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的常见类型
肝胆湿热的常见类型
一、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二、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湿热体质的人喝什么茶比较好 湿热分几种类型
湿热是因为湿邪过重导致内热产生,因为湿邪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
湿邪感染脾胃的话就会导致脾胃湿热证,常见表现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尿少而黄等等。
湿邪感染肝胆的话就会导致肝胆湿热证,主要会有胁肋胀痛、腹胀厌食、恶心口苦、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等症状。
湿邪感染大肠的话就会导致大肠湿热证,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甚至是里急后重,同时还会有泻下血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肝胆病症状表现有哪些
1、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潮湿,睾丸肿胀,坠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脾胃湿热则无这些湿热下注的症状。
4、从治疗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疗程来看,脾胃湿热的疗程较长。愈后较少复发。肝胆湿热虽疗程较短,但屡有发作。因脾胃湿热湿大于热,湿邪致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故缠绵难愈。
肝胆湿热的症状
肝胆湿热,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常见的症状有目赤肿痛、口苦耳聋、胁痛筋痿或高热不退。形成惊风抽搐。或是膀胱发炎、胆囊发炎。或是阴汗如水,腰臀冷痛,膝软冷痛。
肝胆湿热这个病大多是由于饮酒或是过食辛热厚肥之物而发生,尤其是青年人、中年人易发生此类病。长期迁延不治疗,就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前列腺炎、胆囊炎等病,从而发生阳痿早泄、腰膝冷痛、膝软筋痿等症状。
肝胆湿热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眼白发黄。眼白应该是白色的,发黄就是肝胆实火的表现。肝开窍于目,由目可知肝胆的状况。两眼炯炯有神,眼白清清白白,这是肝胆好的表现,两眼无神,眼白发黄发红都是肝胆有湿热实火的表现。这一点儿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以便对着镜子自诊。
有的人膝盖也没有受过伤,但是会发生突然的膝盖部分酸软无力,有时候正走路时会突然失控而跌到。同时有眼白发黄,阳萎早泄、阴汗如水,湿如牛鼻不会干燥,这是标准的肝胆湿热症的表现。还有的人常常感到到口苦、舌胎厚腻发黄,并且食欲也较差。这也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肝胆湿热不能吃什么 肝胆湿热具体不能吃哪些食物
肝胆湿热最常见的需要忌食的几种食物如下:
胡椒是湿热型人群都要忌食的,《本草纲目》有记载:“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肝胆湿热者食用胡椒会加剧病情,助长湿热之邪,不易退去,影响恢复。
龙眼肉是甘温食物,会滋腻助热,不利湿热之邪的排泄,所以肝胆湿热者不宜食用。
人参性温味甘,是温热性补气强壮食物,是会助长上火动血的。肝胆湿热者应吃清淡利湿的食物,忌吃温热补益植物,特别是人参,甘温助火,应忌食。
鸡肉性温、味甘,多属肝胆湿热内蒸,饮食宜清淡补益温补,《医林纂要》认为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羊肉味甘性温,《金匮要略》中有记载:“有宿热者不可食之”,所以有肝胆湿热的人群最好也不要吃鸡肉。
肝胆湿热吃什么
【肝胆湿热吃什么】
多病是流行病,很多病是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比如肝胆湿热,那么,肝胆湿热吃什么呢?
【肝胆湿热吃什么食物】
因为出现了肝胆湿热,所以要想让疾病快速的好转,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羊肉、荔枝、辛辣的食物、过咸的食物等,多吃游戏诶可以去火祛湿的食物,比如红豆、绿豆、苦瓜、冬瓜等。一般出现肝胆湿热大多数是和炎症有关系的,所以还要注意合理的休息,不要熬夜,不要过于疲劳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吃一吃龙胆泻肝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肝胆湿热吃什么中药】
患有肝胆湿热,想要服用中成药来治疗,就可以吃一吃龙胆泻肝丸,这种药对于治疗肝胆湿热效果不错,而且副作用比较小。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平时吃的东西一定要注意清淡一些,可以多吃一些像绿豆、红豆、苦瓜、丝瓜等既清淡,而且又可以祛湿去火的食物。但是要注意不要吃辣的、热性的食物,这些都会导致上火。湿热多与身体上有炎症有关系,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
细菌性阴道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细菌性阴道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一、肝经湿热证:白带色灰或色青灰,有恶臭味,或伴有外阴瘙痒,常有口苦、口渴、气急、心烦、舌红、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肝胆湿热下注,湿热毒邪流注于肝脉,故白带色灰或色青灰,有恶臭味,或伴有外阴瘙痒。口苦、口渴、气急、心烦、舌红、苔黄、脉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候。治疗宜清泻肝胆湿热。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栀子1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当归10g生地15g淡竹叶10g生甘草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后混合药液,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清泻肝胆湿热,车前子、泽泻、木通清热利湿,当归、生地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淡竹叶、生甘草清心降火、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泻肝胆湿热之效。如白带恶臭者,加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外阴瘙痒者,加入苦参10g,地肤子25g。
