,分裂不活跃,其腺泡较小,缺乏曲管状,正常排列形态完全丧失,不规则地向基质浸润,胶原结缔组织层已不存在,腺泡内含有少量分泌物,但很少有淀粉样体,前列腺癌如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则组织结构完全消失,毫无腺泡形成的倾向。
(5)另外,前列腺癌应与前列腺结核,前列腺结石相鉴别。
前列腺癌科学检查很重要
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的不明显,造成初诊晚期病人多,治疗的难度很大,预后也比较差。因此对于前列腺癌的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前列腺癌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PSA)血清检测,这三种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方法。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结节、质硬。经直肠B超可发现前列腺内低回声病灶及其大小与侵及范围。前列腺癌常伴有血清PSA升高,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对于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另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只能对C 期、D期肿瘤显示其肿瘤侵犯范围及盆腔肿大的淋巴结。全身核素骨显像和MRI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前列腺癌的确诊依靠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的病因不清楚,百分之九十八为腺癌,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带,百分之五到十发生在中央带。多数为雄激素依赖型。我国对前列腺癌多采用ABCD 分期系统,分为四期:
A(I)期: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小病灶,多数分化良好;
B(Ⅱ)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
C(Ⅲ)期:肿瘤穿破包膜并侵犯邻近器官,如周围脂肪、精囊、膀胱颈及尿道;
D(IV)期:有盆腔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灶。推荐阅读:三大常见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早期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激素的存在,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临床通常采用去除雄激素为主的治疗,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类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不依赖雄激素的反弹性快速增长,导致患者死亡。而目前转化为不依赖雄激素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治疗方法,能够治愈早期前列腺癌的方法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外放射治疗。
根治性放疗适合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此外,外放射治疗还可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为pT3~4、精囊受侵、切缘阳性或术后PSA持续升高患者的辅助性治疗;也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疗。对于中期前列腺癌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 对激素敏感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和抗雄激素治疗(比卡鲁胺或氟他胺)或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二线内分泌治疗。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持续保持去势状态,同时采用以多烯紫杉醇、米托蒽醌为基础的化疗。对于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联合骨保护剂(主要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体外放射治疗或放射性核素也可改善局部骨痛。
前列腺癌常见于男性老年人,一般没有症状,只有肿瘤较大时可以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尿流中断、排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血尿少见。因此建议65岁以上的男性一定要做定期检查,一旦家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以上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只有在检查诊断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医生给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准确,才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及早的摆脱疾病的困扰。所以一定要重视前列腺癌的检查。
前列腺癌诊断方法
首先,对于前列腺癌这种病症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就是进行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一般因为前列腺是今天在直肠的前面的,因此通过直肠指检可以摸到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一切情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患者所患的病症情况。
另外一项检查就是,经直肠的超声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经直肠的超声检查,检查患者的前列腺内有没有结节。医生可以通过患者体内有没有结节这种情况,来判断患者是不是患上了前列腺癌这一病症,这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种检查就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这种检查就是检查患者的前列腺异性抗原。一般检查患者的时候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来检查集中相关的数值。可以有效的确诊患者所患的病症,这就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一般男性都要注意及时的检查自己的前列腺,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在自己的病症确诊以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1.直肠指检
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DRE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考虑到DRE可能影响PSA值,应在PSA抽血后进行DRE。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PSA作为单一检测指标,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同时可以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和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3.经直肠超声检查
