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如何出现 得了药疹怎么办
药疹如何出现 得了药疹怎么办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的药物,包括一些与可疑致敏药物结构相似的药物。
2.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
3.病情轻微者应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
4.病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应尽快就医,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药疹的发生可以是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也可源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一般说,绝大部分药疹并不碍大事,只要停止继续用药皮疹很快就可消退。但是,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有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
药疹的危害你知多少?在重症的药疹中比较有名的为中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特点是皮肤斑疹并不明显,类似大面积烫伤,有落屑,外表看似乎皮肤很健康,但用手指轻轻搓擦,表皮即可大面积剥脱,称此为尼科尔斯基现象;另一种比较有名的为渗出性多形红斑综合征,表现为皮肤呈大泡型红斑,也可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重症可致盲,甚至危及生命。此二种类型均伴有高热。
另外,由苯妥莫、镇痉宁等抗癫痫药引起的药疹,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称为药源性过敏性综合征。危险性药疹具有三大特点:1、形成水泡,并可见皮肤糜烂。2、伴有口腔黏膜,眼结膜等黏膜部位发疹。3、可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以及肝功能障碍。
了解了药疹的危害,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用药。
药疹不是皮肤病
药疹不是皮肤病,但是很多患者都把药疹当成是皮肤病,那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药疹具体是什么疾病?
药疹是指对药物有过敏反应,患者的皮肤会出现瘙痒、水疱、红斑、丘疹等不适症状。有的患者误把药疹当成皮肤病治疗,药物用了不少,病却不见好。
辨别药疹和皮肤病其实很简单,即有无用药史,一般正在使用或刚用过某种药物,不超过3—5天,偶有7天以上者出现的皮肤病变,多为药疹。类型大致分为:固定性皮疹,以会阴、四肢、口唇、躯干、颜面和口腔处常见。刚开始时,局部有痒感,继而发生水肿性红斑。湿温疹皮炎型,外观酷似湿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水疱等。荨麻疹型,皮疹大小不一样,消退后不留痕迹。麻疹及猩红热型,表现为丘疹、红斑,从头、面向躯干四肢发展。多为红斑,在皮肤上可同时出现红斑、丘疹、水疱、风团及出血性损害,常见于四肢远端背面。
过敏性药疹能治疗吗
大家知道药疹么,药疹是一种皮肤疾病,在生活中引发药疹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一定要重视预防,一旦患上了药疹就马上去医院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请来了专家,介绍如何治疗药疹。
血清(serum)——白喉及破伤风等抗毒素或其他血清常引起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及多形红斑,其中以荨麻疹最常见。股部及臀部注射区尤其容易发生红斑。有时眼皮、手足背侧及生殖器容易发生血管性水肿。水疱及大疱性或紫癜性损害偶然发生。血清过敏性皮疹可以为零散的碎片,也可布满全身各处,约在注射后1~30日内发生,通常为第6~10天;约经数小时至1周左右,即可消失,消失时遗留暂时性鳞屑。紫癜性损害往往较为持久。
皮疹消失后数天内或数周之后可以再发,有时复发不止一次。血清疹出现时,病人往往有各种程度的全身症状:全身无力,头痛及关节疼痛,体温增高至38℃~39℃或40℃以上,以后随皮疹的消退而下降。全身淋巴结多少地肿大,有的病人在发热时,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还有的发生暂时性偏瘫、周围神经炎、木僵或昏迷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注射动物血清后所引起的这些表现称为血清病 (serum sickness)。有的人注射异性血清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后发生休克性反应,喉头发紧,胸部有压迫感,全身往往觉痒,发生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广泛的红斑,有紫绀;严重时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瞳孔放大,四肢发凉,病人昏迷而死亡。对于血清休克病人,必须分秒必争,积极抢救,注射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苯海拉明等,由鼻管输入氧气。
链霉素(streptomycin)及双氢链霉素(dihydrostreptomycin)——最常见的是红斑、斑丘疹、荨麻疹性及湿疹性损害,往往在注射后4~14天发生。注射部位可以发生局部皮炎而红肿一片。紫癜、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瘙痒症、结膜炎、口炎及剥脱性皮炎可以发生。注射后,面部常有暂时的麻刺感。病人可有发热,血液嗜酸性细胞增多。
药疹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皮肤疾病,所以患者一定要心情愉悦,这对康复是很有帮助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药疹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此希望朋友们一定要重视预防工作,最后祝愿药疹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
警惕过敏性药疹的发生
药疹也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随着新药的种类及应用的不断增加,药疹的发病率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药疹的表现多样,轻者可仅有红斑、瘙痒等皮肤不适症状;重者可引起全身表皮剥脱或松解坏死、广泛性粘膜糜烂、全身各系统损害,导致死亡或存活后留下失明等多种后遗症。因此,在用药时需警惕药疹的发生,一旦出现药疹应及时诊治,不要拖延。
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药疹,但是否引起药疹还取决于个体因素、药物因素和感染因素等。常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等;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催眠、镇静与抗癫痫药;抗痛风药如别嘌呤醇等;异种血清制剂和疫苗以及中草药等。
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引起。那么,在用药后发生的皮疹是否都是药疹?如何来判断药疹?一般来说,变态反应性药疹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用药者,而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甚至极小剂量的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
③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需4~20天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若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
