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伏天如何养阳气 食疗养阳靠生姜

伏天如何养阳气 食疗养阳靠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温中暖胃之效,可治疗风寒感冒,以及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呕吐等寒症。

要注意“上床萝卜下床姜”。生姜可鼓舞阳气,但夜间人体阳气收敛,不宜食用。


三伏天喝热水排寒气吗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此时进食寒凉食物、喝冷饮等很容易伤了阳气,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加重体虚的症状。而想通过喝热水的方法在短短十五天的时间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夏季人体出汗多,定时补水可补充丢失的体液,日常生活中只要适当饮用温水即可。

伏天不吃凉冷的食物确实是对的。因为伏天天气炎热,有时还加上闷热,所以人们常称伏天为“苦夏”,此时人体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温度也偏高,冰冷、寒凉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会使胃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所以不建议在伏天的时候“食凉”。

不过如果说必须坚持喝热水才能排出体内寒气这就有些绝对了,人的体质不同,像阳虚体质的人确实不能食凉,但普通人偶尔食用一些凉的食物并没什么大碍,而且也不用一直坚持喝热水。

如果说靠喝热水排出体内积聚多年的寒气,这说法夸张了,也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在喝水的温度上,建议温度不要太高,长期喝热水会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造成口腔炎、食管炎,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建议的水温在40℃到45℃,既符合口腔温度,也适合胃肠的温度。

驱寒不能光靠喝热水,这些方法来帮忙

夏天养阳最佳时间是三伏天。而养阳,不只是少喝冷饮,也还有其他方法。如避寒,避免贪凉;如吃太过生冷的食物、吹空调过冷过久、睡地板等都会使得寒邪入体伤阳。适当的喝点红糖姜汤,冬病夏治,做三伏天灸等。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除了夏季贴敷疗法,建议驱寒经阳还可采用灸疗和拔火罐。无论是“三伏贴”还是“艾灸”,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例如,属于火大热体质的人,从来身体里就不缺阳气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试试这些补阳的疗法了。

夏季一到,很多人经常由室外突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殊不知,这样很容易造成毛孔遇凉气时会突然关闭,从而将寒气郁结体内。因此,夏季尽量不要长时间开空调,应该多运动,多出汗。

三伏天里,可以做一些体能消耗少、技术要求低、时间要求松的运动养生方式。以半个小时的运动量为宜,慢跑、快走、打太极拳、做瑜伽等“轻运动”。三伏天运动,时间选择上比较有讲究,老年人应该选择早上太阳不是很大,七八点钟的时候出门晨练。

而除了多出汗,夏季应多食生姜来补阳。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生姜是非常好的“夏季补药”,夏天吃姜除了补阳、温阳,还能通阳。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晚上吹空调睡眠,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现感冒、拉肚子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姜切成薄片,睡前服用。这样,既能利用姜的发散功效驱除寒气,又能补水排毒。如果症状仍存在,上班时也可以不时嚼片薄姜,吞下姜汁。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注重养阳