在TRUS引导下在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但TRUS对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较低,发现一个前列腺低回声病灶要与正常前列腺、BPH、PIN、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和前列腺萎缩等鉴别。在TRUS引导下进行前列腺的系统性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4.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
(1)前列腺穿刺时机
因前列腺穿刺出血影响影像学临床分期。因此,前列腺穿刺活检应在MRI之后,在B超等引导下进行。
(2)前列腺穿刺指征
1) 直肠指检发现结节,任何PSA值。
2) 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任何PSA值。
3) PSA>10ng/ml,任何f/t PSA和PSAD值。
4) PSA 4~10ng/ml,f/t PSA异常或PSAD值异常。
注:PSA4~10ng/ml,如f/t PSA、PSAD值、影像学正常,应严密随访。
(3)前列腺穿刺针数
系统穿刺活检得到多数医师认可。研究结果表明,10针以上穿刺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10针以下,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
(4)重复穿刺
第一次前列腺穿刺阴性结果,在以下1)~4)情况需要重复穿刺。
1) 第一次穿刺病理发现非典型性增生或高级别PIN。
2) PSA>10ng/ml,任何f/t PSA或PSAD。
3) PSA 4~10ng/ml,复查f/t PSA或PSAD值异常,或直肠指检或影像学异常。
4) PSA 4~10ng/ml,复查f/t PSA、PSAD、直肠指检、影像学均正常。严密随访,每3个月复查PSA。如PSA连续2次>10ng/ml或PSAV>0.75/ml/年,应再穿刺。
5) 重复穿刺的时机:2次穿刺间隔时间尚有争议,目前多为1-3个月。
6) 重复穿刺次数:对2次穿刺阴性结果,属上述1)~4)情况者,推荐进行2次以上穿刺。
7) 如果2次穿刺阴性,并存在前列腺增生导致的严重排尿症状,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将标本送病理进行系统切片检查。
5.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1)计算机断层检查
CT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低于磁共振,前列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肿瘤邻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内转移性淋巴结肿大,CT的诊断敏感性与MRI相似。
(2)磁共振扫描
MRI检查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及器官,MRI还可以显示盆腔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及骨转移的病灶。在临床分期上有较重要的作用。磁共振光谱学检查是根据前列腺癌组织中枸橼酸盐、胆碱和肌酐的代谢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光谱线,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MRI检查在鉴别前列腺癌与伴钙化的前列腺炎、较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瘢痕、结核等病变时常无法明确诊断。因此影像学检查TRUS、CT、MRI等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最终明确诊断还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得组织学诊断。
(3)前列腺癌的核素检查
前列腺癌的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ECT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一旦前列腺癌诊断成立,建议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特别是在PSA>20,GS评分>7的病例,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准确的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不可忽视年龄因素
1、年龄因素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5O岁以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以近似指数的比例增加,年龄小于39岁以下的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O.o05,4O~49岁年龄段增至2.2,6O~79岁年龄增至l3.7。
2、家庭因素
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高,这种遗传性前列腺癌占所有前列腺癌的9,现已知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取决于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年龄和亲属中患前列腺癌的人数。
3、种族因素
东方人发病率低,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美国黑人发病率为全世界最高,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4、外源性因素
高动物脂肪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5、内分泌因素
前列腺是一个雄激素依赖性的器官,而睾丸酮是由双侧睾分泌的一种激素,所以手术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的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如何判断前列腺癌
1、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 在TRUS上典型的前列腺癌的征象是在外周带的低回声结节,而且通过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前列腺3个径线长度相乘再除以2即为前列腺体积,肿瘤3个径线长度相乘再除以2即为肿瘤体积)。但发现一个前列腺低回声病灶不一定是就说明是前列腺癌,也有可能是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产生的增生结节、PIN(前列腺上皮内瘤变)、急性或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梗死等。而且有时候前列腺肿瘤表现为等回声,在超声上不能发现。目前TRUS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进行前列腺的系统性穿刺活检。当然,目前门诊应用更多还是,憋尿后进行的经腹壁前列腺B超,当然精确度不如经直肠超声检查(您还记得前列腺的解剖吗,前列腺后方紧邻直肠,经直肠进行前列腺超声检查会更加直观)。
