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胃湿热喝什么茶好 麦冬菊花茶

脾胃湿热喝什么茶好 麦冬菊花茶

主料:菊花,麦冬,蜂蜜均适量。

做法:将菊花、麦冬用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用中火烧开5分钟放入蜂蜜便可饮用。

功效:麦冬清热燥湿,菊花则疏风清热,该方常用于夏季脾胃湿热人群解暑之用。


胃不好喝四款茶有助养胃

胃不好喝什么茶养胃?

1、普洱茶

如果有嗜茶习惯的人,平时多喝普洱茶,普洱熟茶具有暖胃的功能。除了普洱外,红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红茶经过发酵后,对胃部的刺激减少,如果胃寒严重的,还可以加一块生姜下去同泡。此外,女性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些玫瑰花、桂花下去,以增香调味。

2、丁香茶

丁香茶看似养胃茶的新贵,很多人都不了解丁香茶的养胃功效,其实只要对丁香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喝丁香茶养胃的习惯由来已久。古代宫廷女子常饮用丁香茶去除口气,由肠胃不适导致的口臭,喝丁香茶特别管用。

丁香茶性温,有温中、降逆、养胃的功效,常喝丁香茶,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建议胃不好的人每天冲泡3~10g的丁香茶,饭前饭后饮用皆可,坚持一段时间,胃更好。

3、桂花茶

中医认为,桂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古人说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

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痔疮、痢疾、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宜:脾胃虚寒及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可以适当喝桂花茶温胃。

忌:胃脘灼热疼痛,口干,饥饿却不想吃东西,小便色黄,大便粘腻等症状的脾胃湿热的人不适合饮用。

4、大麦茶

大麦炒熟然后泡水,每天服用能起到养胃的作用。大麦茶对滋虚补劳、消化谷物、止泻以及消化不良都有很好的疗效。

宜: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者宜食;肝病、食欲不振、伤食后胃满腹胀者及妇女回乳时乳房胀痛者宜食大麦芽。

忌:因大麦芽可回乳或减少乳汁分泌,故妇女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内忌食。

四款茶多喝容易伤胃

1、菊花茶

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虽然菊花茶可以清热解毒,用菊花泡茶,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一周1~2次为宜。尤其是体虚、脾虚、胃寒及腹泄者尽量少喝,多喝会引起胃及身体不适。

2、黄茶

黄茶与绿茶的加工方法比较相似,只是在加工过程中加了一道闪黄的程序,使茶叶出现“黄叶黄汤”的情况,属于凉性茶对胃部产生影响较大,市场上主要黄茶品种是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一般产量较少,主要在本地市场销售,所以很难见到的。

3、白茶

最些年由于白茶的药用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中,通常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白茶的主要品种是寿眉、白牡丹,福鼎白茶等,一般而言白茶属于凉性,不宜多喝,但存放时间较长的老白茶,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得到了一定的氧化发酵,相对而言凉性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以适当饮用。

4、绿茶

绿茶具有较好的清热利尿的作用,有助于人体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对于身体湿热者效果最好,同时,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和防幅射作用。但是绿茶也是诸多茶类中寒性最强的,对于胃寒者最不适宜。特别对于北方地区气温干燥,人体湿热者较少出现,所以,北方茶友多喝绿茶会出现较多的胃部不适应的情况。龙井、碧螺春、毛尖等都是绿茶,胃疼的人常喝这些茶会引起胃部的不适。

麦冬和菊花能一起喝吗 麦冬菊花茶可以长期喝吗

不建议长期食用。

麦冬菊花茶可以解暑、滋阴、清火,有增强免疫、抗菌消炎、缓解视觉疲劳、抗衰防老的功效。麦冬菊花茶有较好的保健养生价值,一周饮用2~3次即可,长期大量食用,身体也会承受不住容易出现副作用。


菊花茶喝多了有什么副作用

菊花茶具有促进消化、排出积便的功效,喝多了菊花茶则会出现反效果,会导致肠胃出现寒凉之气,出现腹痛腹泻的现象。

菊花性微寒,阴虚火热体质的人喝多了菊花茶会引起上火的现象。阴虚火热的症状有形体消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头发、皮肤干枯,舌干红,耐冬不耐夏等。

菊花茶性寒,还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喝多了菊花茶就可能出现副作用,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导致反酸,因此脾胃虚寒的人更加不能多喝菊花茶,容易损伤脾胃。

喝多了菊花茶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出现反酸的现象,肠胃分泌液不正常,则可能引起食欲减退的情况。


11种养生茶陪你过8月

1、荷叶茶每天用荷叶3~5克泡水喝,荷叶除了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健脾助阳,所以,用荷叶代茶饮可以清利湿热。

2、百花凉茶取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净后用开水冲泡,加盖泡10分钟,凉后即可饮用。此茶能起到祛暑气、清凉解热的作用。若是虚寒体质且脾胃虚弱的人最好不要饮用,否则会引起腹泻。