所谓阳虚,就是阳的缺乏,所以阳虚质的人需要补充体内阳的元素。另温阳散寒,脾肾施补外,由于身体长期缺乏"阳光"的温暖,这类人的身体往往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温阳散寒是这类人保健养生的关键所在。《黄帝内经》将人体看做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而在五脏之中,肾和脾分别被称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补益从它俩下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肾乃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脾肾阳气足,身体自然安泰了。因此,治"冷"要治本,脾肾施补是重点。还要提醒的是,补讲究的是温补,不能急于求成,动不动就上大热的补品,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那阳虚质的人的阳应该怎么养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是说,阴阳二气是万物之根本,善于养生的人懂得春夏季节养阳气、秋冬季节养阴气,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加固身体的根基,所以才能与万物同长寿。若是不遵循这一根本,身体就会日趋破败了。所以,这类人若能顺应天地阳气生长的规律,在春夏之季,天地阳旺之时,合理进食养阳的食物、药膳,就能够很好地改善阳虚的体质。民间有夏日三伏,每伏饮一次食羊肉附子汤的习俗,目的就是为了养足阳气。这类人不仅要顺应时节,在春夏季节重点养阳,平日的调理也很重要。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养阳的食物、药膳,尤其是早餐,与一天阳气的生发紧密相对,更要多多安排养阳的食物。在进食温热性食物的时候,这类人要少吃甚至不吃生冷、性寒的食物和油腻难以消化的东西,不然你的温补工作就泡汤了。像兔肉、鸭肉、鸭血、鸭蛋、柿子、苦瓜、香蕉、西瓜之类的食物,在中医看来都是性寒凉的,要少吃,甚至不吃。罗汉果、金银花、野菊花、薄荷等,虽说是夏季清凉败火、解暑消渴的好东西,却不适合这类人服用。沙冰、刨冰、冰淇淋、冰镇啤酒等也是他们无福享用的。特别注意用药,抗生素、清热解毒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使体内本就不足的阳气遭受打击。除了通过进食来补充阳气,运动、良好的情绪、保暖都能帮助你累积和节约身体的阳气,如此日积月累,增强体内阳性能量,就能达到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脱离阳虚质的行列。

很多食物都具有养阳的作用,红色的肉(牛羊肉、精瘦肉)温宫祛寒,行气理血的食疗秘方、豆类、芹菜、

香菇、大枣、黑木耳含丰富铁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海蜇、牡蛎等都是最理想的选择。此外,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辣椒、生姜、大葱、茴香、白酒、桂圆等也是不错的养阳食物。只要一日三餐,合理搭配这些养阳的好东西,阳虚体质一定能得到改善。

肝不好会有哪些症状

春天生机盎然,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也活跃起来。春天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保养阳气。而肝部主“生发”,是和春天的万物复苏的特征相对应的。春天通于肝,天人相应,春天养好肝,方能预防疾病保健康。这时候如果营养不良或调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肝虚,使人们对疲劳的耐受力减弱。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甘涩,眼球浑油,视力不佳。所以说:“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

三伏天晒后背能养足阳气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伏天晒背养阳气是中医的一种说法,中医认为三伏天的时候是自然界阳气最充裕的时候,此时晒背可以为身体补充阳气,也能驱除身体中的寒气和湿气,有利于身体的养护,不过,三伏天晒后背能不能养足阳气还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晒后背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伏天如何养阳气 艾条灸驱寒养阳

艾叶性味辛温,且性善走窜,在火力的帮助下,可深入脏腑,祛寒逐湿。

艾灸小贴士:灸风门、背俞穴、风门穴低头,在颈部和背部交界处,有一突起骨头,骨头下方有一凹陷处。以该凹处为起点,往下数第二个胸椎棘突,再以其下方的凹陷处为中心,左右各取2指处,即为此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效。

背俞穴是一组穴位的合称,包括心俞穴、脾俞穴、大肠俞穴等。该组穴位分布在背部脊柱左右两侧旁开2指处,可拿艾条在脊柱附近左右移动施灸。艾灸该组穴位,有助于调理五脏虚损。


三伏天吃什么去湿 三伏天祛湿喝什么

中医认为,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草木茂盛,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也由内而外的散发到体表。所以此时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提倡夏天吃姜,原因在于生姜性温,属于阳性药物,中医讲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春夏要顺应阳气生发特点,顾护人体阳气,所以吃些生姜能帮助阳气生发。

三伏天给身体补充孝素,可以帮助我们清理体内毒素,改善伏天易出现的身体不适感。食用瑞他命酵素原液,便可以净化血液,排出肠道毒素,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使体内的毒素得到排出。另外,孝素还有调理肠胃的效果,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适合日常养生以及伏天养生食用。

三伏天天气转热,排汗量也随之增加,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艾灸气海会影响大姨妈吗 什么季节和时间艾灸气海为最佳