2.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因此,推荐经直肠B超等引导下的前列腺系统穿刺。(我时常会与病人讲“隔皮摸瓜”的例子,拿到一个西瓜,我们想判断西瓜熟不熟,我们会看瓜的音色,最主要的是,叩瓜皮通过声音来判断;同样的,我们想诊断一个疾病如前列腺癌,就必须要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去判断。不同的人经验不一样,经验多的人只有稍叩一下就可知道瓜熟不熟,而经验少的人判断起来就困难一些,同样的,诊断前列腺癌时,有点检查方法准确性更高,有点检查方法参考价值就很有限,如核磁就相对好一些,B超相对就差一些。但是,要想真正知道瓜熟不熟,只有切开瓜皮,尝尝瓜的味道可以,对前列腺癌以及其它很多疾病的诊断也是一样,我们必须取到前列腺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切片检查进行判断才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所以,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毫无疑问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
3. 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①计算机断层(CT)检查:CT是断层扫描,可以获得人体组织一个个截面的信息,它对于前列腺癌本身的判断作用十分有限,但是可以判断对于肿瘤邻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内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所以前列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我们反复提到前列腺癌分期,稍后有一节专门讲述前列腺癌的分期)
②磁共振(MRI/MRS)扫描: MRI检查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是否完整、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及器官,MRI还可以显示盆腔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及骨转移的病灶。所以核磁的最主要作用也是体现在肿瘤的分期上。磁共振波谱学检查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是根据前列腺癌组织中枸橼酸盐、胆碱和肌酐的代谢与前列腺增生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波谱线,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一定价值。MRI检查在区别前列腺癌与伴钙化的前列腺炎、较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瘢痕、结核等病变时常无法明确诊断。因此影像学检查TRUS、CT、MRI等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都存在局限性,最终明确诊断还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得组织学诊断。
③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ECT):前列腺癌的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ECT可比常规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 一旦前列腺癌诊断成立,建议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特别是在PSA>20ng/ml,Gleason评分>7的病例)(注:稍后会向您详细介绍Gleason 评分系统),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准确的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诊断标准
1、早期无症状,体检时可发现前列腺硬结,质硬如石,表面不平。
2、晚期出现前列腺肥大的症状,如尿频、尿痛、尿流变细、排尿困难等,可能与同时伴有前列腺肥大有关。但此时行直肠指检可发现腺体质硬而与周围组织固定,活动性差,对临床诊断非常重要。也可出现转移症状如腰背部疼痛、血尿、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
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测定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增高,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降低;有转移时血清酸性磷酸酶可能增高。二者合并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
4、B超检查前列腺内低回声结节,但须与炎症或结石相鉴别。
5、核素骨扫描较X线拍片常能早期显示转移病灶。
6、CT或MRI检查可显示前列腺形态改变、肿瘤及转移。
7、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未能穿刺取出肿瘤组织不能否定诊断。
可见,在前列腺癌早期时,是没有什么症状的,我们一般不要辨别,但是那个时候也是最好治疗前列腺癌的时机,所以我们最好可以在早期就发现前列腺癌,这个通过体检还是可以检查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定期体检。
怎样检查前列腺癌
1、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这种方法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是非常准确的一种诊断方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为敏感的标志物。虽然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也能检查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但是当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提示患者的前列腺内存在癌细胞。一项研究发现,在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并且最终被确认为患有前列腺癌的473例患者中,有40%的患者是经直肠指诊检查没有被发现的。目前,由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使前列腺癌患者的确诊时间平均提早了5~8年,这就为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2、辅助诊断方法
另外还有许多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比如CT、X线等。X线检查:胸片、骨盆、腰椎摄片是诊断癌肿是否转移的一个重要筛查手段,有时也可做精囊输精管造影。活检: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只有局部硬结时,活检便可做出诊断,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可靠检查之一。CT及磁共振检查:其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安全无痛苦,可了解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是有诊断价值的检查。
以上介绍的几种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前列腺癌诊断的难点在于此病的症状不明显,导致了患者不能及时到医院里进行检查,而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应该大力宣传,提高人们防病控病方面的能力。
