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名解析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穴名解析

巨,巨大,虚,中空。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空隙,即中空,上巨虚在此空隙之上方,下巨虚在此空隙之下方。故而得名。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上巨虚和下巨虚两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其次就是上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类疾病;而下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类疾病,作用具有一定不同。


骨质疏松症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最大困扰,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肝肾不足的表现之一,所以按摩疗法从补益肝肾着手,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按摩选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涌泉、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等。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小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经络中的下合穴是指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下合穴和六腑的关系非常紧密。小肠,大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基本任务就是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与排泄。现代人“文明病”,“富贵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因而,像体内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形体肥胖等疾病,都可取上,下巨虚穴进行必要的调整。

上巨虚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消积化滞,疏经调气,清利湿热,主治腰痛,痢疾,肠鸣,便秘,泄泻,肠痈,下肢瘫痪等。

下巨虚功能主治:调理肠胃,疏通乳络,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乳痈,下肢痿痹,肋间神经痛。


上巨虚是哪条经的

上巨虚穴,经穴名。见《千金翼方》。《灵枢。本输》名巨虚上廉。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之下合穴。穴义为,胃经气血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

1、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

2、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巨虚上廉穴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穴,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

3、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大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大肠经合穴。


按摩丰隆最佳时间 丰隆穴名解析

丰隆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该穴名意指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先找到足三里穴,由此往下四横指,就是上巨虚,上巨虚再往下4横指,即为下巨虚。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相关推荐

大肠湿热可用中医疗法治疗

1、针刺取穴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曲池、委中;发热恶寒身痛者加合谷、曲池;暑热吐泻者加金津;玉液;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食积者加巨阙;便粘腻,腥臭,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强刺激。曲泽、委中、金津、玉液可点刺放血,天枢穴刺后拔罐。休息痢加脾俞、胃俞、关元、肾俞。日治疗1次。2、拔罐在大肠俞、三焦俞、气海、天枢、关元和足三里的穴位上,每日拔吸一次。文中小编为各位家长推荐了小孩大肠湿热适合吃的食

经常消化不良如何轻松治疗

有时候吃奶的温度,以及量掌握不好的话,往往就会发生消化不良的,当然成人中,这种消化不良,也是很常见的事了,不过,我们怎么应对呢?有时胃不舒服、消化不良时,家里又没有药,怎么办?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养生穴位,既绿色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下脘、足三里、四缝等几个穴位被称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简单,人人都能学会。胃口不好的人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

腹泻艾灸穴位是哪个

灸法1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灸法2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灸法3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

腹泻拔罐拔哪里

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者健脾益肾,温化寒湿;肝郁气滞,食滞胃肠,肠腑湿热者行气化滞,通调腑气。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配穴: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者加下巨虚,手三里,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肝郁气滞者加期门;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3天为一疗程。

胃炎刮痧刮哪里 简易部位刮痧治疗胃炎

刮痧部位:背部,腹部,上肢,下肢。刮拭步骤:1.刮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膈俞往下经肝俞,脾俞刮至胃俞处,以皮肤出痧为度。2.刮腹部正中任脉,从上脘经中脘至下脘处,再刮腹部胃经天枢穴,均以皮肤出痧为度。3.刮上肢心包经内关穴,以皮肤出痧为度。4.刮下肢胃经,从足三里往下经上巨虚下巨虚刮至丰隆穴,刮下肢足部肝经太冲穴,均以皮肤出痧为度。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上巨虚穴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下巨虚的功效与作用 下巨虚的配伍功效

1、下巨虚穴配天枢穴、气海穴:治腹痛;2、下巨虚穴配曲池、太白:主治泄痢脓血;3、下巨虚穴配阳陵泉、解溪主治下肢麻木;4、下巨虚穴配下廉穴、幽门穴、太白穴:治疗泄痢脓血;5、下巨虚穴配下廉穴、丘墟穴、侠溪穴、肾俞穴:治疗胸胁满引腹。

穴位按摩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

足三里穴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像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如果我们能够用好它的话,几乎所有的病都能够治好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

骨质疏松按摩好吗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肝肾不足的表现之一,所以按摩疗法从补益肝肾着手,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常用方法之一。按摩选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涌泉、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等(图5-10)。按摩方法①掌摩关元5~10分钟。②点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各50~100次。③拿捏关元、合谷、内关、曲池、肩井、风池、太溪、太冲、足三里、上巨虚、下

吃什么补气补肾

所谓“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说的就是男人补肾首先韭菜的意思。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肾的食物比如说有,核桃、枸杞子、鸽子等等,搭配喝(御圣茶),强身补肾。此外,还有一些穴位也是强身补肾的,比如说有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