细菌性阴道炎的中药治疗方法二、脾湿下注证:白带质稀,量多,纳差,乏力,脉虚,舌淡。这是由于脾气不足,脾不运湿,湿邪下注,故白带质稀,量多。纳差、乏力、脉虚、舌淡均为脾气不足之候。治疗宜健脾利湿。方药宜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党参10g白术10g茯苓20g白扁豆30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后混合药液,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以党参健脾益气,白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健脾利湿,败酱草解毒化浊,全方共奏健脾利湿之效。伴有血虚者,加入当归10g,鸡血藤30g;白带量多者,加入芥穗炭10g,炒苍术10g。
什么是肝胆湿热
现在去看中医很多医生会说你是肝胆湿热,那肝胆湿热到底是什么呢?肝胆湿热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 湿浊内生,湿郁化热。 湿热蕴结肝胆所致主要临床表现:胁助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
肝胆湿热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肝胆湿热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少做过量的运动,少饮食刺激性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鸡骨草胶囊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正确认识小便发黄
心火炽盛小便黄赤与胃肠实热小便黄赤
皆为里热实证
心火炽盛小便黄赤因于情志失调、过食辛燥火热之物,致心火炽盛或湿热之邪内陷心包,心火移热于小肠,泌别失职而小便短赤。
胃肠实热小便黄赤国外邪入里化热或嗜食辛辣厚味,热毒积于肠胃,累及膀胱而致小便短赤。前者可伴见心烦易怒、舌尖红赤甚或起刺,排尿时多有热涩感;后者因胃热炽盛而伴见口臭牙痛。邪热结于大肠则有便秘、腹满疼痛拒接。
肝胆湿热小便黄赤与寒湿郁滞小便黄赤
二证皆因肝胆受邪导致小便黄赤
并兼见身目发黄,然一为阳证,一为阴证。肝胆湿热小便黄赤因湿热内袭肝胆,或由脾胃湿热久稽穆于肝胆,疏泄不畅,下注膀胱。故尿赤而短。寒湿郁滞小便黄赤因寒湿内蕴,脾阳受损,气机郁滞,湿邪受阻,故尿色暗黄。鉴别要点在于:前者属阳证,具口干口苦、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起病急,病程短;后者属阴证,伴有面色晦暗、神疲肢倦、纳呆腹胀等症,起病缓而病程长。
膀胱湿热小便黄赤与阴虚内热小便黄赤
二者均为下焦病变
膀胱湿热小便黄赤因湿热内侵或嗜食辛热肥甘,湿热内阻。郁而化热,屑实证。故有口苦咽干、渴不欲饮等兼症。阴虚内热小便黄赤因素体阴虚,久病伤阴,房室不节或过服温燥而伤阴,阴虚生内热,属虚证,故有头晕耳鸣、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表现。
鉴别要点在于
前者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故小便短赤兼见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疼痛等症;后者尿呈短黄,仅有轻度灼热感,伴见耳鸣、五心烦热、腰膝痠软等症。
小便黄赤为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之中,虽非主症。但细察小便色量的变化,对辨证颇有裨益。如证属里热,常见小便黄赤。热重则为短赤或黄褐色。如尿色探如浓茶并伴身目发黄者,则应考虑到黄疸症。其尿短而热者多为肝胆湿热,反之为寒湿阻滞。
肝胆湿热型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以肝气郁结为关键病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如若此时患者素为痰湿体质或有脾虚湿盛之兆则易致湿热缠绵,留恋不去。
肝胆湿热型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郁闷不舒,失眠多梦,胁肋满闷,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在于湿热蕴结肝胆,肝胆疏泄失常,则心神不宁,故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湿热阻滞经络,肝郁则气机不调,故可见胁肋满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胆气上逆则表现口苦。湿热蕴阻中焦 ,脾胃升降失司,故见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
肝胆湿热型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以清肝利胆,宁心安神为主。常用方剂为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
本型为抑郁症中表现较重的一种,也是较为常见的实证类型。但由于龙胆泻肝汤用药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且本方不可长期使用,待湿热消退,需立刻更方或加减以制约,以防脾胃后天之本受损,一证方罢又生变证。
龙胆草有什么副作用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1.清泻肝胆湿热 本品性大寒而能泻火,善泻肝经之实火,并能清除湿热,常用于属肝胆湿热的各种病证。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处方如龙胆泻肝汤,有较好的疗效。
2.清泻肝火 治疗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头晕头痛等,取本品泻肝火之功效。
用法及用量
3-6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1.用量过大 龙胆草对胃肠道有轻度刺激作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大剂量服用则妨碍消化,并可出现头痛、面红、头晕、心率减慢。
2.药不对证 龙胆草为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使用不当即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龙胆草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胆石症。这种疾病疗程一般较长,用龙胆草长期清泻,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神倦。此则为苦寒的龙胆草伤及正气的不良反应。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
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
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
肝病专家指出,很多人出现肝胆湿热的症状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肝胆湿热的症状有哪些?肝胆湿热的症状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不畅就有可能导致肝胆湿热,另外各种肝内疾病如乙肝、丙肝、酒精肝等也是催发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而上述这些也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表现,当乙肝等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病情恶化了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