夏季三伏天艾灸最好。

中医上认为在夏季的三伏天,是一年中人阳气最旺的时候,而一天中的11点到13点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间,此时人最应该养阳,利用艾灸气海达到更好的温阳益气,培元补虚功效,可增强抵抗力,对抗阴寒之气,减少生病几率。


湿气重的人太阳一晒会怎样 为什么三伏天是晒背的最好时机

原因如下:

首先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同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很适合进行冬病夏治,适当进行调理身体,有利于体内湿气以及寒气排除体外。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最旺盛且向外开散,毛孔张的最开,易发泄到体表,太阳光可以扶阳排邪;因此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这就是为什么三伏天适合晒背的原因。


养阳气的方法 夏天泡脚养阳

泡脚不是冬天的专利。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夏天用温热水泡脚,同样有疏通经脉、扶阳祛寒的作用。

在泡脚的热水里,再加点温热药材,补阳效果更佳。


三伏天贴三伏贴的作用 治未病

三伏天贴三伏贴有治未病的含义在里面,也就是调养身体,避免一些未来可能会有的疾病,如果本身有疾病的话,可以积极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的后遗症;很多人的身体都是亚健康,在阳气大盛的三伏天可以补养阳气、助养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关推荐

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夏天如何阳气 忌冷饮

适当地吃雪糕、喝绿豆汤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否则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咽喉疼痛的感觉,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

伏天能吃姜吗 三伏天吃姜上火吗

适量的吃些并不会引起上火。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大量的食用冰镇饮料、长时间的待在空调房中,时间长了,身体中会积蓄大量的寒气,寒凉过度容易导致口干舌燥、脾胃空虚、胃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而生姜具有温胃阳的生功效,三伏天适当的吃些对身体只有补益,并无伤害。

晚上吃姜好吗 确实有影响

晚上吃生姜对一般的人来说确实是有一些危害,但是也没有像传言说的那么恐怖,因为人在晚上是阳的时间,人体内的阳气要收敛,人才能更好的休息,而生姜性温热,具有补阳的效果,晚上吃了生姜会使人的阳气加重,人会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对人的睡眠会产生影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会下降,对身体是有害的,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

伏天不吃冰的好处

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而传统的中医认为,春夏要阳,这样更利于体内寒湿之气排出。这时候如果过量食用生冷、寒冷的食物就会起到一定的收缩作用,这样不利于体内寒邪湿邪外排,并且过多食用冰冷食物还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阳虚体质该如何

1、桃木棒打出阳气早上起来用一根桃木棒,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轻轻敲打,大概打了二十分钟后,身体就会发热,感觉气血畅顺,这是温补阳气的有效途径。2、生姜赶寒气姜是我国传统的阳佳品,民间有“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的传统说法。日常生活中,可喝生姜红枣汤来驱走寒气、补足阳气。这个汤还有具有疏通月经,对于女性痛经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伏贴可以治月子病吗

可以。月子病指的是产妇身体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种病症。而三伏贴正好是治疗月子病的一条有效途径,秉承着“春夏阳”的原则,利用夏季三伏天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祛除寒气,是治疗慢性疾患的最佳时机。针对于产后身痛、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属寒湿证的产后疾病都可通过贴敷缓解。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背部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但是冬病夏治贴三伏贴并非马上就能见效的,而且这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并非对于所有的疾病都有效果的。

夏天如何阳气 忌凉茶

广东人有「热气」的说法,吃点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等)后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脸上长痤疮等,都是热气的表现,便自行服用各种清热泻火药或喝凉茶。中医指出,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

夏天吃姜有啥好处 长时间吹空调的人

在空调房时间太长很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会使人头痛、头闷、恶心,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拉肚子等症状。适量吃点生姜能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符合《黄帝内经》所讲的“春夏阳”的理论,有助预防和治疗“空调病”。姜茶和生姜粥都是不错的选择。