3、菊参枸杞茶菊花3克,枸杞子5克,花旗参3克。沸水冲泡,要彻底把各药材泡开,尤其是花旗参,不然此茶的药力会降低,代茶饮用。有生津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在补充水分、益气养阴、防暑解渴的基础上,适应于口干咽干、气短乏力者好。

4、藿香解暑茶 将10克藿香叶、10克香薷叶、10克薄荷叶放入锅中,加水淹没原料即可,加盖煮10分钟,凉后即可饮用。这种凉茶可健胃、祛暑湿,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肠胃功能较差的人饮用。

5、酸梅茶乌梅200克,白糖适量。乌梅洗净后,加水浸软,加热煮沸30分钟,纱布滤出汁液,加适量白糖搅匀放凉。冰箱保存。生津止渴,解暑。

6、桑菊茶将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锅中稍煮,然后去渣叶,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就制成了。常饮这种桑菊茶,可散热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对风热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7、银冬茶金银花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4枚,甘草5克。麦冬、甘草捣碎,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纱布过滤药汁。金银花、胖大海放于茶碗中,用煎出的药汁趁热冲泡,加盖焖10分钟。清热润燥。

8、西洋参茶西洋参8-15片、几叶碧螺夏一起放到茶具中,用80℃左右的开水冲泡即可。补气,解暑,防暑。西洋参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尤其是在暑热季节。对于有夏困的人群而言,用西洋参茶提神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9、桃叶解暑茶将50克桃叶放入杯中,加入500毫升水煎至一小碗的量,凉后即可饮用。此茶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痒,适用于有皮肤疾病的人饮用。

10、龙井菊花茶菊花茶是属于比较提味的茶,而龙井是比较清香的,二者合在一起冲泡,喝起来味道会更加香郁。同时龙井有舒缓情绪的功效,菊花有祛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把二者组合在一起,可以达到驱除外界的暑热,同时发散体内的燥热,安抚炎热天气的烦躁情绪的功效。

11、薄荷凉茶薄荷叶、甘草各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钟后,去渣取汁,放入白糖搅匀。常饮此凉茶可提神醒脑。

麦冬和菊花能一起喝吗 麦冬菊花茶的功效

菊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起到很好的降火效果,对于干燥火旺引起的痤疮、溃疡、喉咙肿痛等病症有较好疗效。麦冬是滋阴药效,能够清火生津,适用于阴虚火旺的大便干燥、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等病症。菊花麦冬茶可以降火、生津、滋阴,适合炎热夏天饮用。

菊花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能消退眼睛疲劳的症状,麦冬含有的麦冬多糖、皂苷等物质,有明目悦颜的功效,能够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麦冬菊花茶能够养肝明目,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明目食疗。

麦冬可以滋阴润肺,常用于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干咳痰稠等症状,其含有的皂苷和麦冬多糖等有效成分,有镇静作用。菊花有明目安神的功效,其含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能有效改善失眠。麦冬菊花茶可以滋阴清火、润肺安神。

菊花和麦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两者药效较为广泛,能够清除自由基,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所以麦冬菊花有增强免疫的功效,还能缓解疲劳、改善失眠和养肝明目。

菊花含有菊甙、腺嘌呤、胆碱、黄酮类、菊色素等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有效清除自由基,可以抗氧化和抗衰老。麦冬含有麦冬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所以,菊花麦冬茶有抗衰防老的功效。


麦冬和菊花能一起喝吗 哪些人不宜喝麦冬菊花茶

1.脾胃虚寒者

麦冬和菊花都是寒性药材,脾虚胃寒者食用可能会加重病情,引起身体不适。

2.便溏泄泻者

这类患者不宜食用寒凉之物,以免加重病情,麦冬菊花茶性寒,所以便溏泄泻者不宜食用。

3.风寒感冒患者

麦冬菊花茶偏寒性,风寒感冒患者食用会加重感冒病情,不利于身体恢复。


冬季要喝四款茶

实热体质。这类人怕热喜冷,易患疮疡,冬季养生要以清热凉血、护阴润澡为原则,推荐苦丁茶和莲心茶。

如果嫌苦丁茶味道太苦,可以加一点蜂蜜,祛火又润肺。喝的时候最好将苦丁蜂蜜茶含在嘴里,慢慢咽下,更能强化滋润咽喉的作用。莲心茶是将莲子心与茶叶一起用沸水冲泡,立即加盖,5分钟后可饮。建议饭后饮服,头一次冲泡快喝完时,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

阴虚体质。这类人热象比较明显,但不是真的体内热盛,而是因为阴虚不能制火,所以冬季尤其要注意养阴补水,推荐枸杞菊花茶、麦冬茶、西洋参茶。

菊花茶一般用杭白菊或贡菊,选五朵菊花、十几颗枸杞,加入适量沸水,可以冲泡饮用一天,最后把菊花和枸杞嚼碎咽下。泡麦冬茶时,可取3~5根麦冬,先用少量温水冲泡两三分钟,洗去杂质,然后用200~300毫升沸水加盖冲泡15~20分钟,代茶频饮。不过,麦冬药性偏凉,平时胃寒怕冷、咳嗽痰多或容易着凉拉肚子的人不适合饮用。

