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皮怎么吃才会比较的好吃啊
蟾蜍皮怎么吃才会比较的好吃啊
蟾蜍皮对于抗癌症消除肿痛的情况有着比较好的疗效,所以目前主要就是用来治疗肿瘤,肝腹水等这些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但是需要注意蟾蜍皮是一种有毒的食物,如果不注意使用的话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具体的药物的使用,这样的话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比较有保障的,一般如果患上癌症之后早晚各服用一定数量的蟾蜍皮,这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蟾蜍就是我们俗称的"癞蛤蟆",蟾蜍皮衣有去火、解毒、利尿等很多的功效, 并对肝腹水有显效的治疗效果,人吃了之后体质迅速地增强,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平衡。蟾蜍皮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还含有氨基酸的成分,对皮肤会非常好,尤其是爱美女士,有美容抗皱的效果。让肌肤达到理想状态,也可以当做补品来食用。多吃蟾蜍皮对身体有好处。
采蟾衣取蟾酥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蟾衣"两字。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虚构。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确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
误区二:蟾衣售价每张上百元 其实,目前市场上天然蟾衣整和的干品每公斤8000~10000元左右。天然蟾衣重量每张约0.15克左右,折合每千克6660张左右,每张价值1.20~1.50元,而不是每张有几十、几百元。
误区三:取蟾酥与采蟾衣一体化 众所周知,取蟾酥是用金属夹子、镊子之类硬器去夹或刮蟾蜍耳后腺(疣粒),挤取乳白汁蟾酥,会伤及蟾体皮肤,甚至发炎糜烂,使蟾体极度虚弱,恢复期达3周以上。如用这种受伤蟾蜍再去采衣是很难脱下整张蟾衣的,即使脱下来一部分,大多是碎衣,无药用价值。如先采蟾衣后再取酥,也不合理,因为采衣常常是把蟾蜍圈养不喂食物,以免排泄物污染蟾衣,待衣一脱下,已饿得很瘦了,耳后腺中的蟾酥分泌量也大大减少,产量很低,没有取酥的价值,即使强迫挤采一丁点酥后,会导致蟾蜍发病、虚弱死亡。因此,两者无法在一只蟾体上兼得,除非间隔期一二月以上。
误区四:药物和激素脱衣很先进 蟾蜍与蛇、地鳖鱼、蚕、蝎子一样,随着其生长生理需要有规律自行脱皮,一般5~10天可自行脱1次。根本用不着人为的强迫其脱衣。只是因为蟾蜍有吃自身所脱的衣的习惯,一般不易被人们见到,所以感到神秘。用药物刺激蟾蜍后所脱的衣不能药用,商家不收。而且如要药用很不安全。如果要大批采得天然蟾衣最好建造采衣的专门设施,掌握规律后每隔7天左右成批脱衣,并设法让蟾不吃衣即可。
真假蟾衣鉴别
真蟾衣即纯天然蟾衣,是中华大蟾蜍等在天然生态环境中脱下的角质衣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未施用任何药物刺激所采蟾衣亦属于此类。这种蟾衣是真正名贵的中药原料,可治多种恶性肿瘤和疑难杂症。真蟾衣的特征是头部、躯干、四肢完整无缺,无破损,无孔洞;衣膜平整有序,不杂乱,如一张从腹部中轴线剖开的背视图;色泽自然和谐,不泛油,无杂色;略带酥香味,无油脂味或其它异味;厚薄均匀,薄如蝉衣而半透明,手感柔软舒适。
施用“脱衣素”类激素药刺激所采的蟾衣是伪劣假药,具有毒副作用,是未经批准而私自滥用的伪劣产品,不可乱用。其特点是衣膜残缺不全,碎衣率高,孔洞多,基本无完整性可言;色泽暗淡甚至发黑;有泛油现象,有油脂味或其它异味;手感厚薄不均,软硬不一,有碎片贴补的硬块或局部重叠感,甚至有故意掺入的杂质。所以购买蟾衣或学习蟾衣采集技术应谨慎,以免上当受骗有口难言。
淋巴瘤的偏方有哪些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蟾蜍皮能够治疗淋巴癌,因为蟾蜍身上有很多的毒素,治疗的原则就是以毒攻毒,实际上蟾蜍的确是有抗肿瘤的功效,中医当中有一种药叫做蟾蜍酥就是从蟾蜍身上提取来的。
我们中国民间有一句话叫做小偏方治大病,其实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多小偏方实际上都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他到底有没有想这是另一说不过有一些偏方的确,有治好病的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淋巴癌,这一方面,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吃蟾蜍皮还有入伏那一天的核桃泡的酒,就能够治疗淋巴癌。但是我发现这些偏方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果,就这两种偏方在我们的家乡特别常见。
注意事项:
所以说,到底是不是因为这个偏方的原因病情控制住了,没有人知道因为毕竟这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所以偏方这个东西实在没办法了可以试一试,但是不要太过于相信。还是要相信科学?