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为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经直肠B超(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和TRUS引导的前列腺穿刺。
直肠指诊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无痛苦、简便的特点,直肠指诊时前列腺癌表现为前列腺被膜粗糙不规则,前列腺内硬结,两侧也不对称。但此法监测前列腺癌阳性预测值较低,且临床可触及的前列腺癌多为晚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与PSA水平有直接相关性,在前列腺癌缔查中血清PSA检测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PSA为4~10 pg/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是25%-35%,PSA>10 ug/L时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为50%-80%。由于PSA的生物学活性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有人建议在临床应用年龄调节的PSA正常值范围。一般认为40~49岁0~2.5vg/L;50~59岁0~3.5 vg/L;60~69岁0~4.5 vg/L;70~79岁0~6.5 vg/L。尽管PSA是一个组织特异性而非肿瘤特异性的标志物,PSA依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随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穿刺方法有手指引导经直肠、会阴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目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点前列腺癌系统活检较为常用。
目前美国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是每年对50~75岁无症状的男性进行直肠指检、PSA检查。高危人群如黑种人和有家族史者则提前5年开始接受筛查。该项筛查使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自1995年起呈下降趋势,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也下降。中国目前关于开始该项筛查的工作也在准备中。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早期多无任何症状,一些轻微的症状也易被患者忽视。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呢?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盆腔MRI检查,CT对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低于MRI。因前列腺癌骨转移率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通常还要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确诊前列腺癌需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可通过组织学分级进行评估,最常用的是Gleason评分系统,依据前列腺癌组织中主要结构区和次要结构区的评分之和将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划分为2-10分,分化最好的是1+1=2分,最差的是5+5=10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前列腺癌检查方法:
1、直肠指检
通过医生的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
2、尿液涂片
前列腺的分泌物常可混杂在尿液中而与尿液同时排出。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的分泌物中亦可能有癌细胞存在,因而可通过尿液检查确诊。
3、经直肠超声波检查
将超声波的探头放入直肠进行检查。此项检查对血清PSA有升高作用,因此应该在抽血后进行。如果病人直肠指检摸到结节、血清PSA升高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都应该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并不可怕的前列腺癌
以前列腺为例,将死于非癌症的男子进行解剖后发现,小于30岁的100名男子中,有8%具有少许的前列腺肿瘤;60岁年龄层是50%,70岁以上者则是80%。然而,具有可鉴别症状者却很少,60~70岁的男子具有明显前列腺肿瘤者,也只有1%而已。由此可见,在显微镜下检测人体的肿瘤细胞是非常容易的,但要确诊是否患有肿瘤病症却并非易事,也需要慎重考虑。
前列腺癌的发生自然与老年男性为主,但这些癌症的发生会不会与那些老年男性年青时的某些前列腺疾病,或者某些性行为有关呢?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表明有某种必然联系,但过度性交、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囊肿、前列腺结节等病症的不当处理,加重了的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症状,如排尿不畅、排尿困难甚至不通、会阴疼痛、下腹疼痛、腰骶痛、尿血、便秘等,就很容易让中老年男性考虑医学介入诊治的需要,必然导致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的几率。因此,预防年轻时以上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被前列腺癌”诊断是有好处的。
那么,如何可以减少前列腺疾病的产生呢?当然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预防保健内容。经临床研究发现,至少以下21种不良生活方式是需要大家重视并避免的:久坐、运动缺乏、饮酒过量、酒后行房、暴饮暴食(含肥胖)、不洁性行为、忍精不射、过度手淫、房事过度、过劳后行房、疾病初愈行房、长时间憋尿、饮食不洁(含过食辛辣、肉食过量)、过度劳累、房事不规律、滥用壮阳药物、精神紧张、郁闷、经常熬夜、长时间驾车、身体虚弱、滥用抗菌药物(抗生素)。
前列腺癌需做哪些检查
活检: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只有局部硬结时,活检便可做出诊断。
直肠指诊: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非常重要的依据,可表现为前列腺包膜不光滑,质地坚硬如石,与周围组织粘连。如波及精囊则高度可疑,肿块大小不一,应与前列腺结石鉴别。
X线检查:包括胸片、骨盆、腰椎摄片等检查,是早期诊断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的一个重要筛查手段,有时也可做精囊输精管造影。
超声检查:B超检查时可见前列腺形态改变、移位,包膜反射不连续、不光滑,腺体内部出现光团、暗区等。
CT及磁共振检查:CT检查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安全无痛苦,可详细了解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
前列腺特异酸性磷酸酶测定:约有80%的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酸性磷酸酶会增高,无远处转移者20%有酸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临床上多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或导尿等操作进行1周后进行此项检查,以避免假阳性。