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可呈多种类型,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为主。根据皮损形态,药疹又可分为固定型、荨麻疹型、发疹型、湿疹型、紫癜型、痤疮型、光感型、多形红斑型、大疱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类型。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一旦发生药疹,首先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物;同时多饮水,加速药物的排泄,并在医师指导下明确致敏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对重型药疹以及伴有腹痛或休克的荨麻疹型药疹则必须住院治疗。
由于药疹为药源性疾病,预防尤为重要。临床用药中应避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对于已知的致敏药物,应在病历卡上注明,避免再次使用;医师在处方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尽量避免再次用此类药物或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以免交叉过敏;患者也应牢记过敏的药物,主动向医师提供既往药物过敏史;在药疹发生前常有一些前驱症状,若在用药后发生瘙痒、皮肤红班、发热、全身不适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及时发现致敏药物并停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剂、普鲁卡因等药物应作皮试。
得了玫瑰疹有什么表现
症状表现: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褪色,松开时有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
幼儿急疹临床症状典型,诊断较容易。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多为突然发高热, 1~5天后热退出疹时才能明确诊断。虽然部分患儿软腭可见特征性红斑,但仍易误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疹、麻疹、风疹、肺炎球菌脓毒血症等疾病。
(1)麻疹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 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药疹 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症状诊断:检查喉部发现仅轻度发红,验血白细胞数量降低,但淋巴细胞占多数。
药疹如何出现
1.潜伏期:初次使用潜伏期为4~20天,再次使用24小时内可发疹。
2.易致敏药物: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解热镇痛类(阿司匹林等);镇静催眠及抗癫类(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生物制剂等。
药疹临床表现
(一)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解热止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疹,常同时伴有轻或中度发热,中或重度瘙痒。麻疹样红斑型药疹皮肤损害与麻疹酷似,为散在或密集的红色帽针头样后疹,以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猩红热样型药疹的损害与猩红热相似。初起为细小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顺序向下发展,于2~3天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现肿胀,以皱褶处及四肢屈侧为明显。
3、鉴别诊断 应与麻疹、猩红热相鉴别。可依据药疹的发热与发疹间无传染病性规律,无扁桃体化脓性炎症、杨莓舌、卡他症状及全身严重性中毒症状几点而与之鉴别。
(二)固定性红斑型药疹或称固定性药疹,属轻型药疹,较常见。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解热止痛类,催眠镇静类,四环素,酚酞等。
2.临床表现 起病急,皮损为孤立性或数个境界清楚的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一般不对称,1~4cm直径大小,重者红斑上可出现大疱。有痒感而一般无全身性症状。皮损可发生在皮肤任何
面部药疹部位。位于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部位者,常易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而引起疼痛,此时,患者常来急诊。皮损历1周不退,留有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再服该药时,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在原处发痒,继而出现同样损害并向周围扩大,致使表现为中央色素加深而边缘潮红的损害。复发时,其他部位可出现新皮损。
(三)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变态反应所引起。
1、引发药物 多为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
2、临床表现 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也可有高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血清病样综合征样表现,并可累及内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四)Stevens-Johson综合征型药疹多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属重型药疹。
1、引发药物 常为磺胺类特别是长效磺胺,巴比妥,保太松等解热镇前药,苯妥英钠等。
2、临床表现 发病急,伴高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皮损分布广泛,以水疱、大疱、糜烂与结痂为主。常位于腔口周围,并严重地侵及粘膜。可出现肝、肾功能障碍并伴发肺炎等合并症,病死率5%~10%。
药疹都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是药疹的主要表现之一,常由于药疹病人未及时停止致敏药物和适当处理,致使病情发展,皮疹融合而成为剥脱性皮炎,严重甚至可造成死亡。
皮炎类药疹
药疹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药疹的主要临床表现还包括皮炎类药疹,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性皮疹。
发疹性药疹
发疹性药疹也是药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患者全身有瘙痒,轻重程度不一。
荨麻疹样药疹
药疹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荨麻疹样药疹也是药疹的重要临床表现。专家表示,痢特灵、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与血清蛋白等均可引起该型药疹,需要引起重视。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也是药疹的临床表现之一,其皮疹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似豌豆大至蚕豆大,中央常有水疱,边缘带紫色,对称性发生于四肢,严重者可引起粘膜水疱的糜烂、疼痛。
固定型红斑
药疹的主要临床表现还包括固定型红斑,多数由横胺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解热止痛药物所引起。其皮疹特点是限局性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红斑鲜红色或紫红色呈假性水肿、损害境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