蟾蜍皮的作用
蟾蜍皮的作用
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鲜蟾皮1枚 连头、眼整张剥下,挑破表面腺体颗粒,即将蟾皮表面贴敷肝肿处皮肤上,日换1次。
同时内服:石见穿、丹参、夏枯草各30克,七叶一枝花、马鞭草、虎杖各15克,鹅不食草9克,壁虎5条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
3个月后肝区疼痛明显减轻,肝肿大软缩,食欲增加,延长生存期。乳腺癌 蟾皮适量 黄砂炒脆,研末,泛制为丸,丸重0.3克,每服5粒,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
同时肌肉注射鲜蟾皮注射液2毫升,日1~2次。继续应用,能使肿块软缩,胀痛缓解,病情好转。宫颈癌 鲜蟾皮注射液2毫升 作局部瘤体注射,日1~2次。
同时内服: 弱30克,切碎,水煎3小时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迄癌肿消退,溃疡修复,涂片及活检未见肿瘤细胞,获临床痊愈。
舌癌 蟾皮100克,蜈蚣、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当归、玄胡索、胎盘粉各90克,全蝎、血竭、肉桂、三七粉、玳瑁各60克,红升丹、轻粉各30克 研匀,为抗癌粉,分为50份,纳入胶囊,每服2份,日月潭次,温开水送服。
能使硎结软缩,溃疡修复。可结合放射治疗。食管癌 鲜蟾皮500克,硼砂、硇砂各250克,大青叶60克,蒲公英30克,雄黄15克 研匀,以黑豆糊泛制为消癌丸,每服3克,日3服,温开水送。
能使癌肿逐渐缩小,吞咽顺利。胃癌 蟾皮、儿茶各4克,玄胡索2克 为末,压成10片,每服1克,日1次。连服2周后,每次增加0.2~0.4克,直至3周为1疗程。
对各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溃疡癌变的疗效最好,能去痛止血,促进食欲,缩小肿块,消除腹水等功效。
结肠癌 鲜蟾皮1整张 煎成100毫升,1日3次分服。能使症状缓解,癌肿逐渐消失。亦治直肠癌 淋巴肉瘤 蟾皮1枚,焙干,研末,每服1克,日3次。
同时用鲜蟾皮外敷肿瘤处,日换1次,继续应用,能使症状显著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肿结缩小,血象有所改善。
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毒:指头红肿 鲜蟾皮1枚 活剥后,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第二日即见肿消毒出。亦宜于发背、对口等疮。如毒急已收,而肉又隆起,可以再贴,贴时切忌将蟾皮里面着肉,否则容易咬牢难揭。
癞蛤蟆有毒小心进食
蟾蜍俗称瘌蛤蟆,其腮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的抽剂即为蟾酥,是一种强心中药。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
蟾蜍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蟾蜍的皮疣有腮腺内含有毒液。如煮吃蟾蜍,吃下它的有毒部分,或毒液直接接触伤口进入血液,均可引起中毒。亦有进食蟾蜍头、皮中毒者,可能由于其肉被毒素污染或其他部分(如肉及肝、卵等)也有毒素。据测定在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较肌肉高,毒力也强。
蟾蜍中毒,一般潜伏期为半小时至二小时左右,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口腔粘膜可出现白色斑块。呕吐物先为清水及食物,后因有血与胃酸及胆汁混合,会呈现黑绿色。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稀水样便,严重者可脱水。中毒者也可有头痛、头晕、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病人一般清醒或有致幻现象。一些病人会出现胸闷、心跳过缓、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以至休克。中毒早期,呼吸无明显改变;中毒晚期,呼吸变浅、变慢、不规则,口唇青紫终至呼吸衰竭。中毒较轻者一般治疗后1-2小时内症状多渐消失;重度病人吃后2-24小时会发生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蟾蜍误入眼中也会引起眼睛红肿、充血,甚至失明。有个别进食蟾蜍肉或汤汁者,还会发生剥脱性皮炎。进食者引起的中毒情况和程度,还与个体差异以及进食量多少有关。
