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椒的功效 温中散寒
擂椒的功效 温中散寒
擂椒的主要成分是辣椒,辣椒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热,食用擂椒可以去除体内寒气,且归心、脾二经,所以擂椒食用后对中焦脾胃寒证具有很好的功效,经常食用擂椒还可以有效缓解胃寒疼痛及风湿痛、腰肌痛等湿寒之症。
冬天四道暖胃美食
1.红糖姜肚煲。
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2.肉桂砂仁炖牛腩。
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
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3.胡椒羊肉汤。
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4.姜粥。
原料: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制法: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约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腹结的准确位置图 腹结穴的功效作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
作用机制:腹结穴属脾经,位于腹部,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可治疗阴寒凝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腹痛,疝气,便秘,及寒湿停滞,水汽不化,行于肠间的泄泻;还可作用于治疗寒邪中阻,气机上逆的咳逆等症。
冬季4个暖胃良方
肉桂砂仁炖牛腩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红糖姜肚煲
做法: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姜粥
做法: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约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胡椒羊肉汤
做法: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胃寒的调理方法
三款适合胃寒患者吃的滋补美食:
1.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糜,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2.肉桂砂仁炖牛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 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 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3.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500克、盐5克。
制作:先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 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 最后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加凉开水适量,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肚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醒脾开胃
擂椒的功效
温中散寒。
擂椒的主要成分是辣椒,辣椒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热,食用擂椒可以去除体内寒气,且归心、脾二经,所以擂椒食用后对中焦脾胃寒证具有很好的功效,经常食用擂椒还可以有效缓解胃寒疼痛及风湿痛、腰肌痛等湿寒之症。
胃寒就吃这物
1、姜汁牛肉饭
材料:鲜嫩牛肉75克、大米120克,姜汁、糖、酒适量。
制作:先将嫩牛肉洗净剁成肉泥,加入姜汁及酒、盐、糖、油腌一下。然后,将大米洗净煮饭,水分将干时,放入腌好的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补温中,散寒醒胃。
适用于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胃痛患者。
2、肉桂砂仁炖牛肉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鲜牛肉250克、生姜3片。
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肉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注意:湿热胃痛不宜食用本炖品。
3、白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500克、盐5克。
制作:先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再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最后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加凉开水适量,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饮汤食猪肚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醒脾开胃。
炮姜和高良姜还有干姜有什么区别
炮姜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高良姜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祝健康!
冬季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温中散寒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或者艾草制成的,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适当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是很适合冬季的时候进行养生的。
冬天暖胃的4款食疗
红糖姜肚煲。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肉桂砂仁炖牛腩。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胡椒羊肉汤。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姜粥。原料: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制法: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约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胃疼吃什么药
1.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4.干、高良姜、花椒、粳米、红糖。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把淘洗净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钟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止痛。
5.佛手柑、粳米、冰糖少许。将佛手柑洗净,煎煮,去渣留汁,再与淘洗净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理气止疼。
老人胃痛怎么办 姜汤
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