气虚体质。这类人总是感觉气力不足,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冬季严寒耗伤阳气,因此气虚会在冬季加重。气虚的人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所以茶饮上以补气益气、固本培元为主,推荐黄芪枸杞茶、党参茶。

将枸杞、黄芪放进锅里,熬煮1小时滤出茶汁,即可饮用。此茶制作虽然麻烦,但是很耐回冲,可加水回冲数次,直至味道变淡。党参可以直接泡水服用或煲汤,喝茶的时候注意要小量分次慢饮,不要一口气喝干。

痰湿体质。这类人很少有口渴的感觉,但并不代表他不缺水,因此茶饮养生以健脾利湿为主,推荐薏仁红豆茶、荷叶水。

薏仁红豆茶需要熬煮,可以常年饮用。荷叶茶去湿效果非常好,还有瘦身减肥的作用,可以用荷叶代替茶叶,泡水频饮。

相关推荐

麦冬和菊花能一起

可以。麦冬性微寒、味微苦,有滋阴润肺、清火生津的作用,常用于内热消渴、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病症。菊花性微寒、味微苦,有养肝明目、解毒消炎的功效,是夏天解暑消毒不可多得的良药。夏冬和菊花药性相近,没有配伍冲突,两者一起食用还能增强药效,麦冬菊花可谓是清热消暑的好帮手。

晚上菊花好吗

大家应该都知道晚上是不好的,一般都能够让我们很兴奋,如果晚上的话,就不能够很好的入睡了,那么晚上菊花好吗,菊花是很多人都会经常的,它的保健作用是很多的。晚上菊花好吗? 晚上菊花要因人而异,如果你不怕失眠的话可以一些,但不要太浓的。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很多人喜欢,特别是常用电脑的上班族,菊花确实对保养眼睛有好处。睡前太多的水,第二天早晨起床眼睛

10款养生防暑降温

1、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2、双花:金银花10克,绿3~5克,开水浸泡,代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3、绿豆酸梅:绿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待凉后代饮。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4、清心解暑: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

冬天菊花有哪些好处

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的关系,很多人容易上火,出现口干咽干、发热、眼涩、咽喉疼痛、大便干结等热症,菊花可以缓解上火的症状。不过菊花性寒,多对胃不利,因此需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饮用。菊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因此,冬天些菊花对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冬天些菊花可使眼睛明亮。多饮水能加快体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清除皮肤排泄物,使皮肤清洁湿润。菊花叶的丹

夏季常防暑保你不中暑

二子: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冲泡代饮,有生津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但有湿热者不宜饮用。银菊:金银花、菊花各3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频服。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之功效。绿豆薄荷:绿豆10克,薄荷6克,煎水代饮,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荷叶:带梗荷叶30克,切碎,沸水冲泡20分钟,代饮,有消暑宽胸、生津止渴、降脂之功效。竹叶:青竹叶50~100克,将竹叶洗

七种花祛痘又降火

降火花1.菊普所谓菊普就是菊花配普洱。菊普有着很好的减肥美容作用,有祛痘降火清血脂等。2.玫瑰麦冬玫瑰花、麦冬。将玫瑰花和麦冬一起用开水冲泡。泡开后,将头遍倒掉。饮用此可以美容肌肤,起到淡斑的作用,还能防止上火。3.薄荷用薄荷泡,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而且泡之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4.玫瑰花相传玫瑰花祛痘的功效很不错,这其实也是有根据的。

男人养胃护胃

1、促消化养胃饮适应者:胃胀胃满。原料:普洱10g、菊花10g。做法(1)将以上材料同时放入壶中注入开水滤去杂质。(2)再次注入开水静置3分钟即可饮用。效:普洱清热、消食、去肥腻。菊花散风清热。配合使用可消除油脂、促进消化、清热消肿。不适宜者:气虚胃寒者。2、清热健胃饮适应者:胃热逆呃、心烦气躁者。原料:绿3g、麦冬20g、竹茹10g、冰糖适量。做法(1)将绿麦冬、竹茹同时放入砂

菊花的功效有哪些

专家提醒:不是人人都适应这样专家提醒,有过敏体质的人想菊花,应先一两朵试试,如果没问题可再多,但也不应过量饮用。此外,由于菊花性凉,体虚、脾虚、胃寒病者、容易腹泻者不要。一般情况下,菊花最适合头昏脑涨、目赤肿痛、嗓子疼、肝火旺以及血压高的人群菊花时,人们往往还喜欢加上几颗冰糖以增加口感。菊花加冰糖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别加糖,应单菊花。此外,还有

菊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最好少菊花古籍记载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用菊花泡,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3~5天即可。而体质偏寒的人不妨放点枸杞,而脾胃虚寒的人最好少。 阳虚体质的人,如果一味地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容易损伤正气,越越虚,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多性凉的菊花还容易

菊花脑的花泡水有什么功效

理化分析表明,菊花中含有挥发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小蘖碱、黄酮类、菊色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可抗病原体,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其中的类黄酮物质已经被证明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而且在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植物的精华在于花果。菊花花瓣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等含量较高。此外,还富含维生素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