发现蟾蜍中毒后,应即送医院救治。治疗原则:一是排除毒物。如催吐、洗胃等,对发生呕吐和腹泻者可不必加以制止,早期剧烈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预后较好,但要及时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二是对症治疗。有呼吸或循环衰竭者应讯速抢救,有惊厥者用镇定药物。蟾蜍误入眼中,应立即有清水清洗等。三是如发现有类似洋地黄中毒现象可按洋地黄中毒处理。
癞蛤蟆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我国著名的六神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
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尸体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干蟾皮,是蟾蜍除去内脏的干体,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 蟾蜍壳,是蛤蟆蜕下的角质衣膜,俗称“蟾衣”,《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蟾宝”,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淤,搞癌消肿之神效,在民间素有治疗肿瘤、乙肝、腹水等疑难杂症的“秘方”之美称。
癞蛤蟆的养殖要点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药市上蟾蜍价格曾达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蟾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人工繁养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径。
现将人工饲养蟾蜍的方法介绍如下。
(1)养殖场的建立
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因此养殖场宜建在靠近池塘、水沟且有杂草、水源的地方,养殖场四周设围墙,以防蟾蜍逃跑和畜禽进人。
(2)种蟾及卵块的收集
可先捕野生体大、健壮、无病、无伤的蟾赊做种蟾蜍,每平方米放养种蟾赊1~2对。雌雄比例为3:1;也可到池塘、河流收集蟾蜍卵块,把卵块放于水温为10~30℃的池水中,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蟠鲜。
(3)蟾蜍的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小蝌蚪2天内靠卵膜内残留营养的物质生活,3天后开始摄食,人工饲养可投放米糠、麦鼓、厨房下脚料、蚯蚓、蝇蛆等,每天投饵1~2次,水温保持在16~28℃,水质要清新,水深以0.2~0.4米为宜。
养殖步骤
1.建蟾蜍养殖场:场周围设围栏1米高。内设养殖池、产卵孵化池。面积大小以规模而定。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边留空地种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适量投养水生植物。饲养黄粉虫、蝇蛆、蚯蚓或安灯诱虫增加饵料
2.人工繁殖蟾蜍:捕养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种。成蟾在10℃产卵,每次产卵约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温18~24℃经3~4天孵出蝌蚪,加强饲养。
3.蟾蜍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只;20天减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按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养。
4.蟾蜍饲料配制:刚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黄、水蚤等新鲜适口饵料,日喂2次。幼蟾饲喂蝇蛆、蚯蚓、黄粉虫、球藻饵料。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饼、糠麸、面粉、鱼粉、槐叶粉配合饲
5.蟾蜍病害防治: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鸟等危害。搞好围栏、巡查,冬天将其转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管理技巧