前列腺癌要做哪些检查
1、超声波检查:由于前列腺在身体的内部,不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获取病情的症状,所以就需要借助特制的超声塔头插入直肠,进而描出前列腺的切画面,从而反映照出病变的范围。由于科技的发展,超声探头也更加先进,一般大型的医院均有三维成像的B型超声职场探头,这大大提高了成像的准确性,使得诊断价值得到提高。患者朋友在超声检查中前列腺内部呈不均匀反射,会出现光团、低回声区域或群状光点。这就可以客观地显示前列腺的增大程度和研态从而达到诊断的结果。
2、CT和MRI检查:这种诊断方法对于早期较小的前列腺癌症效果不是太好,但对确定局部肿瘤浸润及晚期局部淋巴扩散是有帮助。这种方法根据分辨力因素极端层,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帮助患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从而更好的治疗自己的疾病。
3、直肠指诊:由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位置大致为前列腺的后侧叶包膜下腺体,故前列腺癌诊断需要直肠指针,这种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有着重要意义。检查时应该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不规则结节,前列腺体积扩大程度,中央沟情况,腺体活动度、硬度及精囊等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其他的方法,就简单给大家说说,如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穿刺检查、X先检查、及放射性检查。
诊断前列腺癌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一、超声波检查
借助插入直肠的特制超声探头,可描出前列腺的切画面,反映照出病变的范围。近年来B型超声直肠探头已发展成三维双聚焦的图像,诊断价值得以提高。前列腺癌在超声检查中内部呈不均匀反射,出现光团、低回声区域或群状光点。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反射不连续,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提示有局部浸润,并可根据被膜外浸润程度作分级诊断。这就可以客观地显示前列腺的增大程度和研态。因本检查为无痛、无创伤性检查,故可用于早期诊断。
二、CT和MRI检查
由于分辨力因素及断层的原因,对早期较小的前列腺癌症往往诊断意义不大,但对确定局部肿瘤浸润及晚期局部淋巴扩散有帮助。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帮助选反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三、直肠指诊
因前列腺癌好发于前列腺的后侧叶包膜下腺体,故直肠指诊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重要意义。检查时应该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不规则结节,前列腺体积扩大程度,中央沟情况,腺体活动度、硬度及精囊等情况。若指检时,在前列腺癌的可能。患者多在50岁以上。一般来说,前列腺癌硬结区坚硬如石头,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甚至侵犯直肠壁。但差异很大,浸润面积大,间变的病灶可能相对较软。检查时需加以注意。
四、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免疫检查
1.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此法的检查准确率较高,有报道达86%,但因前列腺按摩可能引起前列腺癌扩散,因此不宜作为临床常用方法。
2.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PAP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较ACP高。但自从PSA检测应用以后,已被取代。PSA是由前列腺上皮产生的一种糖蛋白酶,正常人血清PSA小于5μg/L,当大于10μg/L时,要考虑前列腺癌的可能.PSA已成为诊断前腺癌的敏感指标。但因其特异性不高,临床运用上受到限制。近来年研究游离PSA的百分比测定,较PS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提高。
3.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 前列腺癌时两者均有升高,尤其以ACP对诊断前列腺癌较为敏感,65%有远处转移者ACP升高,无远处转移者20%有ACP升高。若采用放射免疫测定ACP,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阳性率达73.7%。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其阳性率也升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的病情发展。但ACP测定可能产生假性和假阴性,同时不能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后24小时内检查。应该予以注意。
五、前列腺穿刺抽吸活检
前列腺癌的最终依赖于病理诊断。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作前列腺内硬结穿刺活检,即可作出早期诊断。原始的手指导引前列腺穿刺,由于有时穿刺位置不够准确,阳性率不高。近年来应用B超导引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大大提高。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可达86%,经直肠前列腺穿可达80%~95%。
六、X线检查
(一)造影检查
1.淋巴造影 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价值,对推测前列腺癌淋巴转移情况、判断预后及拟订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据报道准确率可达86%。但由于经足背淋巴造影不能显示淋巴转移最早的闭孔及髂内淋巴结,同时造影时显示1cm以上充盈缺损才能确诊转移。对微小转移灶难以显示。故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2.静脉肾盂造影 对了解上尿路的情况很有必要,并可提供前列腺癌扩散的线索。排尿后的X线片可无创地显示残余尿量。如显示上尿路有积水,则提示前腺癌已到晚期,影响膀胱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口的尿液引流。
3.前列腺造影 经会阴穿刺至前列腺注入乙碘后摄骨盆片,可显示整个前列腺,能从中发现前列腺内孤立的、用手指触不到的结节。方法为:局部消毒麻醉后,在手指导引下,由会阴穿刺到前列腺,先注入乙碘油0.2ml后摄骨盆片,确定穿刺在前列腺内后,注入乙碘油2~4ml。因为一次穿刺多数只能显示一侧前列腺,故需同一方法作另一侧前列腺造影检查。
(二)骨骼系统及肺部X线摄片
因前列腺癌常有骨转移及肺部转移,故胸部及骨骼的X线检查对癌症的分期十分重要。虽然全身任何骨骼均可转移,但骨盆和腰椎是早期转移最常见部位。骨骼系统摄片检查应包括骨盆、脊柱、肋骨、股骨、颅骨等,X线片显示成骨或溶骨表现。全胸X线片对肺部转移有判断意义,X线片往往显示块状阴影或粟粒状阴影。
七、放射性核扫描(ECT)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它比X线片发现骨转移时间早半年左右。对隐性骨转移特别敏感。在病人的随访及预后方面,连续骨扫描比X线或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