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吃什么食物好 油类主要以植物油为主
骨质疏松吃什么食物好 油类主要以植物油为主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如花生油、豆油、香油、玉米油等),不吃或少吃动物脂肪。这是因为植物油含的是谷固醇,谷固醇能抑制食物中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防止因为胆固醇过高引起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4)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5)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6)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睡前补钙效果最好
最佳补钙时间:临睡前
刘晓玲主任介绍,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早越好,因此每日饮食中,要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必要时可通过药物补钙。
至于补钙的最佳时间,刘晓玲主任的建议是在睡觉前、两餐之间。“注意要距离睡觉有一段的时间,最好是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即可,因为血钙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最适合补钙。”
此外,补钙时,尤其是服用钙制剂时需要多喝水,增加钙质的溶解度,由此增加吸收率。
最好的补钙药: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因此,刘晓玲主任建议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身体承受能力,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在运动方式上,可以选择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等,不推荐高强度、爆发力的运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已患有骨质疏松的人来说,更应严格禁止。
此外,骨质疏松患者要避免弯腰和运动过度,以防脊柱和腰部受损,还要避免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可选择步行、慢速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打太极拳等。
最减效的补钙克星:五类食物
刘晓玲主任提醒,食物中所含的草酸、植酸、磷酸以及摄入过多盐分、油脂类食物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在食用含钙的食物或是吃补钙类药物时,应该注意与含上述成分的食物错开摄入。
比如菠菜、苋菜、竹笋中含有的草酸,会引起人体钙吸收率下降;大米和白面中所含的植酸,与消化道中的钙结合,产生不能为人体所吸收的植酸钙镁盐,大大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过多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如果摄入了过多的盐分,盐中含有钠,而肾脏每天要把多余的钠排出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就会同时耗损26毫克的钙,不仅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能导致人体骨骼中钙的更多流失。
至于油脂类食物也会影响钙的吸收,是因为油脂类食物中的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尤其饱和脂肪酸)在胃肠道可与钙形成难溶物,使钙的吸收率降低。
骨质疏松的饮食宜忌
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1)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
2)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
3)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及C,因其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应多吃新鲜蔬菜,苋菜、雪里蕻、香菜、小白菜,还要多吃水果。
骨质疏松吃什么不好
1)忌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
2)禁烟酒。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1疼痛、四肢乏力,下肢肌肉痉挛
骨质疏松症早期仅有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适,腰背痛占疼痛患者的70%-80%,往往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些症状常被当成一般腰腿痛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若骨质疏松症致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时,可出现局部剧疼痛、四肢放射痛、下肢肌肉痉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等,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变矮、驼背
正常成年人单一椎体高度约为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单一椎体会缩短0.2厘米左右,身长缩短可达3~6厘米。脊柱变形,前倾背屈加剧,严重者形成驼背,其屈度随着年龄增长和骨质疏松症加重进一步加大。
3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脊椎是身体的支柱,负重大,尤其T1、T12及L3负荷更大,而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随着年龄增长骨合成减少,骨钙丢失、骨量减少,骨质出现疏松,骨骼脆性增加,胸椎或腰椎很容易被压缩形成压缩性骨折。股骨颈也是临床常见发生骨折的部位。
4呼吸功能下降
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我们要及时发现我们身体上的异样,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就应该及时的去诊断,不要一直拖拉结果病情越来越重,到了最后想治疗了却无力回头了,珍爱自己的生命,做好适当的措施,防备于未然。
骨质疏松症是什么病 骨质疏松的主要表现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机制和骨矿物质含量呈等比例减少,骨小梁便细,变稀或断裂,骨质内孔隙增多,就像空心萝卜一样存在很多空隙,以至于不能承受日常生活所必须承受的身体本身的负荷和劳动负荷,骨组织的正常负载能力减弱,骨脆性增加,骨骼容易变形,甚至清胃的创伤即可发生骨折,这种骨也叫“脆骨”。
怎么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筹。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特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为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此时最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的工作要重视。
预防骨质疏松吃什么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应包括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等。
青春期即进行预防缺钙可明显降低老年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故在年轻时多吃含钙质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品,加强负重锻炼,对防止年老时骨质疏松是有意义的。
高蛋白质、高钙、高磷对钙的平衡是最佳膳食配方。钙磷比例应维持1:1,动物实验证明,钙、磷比例低于1:2时,钙从骨骼中溶解和脱出增加,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吃什么健康?应注意不合理的配餐,比如菠菜含有草酸,可与豆腐、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与脂肪形成不易吸收的脂肪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故应尽量避免,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植物油的主要用途
1.食用植物油脂: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油脂的含量。如果人体长时期摄入油脂不足,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即会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食用植物油脂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主要用于烹饪、糕点、罐头食品等,还可以加工成菜油、人造奶油、烘烤油等供人们食用。
2.工业用植物油脂:其用途极为广泛,是肥皂、油漆、油墨、橡胶、制革、纺织、蜡烛、润滑油、合成树脂、化妆品及医药等工业品的主要原料。
3.植物油脂是国际市场上重要商品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进出口植物油脂的品种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出口植物油有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蓖麻油等 ,主要输往日本、朝鲜、蒙古、荷兰、俄罗斯等国家。进口植物油有豆油、菜籽油、椰子油、棕榈油、亚麻油、蓖麻油等,主要来自美国、巴西、荷兰、菲律宾、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