建立蟾蜍饲养场要靠近水源,四周有草,可利用池塘、水沟或田埂作为饲养池。场地四周应筑围墙,墙内留有草坪、菜地,以供蟾蜍栖息及活动。池中有水草生长,稀必适宜。另外,在棉田和稻田中也可以散养。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即以活饵为食。可以培养蚯蚓、蝇蛆等各种昆虫,也可以用诱虫灯诱引各种昆虫。供蟾蜍食用。
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时排水,水温在16~28℃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注意及时分池,一般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幼蛙。幼蛙饲养要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每1㎡放养30~50只为宜。要防止逃失和天敌侵害。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在秋末即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可以在饲养池的角落处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温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应比冰冻层大1倍为宜。
癞蛤蟆的临床应用
1.治疗白喉:每次取活蟾蜍约170g,明矾约33g,同放在石臼内舂烂,用纱布包裹成长方形(5×10cm),置于患者前颈,绷带固定。当时患者即有清凉舒适感,约经4~5小购刀因喉部分泌物减少。重症患者受4~6小时更换1次,轻症6~10小时更换1次,经20小时后即感咽喉部湿润舒适,吞咽便利。一般重症更换5~6次,轻症3~4生次即可见症状减轻或痊愈。治疗13例白喉患者,咽涂片找到白喉杆菌者9例。治后退热时间为18~50小时,局部症状消失时间为14~52小时。所治病例未有气管切开及其他并发症者。
2.治疗慢性气管炎:方一、取活蟾蜍去头、皮和内脏,焙干研末;另以猪胆汁浓缩液与面粉等量混合,低温炒松研末。按7:3的比例将蟾蜍粉与猪胆面粉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次5分,每日3次,饭后送服。10天为一疗程,共二个疗程。观察372例,病型以单纯型为主,中医分型以虚寒型占多数。服药后止咳、怯痰、平喘的有效率达80%以上。一般在3天内开始见效。据重点病例观察,治疗前白细胞增高、肺部有干湿性罗音者,治疗后白细胞恢复正常,肺部体征明显改善。
方二、用冬眠期蟾蜍1只,白矾3钱,大枣1枚。将白矾、大枣塞入蟾蜍口内,阴干焙黄,研细末,用水泛丸,如绿豆大,以代赭石末为衣,或将药末装入胶囊,每粒(或胶囊)0.5g,成人每日3~6g,1次或分次用温开水运服,连服30天。共治2364例,控制361例(15.3%),显效651例(27.5%),好转908例(38.4%),无效444例(18.8%)。总有效率为81.2%。冬春季服药的疗效较夏季明显,单纯型与喘息型两者无显著差异。
3.治疗炭疽病:用于蟾蜍1只,加水30ml,煎至200ml,冷却后顿服;或以活蟾蜍1只,去净内脏,捣成糜状,开水冲服;或用蟾蜍1只去内脏洗净,配合白菊花;两,水煎当茶喝,或将蟾蜍、白菊花药渣外敷皮肤炭疽溃疡处。亦可配合金黄散(成药)水调,经常涂抹水肿处。用上述内服外敷法治疗皮肤炭疽26例,肺炭疽3例,肠炭疽1例;其中有全身中毒症状者18例,涂片查炭疽杆菌阳性者14例,均获痊愈。
4.治疗恶性肿瘤;将活蟾蜍晒干后烤酥研细末,过筛,和面粉糊做成黄豆粒大的小丸。面粉与蟾蜍粉之比为1:3。每100丸用雄黄5分为衣。成人每次5~7九,口服3次,饭后开水送下。过量时可有恶心、头晕感。经治22例胃癌、膀腕癌、肝癌患者,病情皆有好转。
5.治疗腹水:取新鲜活蟾蜍杀死(内脏不去)后置瓦上烘干,研成细末,贮于密闭瓶内备用。成人每日口服1次,每次2g,体弱妇幼酌减。10次一疗程,一般可进行二个疗程,如无效不必续服。治程中如血压逐步下降,亦应考虑停药。治疗期间每日食欲不超过2g。共治血吸虫病腹水6例,其中4例治后腹水减少,大大缩短了脾脏切除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手术后均无并发症;另2例治质腹水亦有好转。用药后除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外,体温、脉搏等未见变化。本法对血压过低(收缩压在90mm汞柱以下)及肝肾功能过差的患者不宜使用。另有用砂仁7粒塞入蛤蟆(青蛙也可)嘴里(活蛤蟆须将嘴缝上以免砂仁吐出),然后用黄泥将蛤蟆裹好,置火上烤干后去掉黄泥,将蛤蟆研成细粉。每日服l个蛤蟆,分2次用黄酒30ml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一疗程即可。治疗肾炎腹水10例,9例有显着疗效,其中2例肾功能有所改善。一般用药后第2天尿量即增加,服至7天腹水即基本消失。
