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捏脊的技巧

小儿捏脊的技巧

小儿捏脊对宝宝好处多多,而且操作简单,没有副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推崇。掌握小儿捏脊的一些技巧,可以提高捏脊的效果哦。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另外,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4、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5、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推荐阅读 神奇的小儿捏脊疗法 为什么给小儿捏脊能治 ...

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介质的选用

1.万花油:最常用的介质,具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功,适宜于小儿感冒,瘙痒等症,捏脊选用红花油润滑作用好,且性偏温和,对小儿皮肤刺激不大。

2.生姜汁:取生姜榨汁做捏脊介质,有温经散寒解表作用,适宜于风寒所致的感冒,头痛和受凉引起的脘腹疼痛。

3.白酒:白酒具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的作用,发热者可降温,小儿发热,跌打损伤可用。

4.爽身粉:爽身粉有清热除湿,防损止痒作用,多用于夏季小儿捏脊。

5.鸡蛋白:鸡蛋白具有健脾消食,润泽肌肤,清凉退热之效,适宜于小儿感冒及食积等病症。

6.麻油:麻油具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力等症。

7.薄荷水:薄荷水有清凉解表,清暑退热之效,适宜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适宜夏天治疗时用,可接外感风热邪毒,由于薄荷水本身刺激性较大,抹于皮肤上常有发热的感觉,所以皮肤娇嫩的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应用较少。


小儿捏脊的利弊

1 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尤其是现在气温突降,对于孩子受凉、腹泻、食欲不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小儿捏脊的利弊 2 调理肠胃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小儿捏脊的利弊 3 治愈疾病 对于小儿常见疾病,诸如发烧、拉肚子、感冒、咳嗽、肚子痛等,小儿推拿都有招。 小儿捏脊的利弊 4 小儿捏脊的弊存在于捏脊的方法捏脊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又无副作用,但是小儿脏腑娇嫩,如果家长操作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损伤。所以,给孩子捏脊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当孩子出现突发高烧、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应先查清病变原因再做有针对性治疗,盲目自行捏脊可能会耽误孩子病情。

小儿捏脊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的禁忌证

凡是患有影响脊背操作的某些病证或一些严重疾病的小儿,都不适合捏脊。

1.背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及血液病的患儿,捏脊手法可引起局部出血,感染加重。

2.如果小儿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捏脊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意外的险情,因此,这类小儿不要捏脊为好。

3.小儿正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如麻疹,肺炎,细菌性痢疾等,捏脊对于此类疾病效果不明显,所以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4.小儿如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由于捏拿或小儿苦恼,都有可能加重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因此不适宜捏脊。


小儿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1.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宝宝捏脊的技巧

正确的捏脊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1.捏脊作用部位在背部的正中央,从脊椎的最后一个骨节,沿着督脉循序渐进地往上捏,直至颈椎附近,即与肩平行的突出骨节部位处。倘若孩子面部疾病的表现较为显著,例如双目赤红、牙龈溃烂、面黄肌瘦、惊悸咬牙等情况,可捏拿到风府穴。等到捏脊结束,应按压孩子的肾俞穴。

2.准备捏脊时,应使孩子光裸着背部并让呈现平趴的姿势,以背部肌肉松弛为主,务必趴直。

3.因为对颈椎处的捏拿比较困难,所以可以用拇指的指腹进行推压的动作;或者使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提拉颈部后面的肌肉。

4.捏脊中的做法之一“提法”,即捏拿住肌肉,往上提拉,然后放松一下,使肌肉自行从两指中脱落。按照“捏三提一法”进行,即每捏三次,往上提拉一次;或者按照“捏五提一法”,即每捏五下,就往上提拉一下;当然,也可以只做捏的动作,不往上提拉。倘若往上提拉,需要配合孩子的承受力,来决定提拉的高度。其中对孩子身心刺激最小的是:采用只提不捏的方式,而使孩子反应最大的做法是:“捏三次提一次”。

5.做捏脊疗法时,要按照孩子当时的情况而定,为增加治疗功效,可针对背部的某些穴位来决定捏拿的力度。

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感冒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以舒服为主,操作者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应钳形用力,从第2腰椎(也就是腰背部正中间,俗称腰眼的位置),即两腰眼正中开始,沿脊椎向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一直到第1胸椎两侧肌肉为止,反复操作4-6遍,从第2遍开始,家长在捏脊过程中加入重提手法,捏3下,提1下,当按捏至背部大杼穴时,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擦大杼,擦上背部。

常用按摩方法:两手拇指分别放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大杼穴,用指端点按,要有一定力度,一按一松,重复21次;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推擦大杼1分钟;最后家长两手张开,分别按放在背部两侧,做推擦活动,从颈后的后脑勺开始,沿着脊椎骨椎一直擦至第12胸椎处,连擦3分钟。


小儿捏脊的好处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小儿捏脊的基本手法

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相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捏边向枕部推动;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夹持脊柱两侧的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从骶椎两侧边捻边向枕部推动。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操作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一般从骶椎两侧捏向枕部为一遍,连作5遍为一次,可以视其小儿的病情以及耐受能力作1~2次,每日早晨或晚上睡前进行。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捏脊能提高小儿的免疫力

捏脊主要针对小儿慢性的营养障碍症。

这种病的症状是经常出现腹泻或呕吐、大便时烂时硬、身体日渐消瘦、不想吃东西、精神困倦、好哭、夜睡多汗、烂口角等情况。

民间凡遇到小儿出现上面症状,都喜欢采用这种疗法治疗。

操作方法:

小儿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于小儿背脊之上,拇指与食指挟住小儿背脊皮肤,拇指后退,食指向前,作翻卷动作,自小儿臀部尾椎开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动,直至背颈交界处的大椎穴,每捏3把,将皮肤提一提。如此,反复5趟,每天1次。操作时用力适当,不要拧转,操作时沿脊柱直线前进,不要歪斜。开始时可能动作迟钝,不灵巧,但操作几次后动作就会熟练,小儿感觉舒适。现在夏季正是做捏脊保健的好时节。

小儿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禁忌:

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1.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2.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3.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白细胞高引起那些疾病

白细胞本来是人体正常的细胞,是人体的卫队,它的增高多提示有炎症了,就象国家受到侵袭时,就会增兵一样.所以并非白细胞一增高就是坏事. 孩子经常得病,应该考虑是否为免疫力低下,建议给孩子查个免疫功能看看,如果真的有免疫功能低下,可以给孩子打免疫球蛋白以增强抵抗力的.如果不想打免疫球蛋白这种血制品,也可以打氨基酸的. 除了可以打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抵抗力外,要减少孩子得病的机会,做好日常的保健和调护是重要的.

俗话说“3分药医,7分调理”,就是说预防胜于治疗,对孩子加强调护是重要的.在天气出现变化时请及时对衣被添加或减少,有汗要及时擦,等孩子大些的时候,要教育其不要过于剧烈运动.如果孩子平时出汗多,特别是头颈部出汗多,可以用中成药玉屏风冲剂治疗以减少出汗,从而减少着凉的机会.还可以带孩子到中医院的的推拿科请医生做做小儿捏脊,可以增强免疫力,顺便学会了自己给孩子做,只要每天早晚各做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您就会发觉孩子病少了. 有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从小儿捏脊化来的:用食指、中指及无名指3个手指做,就是从尾骨开始,中指放在脊柱上,其余两指也紧贴脊柱旁的皮肤,3指一起沿脊柱向上抹擦,重复多次,持续时间5分钟,早晚各做一次.这样做效果也不错.

小儿捏脊治疗什么 小儿厌食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捏脊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提手法,每捏3下,提1下,当按捏至背部的脾俞和胃俞,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揉脾俞,胃俞,分推上背部,补脾经,揉板门等。

常用按摩法:先用拇指分别按在小儿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穴上,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3分钟;接着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患儿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胃俞穴,用指端着力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然后再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脾俞3分钟;然后用两手掌分别按在第1胸椎两侧肌肉上,自上而下从中间向两侧分推,自第1胸椎开始,每推数次后向下移动一点,至第12胸椎为1遍,连推5-6遍。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小儿捏脊的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相关推荐

宝宝易积食不妨捏捏脊

当孩子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不用去医院,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给孩子捏积。不过,捏积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首先把宝宝放平,让他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旁边,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积。捏积的基本手势是两只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

捏脊的注意事项

时间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效果比较合适,每次捏脊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不适或受凉感冒。年龄段捏脊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宝宝太小的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效果。手法开始做时手法要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手法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禁忌如果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或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要做上提的动作。要领:操作是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

小儿推拿捏脊时间

捏脊时间以早上或空腹时最为合适。如果刚吃完东西,要休息30分钟后再捏脊,一般一天捏一次,6天为一疗程。如果小儿身体改善状况不明显,需要继续治疗,可间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治疗的适应证 小儿便秘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家长用常规捏脊手法从长强向大椎穴方向捏按4-6遍,从第2遍开始,采用重提手法,每捏3下,提拿1次,当按捏至骶部长强穴处时,稍用力向上提3次,然后配合按,揉长强,推下七节,揉龟尾,清大肠。常用按摩法:按摩者一手拇指按放在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中点的长强处,用指端点按,一按一松,连按21次;再用指腹按揉,力度可先轻后重,然后再轻,反复按揉3分钟。接着用食指和拇指指腹在第2腰椎处推

小儿腹痛按摩方法 捏脊

位置:在小儿后背脊柱。操作方法:让患儿俯卧,家长用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直上,自尾椎两旁开始,合力挟住肌肉提起,做翻转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一种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10次。

小儿常见病可中医捏脊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而捏脊的部位正好是小孩的脊背。人体的脊背有三条重要的经络:第一条在人体后背的正中间,叫督脉,主一身之阳,又因为人体的后背本身是主阳的,它在人体脊背的正中,因此可称督脉为阳中之阳。捏脊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可以振奋小儿督脉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捏脊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如疳积、厌食、腹痛、呕吐、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

小儿推拿捏脊的作用 捏脊的作用

捏脊疗法,顾名思义,就是捏脊梁骨,通过对小儿脊柱两旁经络的按摩,达到调理阴阳,梳理经络,畅通血脉的目的,从而对小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治疗的原理

捏脊时经过了小儿的督脉及脊柱左右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能够调五脏六腑,补脾胃,所以捏脊能使孩子的脾胃健旺,饮食增加。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注意事项

1.捏脊的时候,要考略到孩子的年龄,孩子能自行翻身,俯卧后才能进行捏脊,否则可能会扭伤孩子或存在窒息的危险。2.再者,在给孩子捏脊的过程中,遇到气血阻塞严重,或者肌肉僵硬的地方,孩子会有疼痛感,从而抗拒捏脊,不要因为孩子抗拒而放开捏住皮肤的手,但可以停下来,保持不动,让孩子缓解一下疼痛,再继续进行。3.捏脊的时候要注意,操作者的指甲一定要剪短,磨平,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4.捏脊前可先为孩子轻轻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