6.治疗麻风:蟾蜍与苍耳草配合服用,据31例观察,似具有一定疗效。
7.蟾蜍中毒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的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了。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曾有2例小儿,合食煮熟之蟾蜍一只后均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其中1例5岁患几经抢救脱险;另1例1岁半患儿抢救无效,于发病后7小时左右死亡。故一般认为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药,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蟾酥的营养价值 蟾酥的营养成分
蟾酥含有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蜍它灵、远华蟾蜍精、蟾蜍灵、日本蟾蜍甙元、惹斯蟾蜍甙元等成分。
蟾酥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蟾酥的营养价值
蟾酥含有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蜍它灵、远华蟾蜍精、蟾蜍灵、日本蟾蜍甙元、惹斯蟾蜍甙元等成分。
1.脂蟾毒配基对病人的呼吸中抠及血管运动中枢有直接的兴奋作用,还有强心、升高血压,且作用迅速持久,临床上用于中毒、溺水、昏迷引起的呼吸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及气逆等。
2.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
3.蟾酥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以及对受醋酸刺激的组织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抑制作用。
4.蟾酥煎剂对二氧化硫所致的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但祛痰效果较差。
蟾蜍治疗癌症?
蟾蜍的药用价值很高,但要注意蟾蜍全身剧毒,请慎服用,不然后果不勘设想!
吃蟾蜍中毒的案例很多,看看下面的案例,也许你就不会乱服用了:
曾经报道有市民因误食蟾蜍导致一死一伤。广州市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餐饮业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蟾蜍周身有剧毒,人工很难清除干净,因此不要食用蟾蜍。有的变种蟾蜍与一般青蛙差别不大,市民购买食用蛙类时特别要辨清青蛙与蟾蜍的区别,慎防中毒。此外,蟾蜍是国家“三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买卖和食用蟾蜍都属违法行为。
专家表示,蛙类和蟾类很难绝对地区分开。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
一些品种的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比较容易与青蛙相区别。但是一种花背蟾蜍,其雌性背面浅绿色,有深褐色或酱黑色花斑,瘰疣稀疏,皮肤较光滑,要特别小心辨别。这种雌性蟾蜍腹面乳白色,满布扁平小疣。口后有大疣,耳后腺大而扁平。
专家介绍,目前对蟾蜍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新闻回顾:贪野味误食蟾蜍 夫死妻伤阴阳相隔
2008年10月19日,在广州花都区打工的一对重庆夫妇贺勇、曾庆萍因为误食蟾蜍,酿成夫死妻伤的惨剧。医生告诫,蟾蜍周身有剧毒,人工很难清除干净,最好不要食用。有的变种蟾蜍与一般青蛙差别不大,更需注意区别。
据了解,19日,贺勇夫妻一早来到附近的雅瑶综合市场,以十元一斤的价格买了8只被误以为是“野生青蛙”的蟾蜍,打算改善一下伙食。可饭后半小时不到,夫妇俩都突然感到头晕胸闷、四肢麻木并呕吐不止。被送医院后,贺勇抢救无效,于当晚6时死亡。妻子因为吃得少些,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从夫妻俩发现中毒到证实丈夫死亡,总共还不到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